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批注感悟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教学中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提高的,学生具有了这种能力,终身受益。我们语文教学一定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为了进一步深化上学期进行的教学改革,学校于本周进行了听评课活动。
我听了两节语文课,首先听得是是白丛林老师讲的《雪》,这节课白老师上得比较成功,充分落实了合作探究的课堂理念,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小组的合作交流,在学习中,小组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不足之处就是,白老师不注意一些课堂细节,如在课堂上,乱用口头语和方言,并且,有时候,不注意倾听学生的问题,导致了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及时的改正。
我听得第二节课是蒋佰红老师讲的《木兰诗》,这节课蒋老师做了充分的备课,并且,整堂课老师充满了激情,一直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学生就是不怎么配合,就是不进行合作,小组的作用基本上没有发挥出来。我想,造成这种情况,也许是因为学生没有预习好,也许是因为学生在平时没有养成合作的习惯。
我上课的体会是如果在课堂上采取一些评价机制,如给小组加分,或者奖励星星等,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了,但往往出现了小组参与争先恐后,但他们老是想着分或奖励,而忽视了课堂的纪律,有时争得面红耳赤,难以收场。
通过这两节课,还有自己上课的体会,我感觉到,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各个班级的方法,因为我们这次课改的目的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带动起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容,感受英子的情感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初读整体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第1、2、4自然段。第二课时品读第3、5段自然段,回归整体朗读全文,进一步领悟掌声的内涵,拓展延伸。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
一、以读代讲,角色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我们力图以读为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等环节,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默读、指名读、角色读、引读等方式,扣词抠句,反复品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文中寓道,道中显文
本课教学中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味,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体味,而这些都立足于对文章反复的阅读,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思情并茂地朗朗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该欢快处还它个欢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如,通过对描写掌声前英子的神态、动作词句的品读;通过句子比较,朗读、想象等将学生的情感与文中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真正受到熏陶感染。这样让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促使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文中寓道,道中显文。
三、渗透学法,培养习惯
在教学中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如初读课文阶段,给足时间,精读课文阶段,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如英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通过默读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还抓住“默默、早早、最后、总是、又总是”等词来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富有个性的诵读进一步升华情感。
四、关注生命,以生为本
关注生命,激活课堂,以生为本,促进发展,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不落下一个学生。如在读书反馈中,有一生把“落下了残疾”的“落”读成“la”,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给他机会让他改正,当其他学生读对后,我又请他站起来读直到他读对为此。
当然课堂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有的同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有待提高。课堂上个别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进入角色。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经过几个月的语文国培学习,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情况,我认识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但平时教学中没被重视到,那就是——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爱学语文,我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些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表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
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我最近学习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思想和观点比较浅显,望老师能给予指导。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按照我的计划,《桃花源记》的教学花了三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但这三节课还有半节课的预习指导。也就是说我这次的教学时间是比以往的教学时间缩短了半节课的。但是我认为,这次教学的过程有几点需要给予肯定。
1、预习方法指导到位。
尤其是指导了学生如何使用参考书和如何翻译文章。
2、教学过程大胆放手值得肯定。
一读准字音二读通句读三读精实词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上我基本没有讲解,学生自己解决的有需要纠正和指导的我就说一下。所以这三读基本上由学生自学完成。
3、美读配乐效果超好。
我给课文配上了《寒鸦戏水》的音乐,上课时放了一小段要大家找找感觉,然后让那个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诵读。读文章时,我读了第一自然段,其他的由学生演绎,结果让人惊喜,诵读带给大家的快乐就写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渴望阅读的目光让我快乐和满足。
4、简化问题,拓展阅读空间,把文章阅读挖深品细。
如果按照以往讲《桃花源记》知识点是很细碎的。线索、理想社会、现实社会、桃林特点、写桃林作用、桃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民风、篇章布局、写作目的、评价作者的思想等等,讲的时候生怕落下哪个,考试就完蛋了。这次,我只讲了两个大问题。一条线索、两个社会。由一条线索,把文章的五个段落内容涵盖其中,由桃源理想社会的特点和现实社会的对照,就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囊括于其中了。学生们解决问题也简单了许多。一节课下来,知识点全部了然于胸,效果不错。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雨点儿》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演示雨点儿过后大地的美景,同时配上音乐。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当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小雨点儿,因为小雨点儿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的学生说喜欢大雨点儿,因为大雨点儿使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在这堂课中还注重激励的策略。摒弃常见的实物、小红花、掌声等外在激励的方式,而采用师生情感共鸣、配合默契、体验成功等内激励的方式。外在激励大多是浅层的、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励少数的同时打击大多数。而内激励是深层的、长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难忘的。在本课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评价语言,包括对个别孩子的评价,以及对全班孩子的评价。就如在孩子们朗读完一遍后,我这样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能让老师再享受一次吗?”这样的语言评价,我相信比奖励小花效果更好。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本堂课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遗憾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很少。这主要是我不敢大胆放手,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请孩子自己探究学习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2、孩子们质疑的环节没有。学生质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课中我没有设计,但是实际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质疑的,我没有好好利用起来。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