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课件

金凤1871分享

课件的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语文课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⑴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⑵学生交流。

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⑵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⑵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⑴读:有感情地朗读。

⑵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⑶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⑷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⑸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⑴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⑵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⑶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 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 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 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 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 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 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 (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汇报: 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 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 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 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 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 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 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 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 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 诸葛亮----神机妙算 (识人心 知地理 晓天气) 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 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三国,导新课

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看过)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学生发言)

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学生各抒己见)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

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大多数同学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老师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自由的读读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

(2)、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师: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呀!”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探究性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领悟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

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中的那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1.学生默读课文把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

2.小组互动,快速讨论、交流,准备汇报。

3.全班互动,交流研究成果。引导品读感悟。

——算天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②但是光读这句,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出诸葛亮之所以敢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在三天前就算准了这场雾。)

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齐读)”

——算人。

(1)算到了曹操谨慎多疑。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抓住“笑”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说说诸葛亮在笑谁?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如:笑曹操的谨慎多疑,笑周瑜的自不量力,笑自己的神机妙算......根据诸葛亮不同的笑进而读出不同的语气)

诸葛亮虽然笑着说,但他并没有把要说的话说出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诸葛亮会说什么(指导学生练笔写出诸葛亮没说的话。如: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因为他太谨慎、太多疑啦!周瑜想害我,太自不量力了吧......)

(2)算到了鲁肃不会告密

鲁肃虽是周瑜的心腹,但生性忠厚老实。就是因为诸葛亮对鲁肃十分了解,就算准了他不会告密(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算准了借箭的位置

师:诸葛亮不仅能算天、算人而且还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引读:“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因为诸葛亮考虑周密,非常清楚借箭的地理位置,是他的巧妙安排。你们觉得诸葛亮怎么样?(神)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周瑜哪里不如诸葛亮?(通过与诸葛亮对比,感受周瑜形象:心胸狭窄,自不量力......)

{设计意图:以文眼“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的读去感悟语言文字,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植根在孩子们的语言世界中。}

四、总结全文,以读促读

1.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民族的化身,智慧的化身。

2.如果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诸葛亮或三国中的英雄人物,课后再去好好地读一《三国演义》这部经典著作。

{设计意图:由三国开课,又由三国结束,使整个课堂前呼后应,完整一体。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继续读《三国演义》从而激发学生好读经典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1.从题入手,因题质疑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

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 。这一目的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会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解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表现个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3.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课堂上学生质疑:如果三天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会怎样呢 ?问题一提出,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肯定大难临头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有的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一回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的看法虽然不同,但言之有据。教师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肯定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继续探究。

4.教学中存有不足之处

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课件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五年级语文课文视频在线学习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例文

五年级语文课文草船借箭视频学习在线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预习资料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上课参考教案五篇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授课同步教案五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读书笔记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课文重点段落解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拓展教案北师大版五篇

小学语文课文 草创借箭课后习题答案

    26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