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明确: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类的蛇蝎心肠。“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串了强烈的爱憎,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最后一次讲演》读读写写
1.生字注音
晓得(xiǎo) 卑劣(bēi) 无耻(chǐ) 毒手(dú) 污蔑(miè)
屠杀(tú) 悲愤(fèn) 锤击(chuí) 恐怖(bù) 势力(shì)
卑鄙(bǐ) 赋予(fù ) 召开zhàokāi 蛮横mán hèng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光明正大(zhèng)
2.多音字
蛮横(hèng) 间接(jiàn) 挑逗 (tiǎo) 召唤(zhào)
横竖(héng) 中间(jiān) 挑担 (tiāo) 姓召(shào)
3.形近字注音
严厉(lì) 恰巧(qià) 挑拨(bō) 陪伴(péi) 污蔑(miè)
奖励(lì) 洽谈(qià) 选拔(bá) 赔偿(péi) 竹篾(miè)
跨越(kuà) 垮塌(kuǎ) 纨绔(kù) 卑劣(bēi) 裨益(bì) 奴婢(bì)
4,解词。
卑劣:卑鄙恶劣。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污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二、故事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三、理解词义
1.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2.赋予:给与。
3.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4.代价: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5.卑鄙无耻: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6.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四、问题归纳
1.“写写”“说说”“打”“杀”与“偷偷摸摸”这几个词有何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品析词语表达效果法。“写写”“说说”和“打”“杀”分别用来描写李先生和反动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偷偷摸摸”是个贬义词,这些词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2.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同时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很有鼓动性。
3.第五段第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运用理解句子含义法。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战斗。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4.本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的赞颂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5.④、⑤段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他们”“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用“他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你们”,变成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我们”,表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6. 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抒情。既是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也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五、课文主题
闻一多先生在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
一、词语解释
晓得[ xiǎo de ]〈方〉知道。
卑劣[ bēi liè ](品质、言行等)卑鄙恶劣。
无耻[ wú chǐ ]不顾羞耻;不知羞耻。
毒辣[ dú là ](心肠或手段)狠毒残酷。
污蔑[ wū miè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 tú shā ]大批残杀。
悲愤[ bēi fèn ]悲痛愤怒。
锤击 [ chuí jī ]用锤子敲击。
恐怖[ kǒng bù ]1.由于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2.使人恐怖的;搞恐怖活动的。
势力[ shì lì ]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毁灭[ huǐ miè ]毁坏消灭;摧毁消灭。
卑鄙[ bēi bǐ ]1.(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2.卑微鄙陋。
蛮横[ mán hèng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 fù yǔ ]交给;给予。
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挑拨离间[ tiǎo bō lí jiàn ]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二、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三、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四、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五、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六、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最后一次讲演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