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1594年创作的戏剧,其创作者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该剧讲述的是两个有矛盾的大家族子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到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思想和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摧残和破坏而酿成的悲剧及其社会意义。同时也了解并感受一下青年男女为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所做的努力和斗争。结合现代的社会实际,树立正确的爱情和婚姻观。

教学重点:对殉情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比较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中外爱情悲剧故事之比较,了解其主题及异同

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主,兼比较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在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爱情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追求爱情是我们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大家现在有幸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追求爱情的时代和社会(只要你有这个资格),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曾有一个时期,爱情是一个禁区。那是封建社会,在腐朽落后又极端专制的封建思想和势力的压制下,为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无数青年男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酿成了一桩桩人生悲剧。这样的悲剧,中国有;外国也有。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了解了在封建家长的压制下,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今天再一起学习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看这桩悲剧是怎样发生的。(板书课题)

二.1.齐读145页注释(1),了解剧作家和他的代表作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

2.自主结合,分角色阅读课文,把握剧情。

3.让一位同学概括剧情后板书:

罗密欧 突破家族偏见 因怒杀朱之表兄被放逐 格斗中误杀帕里斯

秘密成婚 不明真相服毒殉情

两家凄凉和解

朱丽叶 彼此深深相爱 被父母逼嫁他人无奈何 为了真爱拒绝劝告

受长老帮助服药装假死 无怨无悔自杀殉情

4.两个人为什么没有将恋情和关系禀告双方父母呢呢?

蒙太古(专制顽固) 相互仇视 凯普莱特(专制顽固)(占据优势人多势众)

反 不共戴天 反

对 对

深深相爱

罗密欧(忠诚执着) 难分难舍 朱丽叶(忠诚执着)(处于劣势势单力薄)

5.由此,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

裴多斐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此场戏中还表现了谁与谁的矛盾冲突?----罗密欧与帕里斯

6.怎样展开的?

罗密欧:惊闻妻亡心境狂野不顾死活欲掘墓殉情——恳求对方离开——格斗中误杀

帕里斯:到墓地散花哀泣,凭吊爱人却误会罗密欧是盗尸掘墓者,在死人身上发泄仇恨故要将他当作罪犯逮捕。——执意要逮捕他——格斗中遇刺身亡

4.分角色表演罗密欧与帕里斯的对话,看两个人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都出身贵族,富有修养,思想纯正,道德高尚,忠于爱情,死也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正如剧中罗密欧所言“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

5.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家族仇恨而使朱丽叶的父母自作主张又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而忠于爱情的他们为捍卫真爱才或(有的)决斗而死或(有的)服毒身亡或(有的)自杀殉情的。

6.他们的死还给谁带来痛苦?

——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正如凯普莱特所言“这些死的惨象就像惊心动魄的钟声,警告风烛残年的我,快要不久于人世了。”也如亲王所言,“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三.布置作业:课下搜集一下与课文有关的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孔雀东南飞)》或〈陆游与唐婉〉等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名作,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高中新课本节选该剧的最后一场戏,是全剧的精华部分。品读这场戏,可以窥斑见豹,揣摩、领悟全剧的主题思想、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下面试着作些赏析。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复杂性

我们先看对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论述:“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这些言论可以为我们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的意义提供参照。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代表莎士比亚时代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贵族青年,他们与贵族家庭的斗争映现着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斗争是尖锐、残酷而悲壮的。年轻的一代带着“爱”的理念和精神走上历史舞台,尽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萌芽生长的必然性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但他们毕竟稚嫩,无力抗拒封建势力的遏制和扼杀,他们的“爱”也是缺乏现实基础的“海市蜃楼”。他们为了“爱”和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这意义上说,人文主义的悲剧是必然的。然而斗争又是以人文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胜利而告结束,因为两位青年之死终于唤醒了顽固、守旧的贵族阶级的良知,两个世仇家庭和解了。这也可以理解为人文主义“爱”的胜利。结局并不像有些古典悲剧那样过分地渲染悲沉、死寂的气氛,而是带有一些乐观情调,这又体现莎士比亚剧作人文主义精神中的乐观倾向。这种所谓“曲终奏雅”,使得本剧的锋芒不是那么锐利了,也许是莎士比亚式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的妥协性、博爱性和平和性的表现。

二、矛盾冲突的多重性和巧合性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行将结束的一场戏,场上气氛紧张,情节一波三折,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其中有多重矛盾:罗密欧与帕里斯的矛盾,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族的矛盾,朱丽叶与自己家族的矛盾,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的矛盾……这么多的矛盾在一场戏里同时发生,具有很好的戏剧性效果。

凡戏剧总要有种种巧合,凡巧合都有戏剧性。巧合是矛盾冲突发生的契机。帕里斯、罗密欧和劳伦斯三者不约而同地来到朱丽叶的墓地;罗密欧与朱丽叶差点儿可以活着相逢,可惜生离死别,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帕里斯和罗密欧两方的仆人恰好目睹了两人的格斗,成为“惨案”的见证人;劳伦斯目睹了罗朱二人的爱情婚姻的全过程,成为罗朱爱情故事大白于天下的见证人;亲王、蒙太古和凯普莱特同时赶到“惨案”现场……这些都是巧合,也是矛盾冲突得以发生的基础。

矛盾集中爆发之时,也正是它们结束之时。最后象征着政权的亲王调解两大家族的矛盾冲突,意义是多重的:封建主义开始进化,良心发现,向人文主义理想精神的妥协和认同;人文主义斗争不彻底,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现实政权在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维护“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矛盾的多重性导致作品意义的多元性。

三、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尽管有不同势力、不同方面的矛盾冲突,但全剧的发展最后落到人心向善的归结点上,表现了矛盾冲突的同一性和人群根性的同一性。在这种同一性之下,人物性格仍显其多富多彩,值得玩味。

同是人文主义化身的罗朱二人,性格有较大的不同。罗密欧性本温和,热情、直率、善良,不够沉稳,缺乏心计。直率的本性和残酷的现实逼使他走向极端的道路。他杀死凯普莱特家族的人(提伯尔特),杀死帕里斯,都是忍无可忍的,或是出于仗义,或是出于自卫。在本文中,我们看到他亲手杀死帕里斯,表现出一个垂死者不可理喻的疯狂。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表现了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品格:他对对手表达了爱心,实在不愿杀死对手;他是为了美好的爱情而死的,死得壮烈,可歌可泣。他的性格既直率,又不乏多样性。他是一个勇敢而不成熟的理想主义青年。

朱丽叶美丽纯洁,忠贞不屈,同时善良温和,也不乏某些心计。她有如一株亭亭玉立的水莲花,虽根植于污浊的泥淖而自有纯洁与明净,虽经摧残仍飘散着经久的芬芳。她不顾家族宿怨的禁忌,大胆地接受罗密欧的爱情,表现了她“离经叛道”精神。为实现美满的婚姻,她用心良苦,靠假死躲过与帕里斯的婚姻,以期与真正所爱的人结成良缘。从“死亡”中醒来的第一句话是询问自己的“夫君”,当得知“夫君”已死,便毅然真的殉情,决不苟活,把爱情看得高于生命。她的理想最终不能如愿,是因为她太天真稚嫩,毕竟才14岁,也是因为现实太黑暗残酷,使她实在无法抗拒命运的错误安排。她是一个热情而柔弱的理想主义青年。

劳伦斯神父是本场剧中的一个穿针引线的重要人物。他性本善良,而又驽钝怯弱。他是僧侣,却过多过深地介入世俗事务。当罗密欧前来求援时,他秘密地为他们二人主持婚礼,并决心帮着化解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大家族之间的矛盾;当得知给罗密欧的信未能送到时,他不得不亲自来挖朱丽叶的坟墓。这些都表现了他具有世俗人士般的热情善良。但他也有过于“俗”的地方:在墓地救出朱丽叶时胆战心惊,当听到有巡夜的人来了的时候,他吓得丢下朱丽叶不管自己逃跑了,又可见其如俗人一般怯弱猥琐的一面。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神父,却始终没有一句歌颂神灵的话语,也不见他用神教启迪人心、教人忏悔。他是莎士比亚所理解所描画并带着莎士比亚既怜又爱情感的神父,看来莎氏不愿写出一个尽神教职守的神父。他是一个世俗化的神父。

四、人物语言的艺术性

莎士比亚剧作语言的鲜明个性,高妙的艺术华采,以及丰富的内涵,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歌德说:“莎士比亚用活的字句影响着我们,而字句最好通过诵读来传达……闭目倾听人们用自然正确的声调来诵读,而不是演员般地朗诵一篇莎士比亚的作品,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件事情更高尚更纯粹的享受了。”“发生世界大事时秘密地在空气中动荡着的一切,巨大事件发生的时刻在人心中隐藏着的一切,都说出来了;心灵中生怕别人看见的密封着的事物,在这里自由畅快地被采掘出来。”(歌德《说不尽和莎士比亚》)歌德以一个杰出作家和一个高明鉴赏家的敏感与深思,将莎士比亚作品语言的丰富与生动、自然与贴切描述出来了,堪称莎氏知音。

莎剧人物的语言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当时的心情,成为人物个性化的标志。罗密欧与帕里斯身份、教养基本相似,他们都爱恋着朱丽叶,但是语言的深情和力度有所不同:帕里斯的话只是一般性的哀悼和思念;罗密欧的话更为激情澎湃,是从一个行将殉葬者口里说出来的,更为感人。而且罗密欧的话在剧情的进展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感情层次,以及人格的不同侧面,例如即使要杀死帕里斯,也说出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的发自内心的话。

另外,剧中人物的语言可分出诗意的和非诗意的两种:有身份有教养的人物常说诗意的话,下层人常说非诗意的话;人物在抒发感情的时候说诗意的话,不动情的时候说非诗意的话。剧中许多话语真如诗语,或铿锵有力,或激情飞扬,或委婉深沉,例如帕里斯和罗密欧在朱丽叶墓前的倾诉,充满激情和感伤,全是华美的诗语;亲王最后的宣示也是华美的诗语,所不同的是,他是以权威的口气向全体人、也为全剧作的总结,虽然抒情味不如帕罗二人的话语,但有哲理,这又是胜出的地方。这些诗语有些是以诗行排列的,有些是以散行排列的,都值得认真诵读、品味。

《罗密欧与朱丽叶》说课稿

一、说教材: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出自沙士比亚早期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莎士比亚通过这一悲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主义.可以说,反封建是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也是其思想价值所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死于封建伦理观念,死于陈旧的腐朽的封建意识,死于封建家长制,死于封建世仇.所以,这部作品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就具有了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作者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表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其基调,是在于鼓舞人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未来,主人公双双殉情,却换取了两家的和解.作者对戏剧冲突的如此处理,昭示着腐朽封建家庭的没落花流水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高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戏剧的要求是: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的戏剧冲突,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发展的。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欧洲戏剧的代表作品,通过莎士比亚这个剧本领会其人文主义理想。

(二)欣赏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重点:

(一)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二)品味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点: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四)美育渗透点:体味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二、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品味语言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课外阅读莎士比亚的其它作品并写评论性的文章。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课文,介绍作者及边背景,简介剧情内容。

2.学生朗读罗密欧的台词,讨论其体现的人物心理及性格特点。归纳莎士比亚语言特色。

3.拓展讨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课外延伸:阅读写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哈姆莱特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

高二必修课语文教案授课模板范文五篇

人教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2021最新山东高考语文教案

2021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教案借鉴五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2021必修二语文

2021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哈姆莱特》教案高二语文必修2021

2021年份高三的必修语文教案模板五篇

    23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