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伶官传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2、文章议论思路。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 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 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 关于序。

5、 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底个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 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 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 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 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 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 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 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②掌握关键字、词。③背诵此文。

《伶官传序》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教学实录

一、导语: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但她也曾经写了一首豪放派气壮山河的绝句,表达了她对古代英雄思念、崇敬之情的,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吗?

生:《夏日绝句》

师: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惨败,同学们记得吗?

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师:其实,不只是项羽,很多帝王将相都将自己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天命,许多平民百姓也都将人生的苦难、命运的坎坷归咎于天命。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史论《伶官传序》,来探讨一下事情的成败究竟/是在天命还是在人为的原因呢?

(板书:伶官传序 欧阳修)

解题:伶人,宫廷中的乐人,伶官,伶人做了官。欧阳修为伶官写了一部传,本文是它的序言。

二、预习检查:

大家课前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出示投影:

1、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3、诵读检查;

4、理清文章的结构与思路]

1、首先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欧阳修。

学生交流

[师补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我们初中学习过他的《醉翁亭记》,记得当中的名句啦?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师:晚年号“六一居士”,怎么叫“六一居士”呢?“六一”?

生:六一儿童节!

师:那时还没有儿童节呢!六一何谓也?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我老头子一个,是为“六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生: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师:你讲得这么好,告诉大家你看的哪里哒?哦,原来是课文注释①中的,同学们看到了吗?

3、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诵读的情况。

两个要求:第一,其他同学都要做鉴赏家,看看她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没有错漏?要能做简要的点评;第二,请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学生点评:老师正字正音:

文中还有些关键句子要注意句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投影)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也要注意提顿)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转折连词,“而”后要停顿)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而”后要停顿)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句。

4、这是一篇史论文,刚才同学说了本文是用后唐的历史教训来借古讽今,那么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生齐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我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明确:国家兴盛或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本质上欧阳修有没有否定天命的观点?

生:没有。

师:古代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迷信地认为人的命运是由上天主宰,作为那个年代的封建士大夫,他没有否定这种传统说法,但在这里他更强调人事的作用。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啊?(反问句式)请同学们把它改成陈述句,用八个字表述一下(师板书: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这是开头,提出论点,那么回答刚才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可以也象论点一样用八个字概括。

第二小节:继承父命 报仇雪恨

第三小节:宠幸伶人 身死国灭

这是议论文的论据,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板书设计:

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论 继承父命 报仇雪恨(盛)

据 宠幸伶人 身死国灭(衰)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议

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与思路,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找出疑难字词,小组间进行讨论尽量去解决疑难,不会的再向老师质疑,我们来共同讨论解决,四人为一小组讨论,马上派代表来质疑,我们要看哪个组的同学问的问题最有水准,好,开始讨论。

教师答疑,师生共议,解决文中疑难,教师择重点强调。

四:课文小结、延伸。

作者以李存勖从建国到亡国亡身的历史史实为依据,提出了一切盛衰兴废都在于人事的观点,通过对庄宗盛衰的对比,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并由此引申出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作用的“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那么学过本文之后,同学们你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五、延伸

在你生活的周围,自己身上,有没有“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导致身败名裂的例子?

伶官传序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年上海高一语文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1

高中语文秋季学期教学计划202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2021

高中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1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整理分享2021

高考必背古诗文大全2021

高中必备文言文虚词实词知识点整理

2021陈情表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教案

    23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