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报任安书》通过司马迁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文章大量运用典故,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散文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报任安书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报任安书》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2、《报任安书》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有关文学常识,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的特点,思想上深刻的内涵。多诵读多领悟。

3、《廉颇蔺相如列传》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故事,体会文章结构和人物刻画的精妙之处。

4、《屈原列传》重在引导学生与所学过的屈原的作品进行对照阅读,以领会屈原的精神及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还有屈原的遭遇与作者的相通之处。

5、《信陵君窃符救赵》重在引导学生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二、 教学重点:

通过本单元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四篇传记文学的学习,了解司马迁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三、 教学难点:

《报任安书》的阅读理解。

四、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是新教材的安排体例,将司马迁的作品编排在一起集中学习,并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初中、高一、高二所学过的司马迁的作品沟连到了一起,连同《读本》共13篇作品。

将《报任安书》放到本单元的第一篇进行阅读,有利于了解司马迁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将初中、高一、高二学过的作品进行回顾,重在了解《史记》写人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一篇知识短文,重在概括了司马迁《史记》的史学性与文学性。其他三篇的传记文学重在诵读,并引导学生领悟司马迁传记文学的特点。

还可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最后让学生以司马迁的文学及精神的某一点,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

五、课时安排:12课时

六、教学步骤:

报任安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司马迁写作本文的背景,学习他百折不挠、发愤著书的精神,了解《史记》“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文学性及史学性。

教学步骤:

一、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司马迁在李陵事件中受腐刑而坚持写完《史记》,他的这种精神在《报任安书》中充分进行了表述。作者借给朋友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感情复杂,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交织。这里应明确:朋友任安之托实际上是让司马迁在武帝面前说情,当时司马迁隐忍苟活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史记》,因此在文中反复的说明这个意思。

二、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悟其情感,并将难点做上记号。

三、学生参照注释,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思考作者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以及他是怎样逐步说明这个原因的。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见狱吏则头枪地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网络天下放失旧闻

则仆偿前辱之责 及罪至罔加

2、若望仆不相师 恨私心有所不尽

用之所趋异也 定计于鲜也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3、倡优所畜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太上不辱先 请略陈固陋

声闻邻国 故述往事,思来者

曼辞以自饰 衣赭衣,关三木

4、念父母,顾妻子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下流多谤议 所谓强颜耳

所自树立使然也 南面称孤

恨私心有所不尽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课文注音版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nǎnɡ)者辱赐书,教(jiào)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pú)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quē)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夫(fú)人情莫不贪生恶(wù)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qiè)懦(nuò),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léi)绁(xiè)之辱哉!且夫臧(zānɡ)获婢(bì)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mò)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mó)灭,不可胜(shēnɡ)记,唯倜(tì)傥(tǎnɡ)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è)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jué)有《国语》;孙子膑(bìn)脚,《兵法》修列;不韦(wéi)迁蜀,世传(chuán)《吕览》;韩非囚秦,《说(shuì)难(nán)》《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xiàn)。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yì)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jī)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xuān)辕(yuán),下至于兹(zī),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zhuàn)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yùn)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yì)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ài),虽万被戮(lù),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wèi)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lěi)百世,垢(ɡòu)弥(mí)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fā)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nìnɡ)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jiào)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là)谬(miù)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谨再拜。


报任安书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教案

2021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必备教案电子版案例五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总结2021

高考语文重点的知识点整理2021

2021年高考语文授课教案高效指南五篇

2021全国卷高考语文必修课的教案详案五篇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2021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知识点讲解2021

2021答司马谏议书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22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