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黄生借书说》,清代作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也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生借书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黄生借书说》教案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解题目
1 .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2 .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作者简介
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诗人。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四、 掌握字词
惴惴 zhuìzhuì 摩mó 俟sì 辄zhé 俸fèng 庋guǐ 夫 fú 俟sì,
五、翻译文章
本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翻译文章,并点出每段需要重点记忆理解的语段
书非借不能读: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强从别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强假,勉强借来。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的样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抚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高”形容词作“束”的状语,“在高处”。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异日观:姑且等到日后再来看吧。姑,姑且、且等候、等待。异日,日后、将来。
故有所览辄省记: (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 所以 ( 凡是 ) 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的。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 ( 屋里 ) 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
素镡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卷。素镡,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 以前 ) 一样贫穷。类,似,像。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同别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 ( 不借给别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 把 ) 书 ( 借给别人 )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遇到张 ( 这样的吝啬鬼 ) 。然而,既然这样,那么……。固,本来、诚然、实在。
六 . 从写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中心论点的 ?
课文第二段从几个角度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个论点 ?
从两个角度论证:藏书多者,“读书者有几” ? 无书而借书读者,“非夫人之物而强假要,必虑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两个角度一正一反地对中心进行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
明确并板书,对比论证。
文中的对比论证还有几处 ? 这几处的对比意在分析哪几方面的问题 ? 作用是什么 ?
归纳: ( 1 ) 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作对比; (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作对比; ( 3 ) 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作对比; ( 4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5 ) 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作对比。 ( 6 ) “余”幼时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7 ) “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 8 ) “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这些对比集中起来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藏书者往往不读书;二是唯借书方能读书。作者正是在这两方面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断的。对比论证的作用是作者的使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黄生借书说》教材解读
“北纪南袁”是清代乾隆年间两大文坛才子,其中袁枚更是因“任意性情”而著称。黄生借书,袁枚不仅慷慨以书授之,还挥笔成文相赠,于是留下名篇《黄生借书说》。
此为“智者之说”。
袁枚行文,从不肯落入俗套。本文开篇便标新立异,提出独特观点“书非借不能读”,颇令人惊奇。在一般人心目里,断没有“借的书比自己有书利于学习”的观念。先声夺人,是本文一大特色。
怎样自圆其说,袁枚在后面的论述中,体现出严谨的风格。首先,用有带有情感化的排比语言,列举出三个事例:有书不读的天子,富贵人,弃书的不肖子孙。事实胜于雄辩,有力地证明了“非借不读”的观点。其次,作者拓展了论述领域,由书推至天下事,探讨借书人的心理“虑人逼取”,必然珍惜现在所有。从深层的道理角度服务于观点。更高明的是,作者假设了一种情况,倘若“为吾所有”,则有“姑俟异日观”的念头,从而分析了“有书不读”的者心态。此处的心理分析,达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在事例和道理之后,作者又来个现身说法。小时“借书细读”,做官后有书却不读。前后对比鲜明,感叹发人深省。字里行间既有作者理性的论述,又有强烈的感性抒情,让“书非借不能读”凸显出更直观更深刻更自然的特色。
尽管袁枚观点,是针对一时一人而发,但他从容立足于高层,用严谨的论述,巧妙的证明,立体的分析,达到了使人信服的效果,可谓“智”。
此也为“仁者之说”。
论身份,资格,袁枚完全可以在黄生面前耍大牌;论境况,论年龄,袁枚也能对年轻而贫困的黄生指手画脚,摆出先知先觉的姿态给予教诲。但在措辞用句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温和宽厚的仁者袁枚。
袁枚的观点,不是高高在上强加于人,而是渗入真情的劝告。比如“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在作者剖析自己之后的感叹,坦率地指出自己现在的“缺点“,用自己切肤的体会感染黄生,没有任何“你应该如何如何”式的教导。文章结束时,作者把自己与黄生做了若干对比后,化作真诚的忠告:读书也比专。也没有以“有恩与人者”自居。
尽管本文是一篇论说文,但我们不能忽略作者的“仁”,正是由此,我们读起来才感觉亲切,也感觉心中正慢慢接受他的勉励与教诲。
《黄生借书说》复习指南
一、字句理解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关键字授:给予。授以书,即“以书授之”,把书给他。
句译:我把书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2.书非借不能读也。
句译: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
3.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关键字然:然而。
句译: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有几人?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关键字:汗:使……流汗
句译:搬运起来使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藏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有几人?
5.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关键字:其他:别的,另外的。祖父:祖父、父亲。积:积累。子孙:儿子、孙子。弃:丢弃。无论:不用说,不必说。
句译:另外祖父父亲积累书,儿子孙子丢弃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6.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关键字:非:不是。独:只。为:是。然:这样。
句译:不是只有书是这样,天下事物都是这样。
7.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关键字:夫:那。强:勉强。假:借。焉:于之,向物主。虑:担心。取:索取。而:因而。惴惴焉:忧惧不安的样子。焉:形容词尾,……的样子。摩玩:抚摩玩赏。已:停止。
句译:不是那人的东西却勉强向物主借来,一定会担心人家催逼索取,因而满怀忧惧地抚摩玩赏个不停……
8.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关键字:存:在。去:离开,这里可引申为失去。得:能够。
句译:今天还在我这儿,明天就离开我(失去它)了,我再也不能够看见它了。
9.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关键字:若:如果。业:已经。为……所……:固定搭配,表示被动。为:被。姑:姑且。俟:等候。异日:他日。观:看。云尔:语气词。
句译:如果已经被我拥有,一定会将它捆扎好,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着“姑且等到他日再看”这样的话。
10.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关键字:好:喜欢。致:得到。
句译:我小时候喜欢读书,可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
1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关键字:与:给。归:回来。形:出现。诸:之于。形诸梦,即“于梦形之”。
句译:我去向他借书,他不借给我,我回来以后,在梦中就会出现白天借书不得的情形。
12.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关键字:其:那。切:迫切(的心情)。如:像。是:这样。故:所以。辄:就。省记:记。
句译:那种迫切的心情就像是这样。所以凡有能看到的书我就牢牢地记在心中。
13.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关键字:通籍:指做官。落落:形容多而连续不断地堆集。时:时常。蒙:覆盖。
句译:做官后,用官俸买书,藏书堆得满满的,蠹虫丝迹时常覆盖在书册上。
1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关键字:然:这。专:专一。为:是。可:值得。惜:珍惜。
句译:这以后才感叹借书读的人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岁月是值得珍惜的。
15.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关键字:今:现在。类:像,类似。其:他。
句译:现在黄生的贫穷像我当初一样,他借书读的情况也像我当初一样。
16.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关键字:惟:只,只是。公书: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公:动词,同别人共用。吝书:吝惜书,不肯借书。若:似乎,好像。
句译:只是我的慷慨借书和张氏的不肯借书好像不一样。
17.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关键字: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固:本来。生:对读书人的称呼。
句译: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就不幸遇到了张氏,而黄生本来就幸运而遇到了我吗?
18.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关键字:知:懂得。则:那么。其:他。也: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专:专心。归:归还。
句译: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还书也一定会快速。
19.为一说,使与书俱。
关键字:为:写。说:一种文体。使:让。俱:一起。
句译:我写下这篇说,把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内容理解
1. 作者是清朝文学家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著有《小仓山房文集》、诗歌评论集《随园诗话》等。
2. “黄生借书说”即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多就生活中的某事或某现象发表议论,也可叙事及抒情。
本文议论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1段:简述事由(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文的议论。
第2段(可分两层):
在提出观点后,先列举三个事实论据,指出“藏书者不读书”是从天子到百姓的普遍现象,从反面论证观点。
接着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过渡,深化论点,扩展论题。描摹借者和拥有者的心态,作对比论证,证明“天下物皆然”,从而更深入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
第3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事实论据,将少时借书苦读和做官后藏书不读的景况作对比,进一步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4—5段):紧承上文,扣住“借书”,指出黄生的幸运,对他提出希望。
第4段:将黄生的幸运与自己当初的不幸进行对比,勉励黄生珍惜时光和有利条件,发奋学习。
第5段:照应开头,点出写这篇说的目的(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3.中心归纳:
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珍惜时光,发奋学习。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