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雀东南飞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孔雀东南飞》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那么,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二、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三、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
3、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
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生的概括。
四、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
⑴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⑵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⑶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⑷ 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
⑴ 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同情;
⑵ 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
⑶ 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
⑷ 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处罚;
⑸ 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
⑹ 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出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主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乐府民歌
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故事情节:
托物起兴
兰芝被遣
夫妻誓别
兰芝抗婚
双双殉情
告诫后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片段。)
2、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注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二、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感知他们的个性特征。
可让学生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的分析。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可以在学生诵读完后,师生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孔雀东南飞》教学札记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常选范文,它是汉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对它的开掘不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的赏析上,可以从各个角度(尤其是艺术形式的角度)对这篇千古名作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地阐释。要分析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针对学生不喜欢古诗词这一现状,采用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这一方式,上好了这篇课文。
学生要改写好课本剧,就必须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把握人物形象。为此,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熟悉课文内容。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分成四个小组,根据对剧本的不同解读,写出了他们对作品人物的理解。这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目的。学生分组编写排演课本剧,就必须团结协作,深入钻研,才能把课本剧编写排演好,这样就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学生的课本剧的人物与大体情节不变,对刘兄、焦母及结局的处理就各有千秋。有改成大团圆结局的;有的干脆改成喜剧;有的同学痛恨刘兄与焦母,让他们在剧中没有好下场,出了一口气。演完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这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及讨论,能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深刻认识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以及人生观。他们也在讨论中认识到焦母、刘兄表面上看是杀害刘兰芝、焦仲卿的凶手,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拆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并非其本意,他们主观上的愿望还是希望维护自己亲人终身幸福,但是,客观上他们失败了。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兰芝、仲卿毕竟是通过他们的手直接害死的。他们在作为受害者的同时,也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真正的凶手是当时封建礼教形成的社会力量。
上完课文后,提出引申性的问题:假如你在恋爱时遇到焦母、刘兄式的人物,爱情遭到横加指责时,你将怎幺办?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贴近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以及人生观。
本人应用以上方法教授《孔雀东南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讨论时情绪高昂,思维灵敏,争辩激烈,形成了很强的对抗性。通过上述争论,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条理性,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新大纲提出的在教学中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
《孔雀东南飞》教学杂谈
〖创意──新课标语文教学的关键词〗
第四,灵活渗透。这点创意主要解决学生思维拓展的问题。新课标教材安排的本意,就包含着从更广的维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拓深学生的思维的要求。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思想教育的渗透是增加一堂语文课思想厚度的关键,这也是语文教学高层次的要求之一。这种渗透必须紧扣作品实际,切合学生思想现状,同时要与现实社会密切相连,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鉴赏《孔雀东南飞》,在思想意义方面除了肯定其反封建家长制倾向之外,完全可以引进对正确爱情观的教育;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增强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人生磨难的教育;以及一个人应该注意自重、自尊、自爱、自强的教育;甚至还可以大胆地去探索如何评价死亡的意义等等。这样的渗透肯定会更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从中得到的思想营养更为丰厚。
〖浅谈高中语文的情趣教学〗
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可以采用情趣教学。特别是对探究型的课题,教师充当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展开辩论,不同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最后得出结论。这一定是一个不可多风的热烈场面,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可以畅快地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讲自己想讲的,教师俨然成了一个“旁观者”,其实他在内心“偷着乐”呢,因为这就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情形。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不可因为见解不同而武断,语气生硬,讥笑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更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有亲和力,从而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陈述自己的看法。教师说话的语气要有轻重缓急,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语气要与教学内容一致,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对课堂具有远见,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精心备课,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在探讨过程中相机引导。在在探究学习中,不少问题可以一题多解或多种表达,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刘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2、刘兰芝起初为何没有答应嫁给太守儿子?3、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问题出示后,学生讨论特别热烈,课堂气氛格外活跃,给出了多个答案,我就引导同学们仔细分析,对言之有理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从那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的意识明显增强。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德育与美育的结合〗
四、辨“丑”远“恶”──亲情教育之必要补充
“没有爱,就没有恨;没有恨,也就没有爱,”没有对“丑”、“恶”的批判与摒弃,也就不可能有对“美”的鉴赏与追求。在培养学生对“美”追求的同时,还必须教给学生辨别美丑的方法,通过对“丑”的批判,强化对“美”的追求。
又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焦刘两人的性格特征及其爱情悲剧产生的性格原因,还要进一步认识其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历史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加深对封建制度罪恶的认识。使学生在回肠荡气的焦刘爱情感染下,获得对“爱情”的初步认识,提高对美丑的辨别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激活语文课堂,走出语文教学困境──语文教改初探〗
开展辩论会。棘手的问题常常会在辩论中得到解决,而且通过这一活动,还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其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创造思维火花。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对焦母这一形象,学生第一反应是鄙视,可教师抛出:“焦母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引发学生议论,并有效引导学生思索,最后得出“‘焦母’也是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