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下册《顶碗少年》课文及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人教版下册《顶碗少年》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顶碗少年》课文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yíng)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ò)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cuò)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jiǎ),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顶碗少年》教案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惊心动魄”引导孩子们读书,从“碗、少年、观众”这三个方面的描写去体会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然后引导孩子们引导课文结尾的省略号的意义,并让孩子们动笔写出作者省略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并不是太好。教学环节不是太紧凑,教学的重点不太突出,总之,失败!
第二堂课结合自己的上一节课,我在课间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感觉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时间分配的合理。而时间其他老师课堂的宝贵经验。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顶碗少年》课文及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