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
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
《一路花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3.借助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走近花香
1.出示多媒体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万物复苏,柳枝吐绿、百花齐放)
2.是啊,春回大地,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一起美美地读课题,让花香溢满我们的课堂。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
指读,开火车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解决刚才的问题)师随机正音。
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挑水工两只水罐中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
(2)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并圈出来)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全心品读,寻探花香
1.体会“十分惭愧”
(1)导入:那只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送到主人的家,每天如此,因而它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
(2)体会: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
①“惭愧”是什么意思?
②(出示)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③“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这第一次对话。(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
“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④“尽了自己的全力”具体是指什么?
(这说明挑水工挑水的路程远,任务重。)
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具体是指什么?
(因为破损的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水给挑水工增加了工作量)
(3)指导朗读:
①文中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细细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指读第一次对话)
②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日复一日,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让我们再去聆听破水罐与挑水工的第一次对话,出示破水罐与挑水工的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破损的水罐的自责与歉意)
2.体会“一丝快乐”
(1)导入: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看到了什么景象?破水罐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指名读当他们上山时——–一丝快乐)
(2)让我们也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3)多美的花儿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们仅仅带来了(一丝快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因为破水罐之前十分惭愧、自责,一直沉浸于之前的情绪中。)
(4)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
3.体会“仍然伤心”
(1)(出示)“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美丽的景色只是给破损的水罐带来一丝快乐,它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与伤心之中,只顾盯着自己的缺陷,没有理解挑水工的良苦用心,难以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当他们上山时—–向挑水工道歉)(指导读好“仍然”“又”“再一次”,把破水罐没有从内疚惭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指导读)
4.体会“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
(2)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
(3)请你再次读读挑水工的话,从哪些词中体现出了他的智慧?指名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
(4)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
(5)小结:是啊,独具慧眼的挑水工明知道这只水罐有缺陷,但并没有嫌弃它,而是妙用了它的缺陷,这才造就了这“一路花香。”
(四)以读促读,收获花香
1、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
(1)让我们再一次的欣赏这美丽的收获,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分组汇报朗读表演。
(2)你觉得带来一路花香的仅仅是破水罐吗?(不是)那你认为还有谁?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挑水工?(智慧)多么智慧的挑水工呀,面对破损的水罐不离不弃,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还教给了破水罐一个道理,真是慧眼识人,循循善诱(板书)真了不起,让我们再次朗读他说的话。(出示)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2
《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教学重点: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感受黄河的壮美。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_第17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2.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录象。(①播放黄河滚滚东流的录象;②出示“我看到了 的黄河”)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师:说得真好!看来,同学们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也不错。古人云:“语不惊人誓不休”,要想语惊人,首先要注意积累。而课堂正是积累语言的主要阵地,今后每一节课上我们都要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好词佳句最多。
4.师朗诵:(继续播放黄河的录象)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写访结合,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黄河滚滚的浪涛中,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之上,突然远处漂来了一张羊皮筏子,你的感受如何?而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自然段练_多读几遍,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让别人能够充分感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巡视指导。
3.羊皮筏子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却坐了6个人,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是多么惊险呀!但艄公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谁来读读看?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艄公的沉着、大胆,乘客的悠闲?)
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读读看,把该重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读的?(划出该重读的地方)你能连起来读一读吗?
评。像他刚才这样,齐读。
4.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乘客扪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来写一写。(出示写的练_)
①围绕“专心致志”展开想象,把艄公撑篙的动作写具体。
②围绕“谈笑风生”展开想象,把乘客们坐在羊皮筏子的表现写具体。
5.把你写的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6.正因为艄公的沉着,专心致志,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所以乘客们才能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说到这儿,你一定想亲眼目睹一下艄公的风采吧,今天有一位艄公来到了我们的饿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同学们采访艄公)
前些天,我们班上的匡媛同学去了一趟黄河,亲身体验了一回坐羊皮筏子的感受。下面就请她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体验。
(匡媛介绍)
7.看来,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还是很惊险的,乘客重要的是小心和大胆,而艄公——(出示文字)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敬佩艄公吗?那你怎样来读这一句话?齐读,把你的敬佩读出来。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_,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了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出示: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说……
请选择其中一句话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_,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领略了黄河的主人的智慧,机敏的风采,而且领悟了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_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事业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3
《我的菜园》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_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0、教师:虽然这样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作者还是“想方设法”找寻,能使生活充实“一些”,从中你却感受到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啊?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2、曼德拉对菜园的情有独钟是课文第六小节描写的,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节,其他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作者对菜园的情有独钟?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_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_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3.要更好的理解这段话,我们必须联系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与经历。出示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与经历,指名学生朗读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4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5
《清贫》
教学目标:
1、学__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_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学__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_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 教师补充,强调_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_,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_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
三、 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 什么是清贫?
(2) 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_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 集体反馈交流。
3、 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批注。
4、 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注意学__惯的培养。
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
五、 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 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 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 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_“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 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六、 拓展,辩一辩。
1、 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 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
七、 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_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写。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