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

成浩1254分享

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1

《院子》

本文写了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邻里的关西密切,楼房住宅邻里关系疏远。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地方法。

重难点: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的留恋。

教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对四合院比较陌生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自主阅读

2.自读想象

3.体验情感

二.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书读流利。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1)自读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为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神奇迷人。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体会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讨论: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语文实践

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点的建筑

四.作业:自选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2

《迟到》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3

《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4

《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风干、吸吮、“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品悟、有感情朗读、联系生活想象读,等多种方法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逐步培养自己的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通过抓关键词,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水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体会母亲的勤俭持家,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水的珍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4分钟)

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流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

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珍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珍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流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流指导朗读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

1、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从而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呢?

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珍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如果有了感受还能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出来,写在书边上,那你还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2、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词句,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顺序灵活调整)

(1)、十里挑水

引导抓住“十公里”、“一个小时”、“一担”,读好文章,并体会取水的不易,突出了水的珍贵;

(小结:从取水的不易,我们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几个数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除了数字,作者还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话,同学们齐读,指一学生说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导抓住:“光溜溜”、“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抚摸与清凉”、“吃”谈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人们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对水的渴望。

再指生读,当读不好时,老师语言铺垫,指导学生读出村里人洗澡时的快乐

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衬托出了村里人对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一勺水冲凉

同学们读标画的词句,抓住:“缓缓”、“滑过”、“倾注”、“吸吮”、“抚摸”等,读出四兄弟对这一勺水的享受。

这一勺水就能带来如此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些水有吗?

作者用了细节描写,像是慢镜头一样,把这份快乐一点点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让我们也慢慢的咀嚼这段文字,品味这段文字,享受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这份快乐!

一起来慢慢的读,想象着读。

这一勺水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一勺水都没有,人们对水是无比的渴望,而且母亲享受得到吗?“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说明什么“水的珍贵、母亲的伟大,母亲为家精打细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这样引导:雨水澡带给了人们过节似的快乐,可是,这快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这骄阳下劳动的人们的感觉是……(快要风干了)而四兄弟呢?(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晒干了吗?是谁给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导读。

小结: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

(备注:如果学生说出了很多文辞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时,引导读正确,然后积累下来就可以了,略处理)

过渡:可是,极度的缺水,明明给村里人带来的是无言的苦,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快乐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感悟写法,拓展提升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有水之乐,反衬了平时的无水之苦;以乐衬苦,正是平时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当有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欢乐;(2分钟)

2、 直面旱区(3分钟)

配乐欣赏图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赏完,说感受,(1分钟)

先让学生说,后写;写完,简单交流。(写2分钟,交流2分钟)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期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一碗水的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5

《灰椋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灰椋鸟产生兴趣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灰椋鸟图片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觉得这鸟这么样?

(灰椋鸟实在是一种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鸟,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别有一番趣味,同样给人带来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2、板书课题:15、灰椋鸟

其实作者一开始,也不觉得灰椋鸟有多好看,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重点写了那些情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检查自学情况(含课前预习)

(1)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生字词语。并进行词义的质疑。

杉树 地毯 槐树 栖息 熟悉 扑棱棱 深涧

灰椋鸟 翘首遥望 互相应和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课文中的长句很多,指导读好句子。

三、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和入林后情景的情景。)

2、找出这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3、课文除了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情景,还交待了什么?

(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课文段意。

一(1):写“我”决定去看看灰椋鸟。

二(2-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2-4\5)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师: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到底放了些什么,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但是我想一定有很能吸引作者的东西,为什么呢?

(“再也忍不住了”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内心吗?)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描红,抄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偶然( ) 等候( ) 翘首遥望( ) 盛大( ) 喧闹( ) 观赏( )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林场的?

灰椋鸟归林的情景,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一段的内容吗?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和谐而热闹,充满亲情,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

三、齐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朗读,讨论:作者的感想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植树造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五、课堂作业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抄写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6

《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_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7

《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

2、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

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

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

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

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

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

(1)朗读这些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

(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

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

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

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

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

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

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

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

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

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2、交流句子。

预设

①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

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

②象是泰国的国宝。

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

③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

泰国人对于大象是

板书:平静坦然

④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

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

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

⑤表演的尾声,也是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

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

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

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

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

(被欢乐的气氛感染,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

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

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

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

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

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

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

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

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

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

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

1、老师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

3、课堂练习

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设计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授课教案详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优质同步教案五篇

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同步教案设计五篇

2021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授课同步教案五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授课同步教案推荐

五年级2021年语文同步授课教案上册五篇

江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五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授课同步教案样板五篇

    17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