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可以利用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相关资源。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021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021模板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021模板2
一、教材简析: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二、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 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三、教学准备:
VCD、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__”、“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021模板3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理,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板书:19、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让学生认读词语
3、默读: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线索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那么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预设;
(1)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
(2)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师: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 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
2、确定学法,“吃花生”略学,“谈花生”详学。 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读) 师讲解: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3、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大家边吃边谈花生的好处。默读这段,把谈花生好处的词语圈。 小组讨论:有几个人在谈话各说各的是什么呢?(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为什么? 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为什么? 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这部分,读出谈话的气氛。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我们所说的话内容浅显、明白,容易理解解,而父亲的话让我们有所感悟,因而,而我们谈不是重点,“父亲谈”的是重点。)
小结:课文中“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就很明了,而父亲说的话有很深的寓意,因而要看内容确定重点。 “父亲谈”是重点。父亲一共说了五次话。
师: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 学生分析1、2、5句不重要,3、4句重要。
4、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引:父亲的话为什么会永远记在我心上?下节课再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名人与做人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_---议花生部分。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领悟重点 重点读父亲的话,分析3、4 句赞花生,学花生。
父亲“赞花生”。
(父亲说的话很重要,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他不向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果实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是深埋地中,并给人们带来好处。) 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 说说花生的特点。 指导在读中表现自己的体会。 (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学花生” 谈谈你对“不好看,很有用”的理解。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而做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当然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好。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理解作者“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 指导朗读,说说你了解的有用的人的故事。
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在可行。」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五、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做有用的人(引申)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021模板4
设计理念:
1.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探究,自己体验,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加深体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3.情感体验。挖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受到文中情感的感染,而且能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师:(板书:19.落花生)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引用猜谜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
师: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生:姐姐说它味美;
生: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生: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师: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我认为应该抓住“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些关键词语;
生:我认为还应该抓住“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板书: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抽一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我认为他抓住了关键词语来读。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得很流畅。
生:他读出了桃子、石榴、苹果那种炫耀自己的语气。
生:(齐声说)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
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用——勾划出来。谁来读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生:一生读。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做一个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师:作者“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划出来
生:“我”认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你怎样理解作者的话?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生:有些人,你看他仪表堂堂,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本事;
生: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的阿姨,边走边吃香蕉,吃完香蕉就把皮扔在大街上,如果把过路的老大爷、老奶奶摔到了,怎么办?
生:有些人,虽然长得很丑,可是他很乐于助人。
生:我的邻居是个清洁工,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打扫卫生,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生:有,老师为了学生在工作上默默奉献
生:清洁工,为了一方的清洁,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
生:蜡烛是伟大的,牺牲了自己的身体给我们带来光明。
生:春蚕,为了让人们穿上华丽的衣裳,到死都还在吐丝。
生:太阳,因为你无私地奉献光和热,所以大地才一片生机昂然、万紫千红。
师:大家说得真棒,在我们的身边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
师:这篇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尝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尝花生到议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
生:课文重点写议花生,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师: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设计意图: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三、总结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毛遂自荐?
生:我想说:“我要向花生学习”。
生:做人不能光看外表,要看他是否有用;
生:不是有一句名言:“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装扮自己”,我觉得说得真好。
生:我又学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理两种写作方法,我想我的作文能力会更好。
生:我认为父亲的话有些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
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它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吗?难道像桃子、石榴、苹果敢于展示自己才华,错了吗?
师:你们提得真好,的确现在的社会需要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它们的生长特点。但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里父亲只是打个比喻,作个对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
师:现在的社会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的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3.搜集整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学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021模板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2、(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课件出示花生图)认识它吗?这就是落花生,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三)品读感悟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分角色朗读相应的段落,说说: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默读课文,思答: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做有用的人)
3、小组讨论交流喜欢的句子,教师巡视
(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谈谈,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4、读一读你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认为哪些东西也会对你有所启发,让你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桌交流讨论,把交流的内容能写下来吗?
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