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历史学习 >

原始社会—战国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

2020-11-05 17:57:48
|小黄

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其评价标准十分关键,既要看时代背景,又要看当时的历史作用,还要联系现实分析。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原始社会—战国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原始社会—战国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历史写作方法探讨

一是注意收集素材。在阅读经典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经典内容丰富,人物数量过多,时间跨度太大,初次阅读,不容易领会经典的要旨。这时需要做好学习笔记,摘抄重要语句,理清人物事件的线索。而这些语句也将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如《史记•外戚世家》记载了十四位太后、夫人,因人物太多常常分不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时特别需要进行记录和整理。可整理如下: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戚夫人,薄太后文帝之母:薄太后文帝之妻:窦太后景帝之母:窦太后景帝之妻:薄皇后,王皇后,栗姬武帝之妻:陈皇后,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夫人,邢夫人,钩弋夫人昭帝之母:钩弋夫人再如汉高祖的开国元勋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韩信因后来自立为王而被放在后卷论述,这样脉络清晰,通过阅读了历史经典,进行历史写作就更加容易了。

二是注意写作内容。写作可以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事件的考证,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悟,把历史和当今社会现状联系起来,“以史为鉴知兴替”。

三是把握写作原则。特别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众所周知,评价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因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其评价标准十分关键,既要看时代背景,又要看当时的历史作用,还要联系现实分析。如对曾国藩的评价,咸丰四年二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檄文》。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当时动员了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对太平军的斗争之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曾国藩乃是地主阶级武装首领,然而曾国藩创办洋务运动,组建海军这些史实对于当时清王朝反抗外来侵略有积极的作用。此外,他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也让人刮目相看,“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业之精,别无他,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因此,曾国藩的后代人才济济。


原始社会—战国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89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