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一、《诗经》
内容:①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②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楚辞
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灵活
代表:屈原——《离骚》
三、汉赋
背景: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 时代特点 | 作品风格 | 代表作 | 流派 |
李白 (诗仙) | 盛唐 |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 浪漫主义 |
杜甫 (诗圣) | 唐由盛转衰时 |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 “三吏”“三别”其诗称为“诗史” | 现实主义 |
白居易 | 晚唐 | 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叙事诗:韵味绵长 | 《长恨歌》 《琵琶行》 |
五、宋词
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比诗歌更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代表:婉约派——柳永《雨霖霖》;李清照《永遇乐》。
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
六、元曲
含义: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社会背景:①根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③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七、明清小说
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
宋代话本: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
明清社会:①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①“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高中历史学习要掌握的几大方法:
1、评价历史法
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都要对具体的历史事物(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进行评说。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全面、正确、客观、辩证地解释历史,必须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需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来进行历史的解说,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与阶级斗争、个人与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等,对于我们正确地评述历史具有指导意义。评价历史是要把历史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考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记忆法
历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人类的记忆。学习历史知识也是在记忆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往往是比较头疼的事,甚至是烦恼的事,因此学会和掌握一些历史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从记忆的策略上讲,要遵循一些记忆的规则,如学习与记忆的结合、及时进行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从系统化和结构化的层面上进行记忆等。具体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归类记忆法、提纲记忆法、图表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等。
3、练习法
学习中的练习对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运用等是必要的,有意义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新情境下的继续学习。学会做作业,也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是通过练习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学会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将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四是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查漏补缺。在练习的方法上,要学会审题,特别是明确题干的含义及要求;要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规则,按照要求进行解题;要把握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复习法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复习对掌握历史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高考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这需要在进行具体的复习时加以了解和适应。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
5、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做历史题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史实问题通常就要靠你的记忆来实现,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6、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7、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2)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3)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4)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6)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