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进取、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完美愿望也就无从实现。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角色扮演形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史料分析,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
◇通过王安石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改革如果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
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
C庆历新政失败。
【讲授新课】
一、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纵笔如飞。从小就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所了解,从小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考中进士后,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有了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直到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拗相公”。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目的是什么?
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克服统治危机。
2、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和农民贫困的原因各是什么?
国家贫困: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农民贫困:土地兼并严重;政府徭役繁重;政府不帮农民进行生产。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王安石认为,应当如何变法?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王安石认为:变法应以理财为先;理财又以农事为急;在农事中,首先要抑制兼并,减轻农民的疾苦。免役法最重要。
1、理财——核心措施
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贷款或粮食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息20%。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工程费用由当地住户出资,财力不足可向政府贷款。
募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收税。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就原则。
【探究学习】依据王安石的理财措施,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王安石的理财措施中,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是:
在王安石的理财措施中,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是:
在王安石的理财措施中,触动了商人、高利贷者利益的是:
在王安石的理财措施中,触动了地主、官僚利益的是:
在王安石的理财措施中,成就最大的是:
在王安石的理财措施中,争议最大的是:
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2、强兵之法
【学思之窗】阅读教材第52页的材料,思考: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了政府支出。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器监
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3、取士之法
A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将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从而扩大了考选名额,使一大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
B整顿太学,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
C惟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王安石理想中的人才是德才兼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剥离开来了。为了变法的顺利进行,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举荐了不少人才,让他们加入到变法大军中来,其中确实不乏年轻有为者。尽管王安石再三强调选用人才要德才兼备,切忌让那些“巧言令色”之徒得势,可是他的队伍里还是掺进了不少投机钻营道德败坏之徒,这些人或者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他们只不过凭借极力吹捧新法以取得王安石的赏识从而进入到变法大军中来,结果使得王安石两次罢相,最终变法失败。
【探究学习】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背景、目的、结果、败因;
不同点:侧重点、范围、作用。
【教学反思】
课后小结
王安石理想中的人才是德才兼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剥离开来了。为了变法的顺利进行,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举荐了不少人才,让他们加入到变法大军中来,其中确实不乏年轻有为者。尽管王安石再三强调选用人才要德才兼备,切忌让那些“巧言令色”之徒得势,可是他的队伍里还是掺进了不少投机钻营道德败坏之徒,这些人或者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他们只不过凭借极力吹捧新法以取得王安石的赏识从而进入到变法大军中来,结果使得王安石两次罢相,最终变法失败。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二】
教学目标
识记:王安石上台社会背景和神宗能起用的原因,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的目的、内容、效果
理解:通过了解宋神宗掌权时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变法的迫切性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背景以及变法主要措施、目的。
运用: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目的。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这是《泊船瓜洲》中的诗句,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生1:王安石。
师:对。除了文学方面的贡献以外,他还有哪些显赫成就?
生2:他领导了变法运动。
师:对。北宋中期,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1.王安石简介:
多媒体展示图片:“拗相公”王安石,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多媒体展示图片:宋神宗
探究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起用的标志是什么?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宋神宗?
(1).原因:
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宋仁宗对王安石的《言事书》不感冒,那么是什么力量打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呢?
王安石的变法设想:《言事书》的变法主张及设想;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上书《言事书》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王安石的变法设想
王安石上书《言事书》,(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二)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三)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四)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五)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六)当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设想和决心;
多媒体展示: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改革的决心
3)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措施
探究2: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分组探究:
分三大组分别探究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的目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一)富国之法——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完成
学生填完表格后,教师补充概括并强调其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分析免役法时,多媒体展示材料
【合作探究】1:
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投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民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4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各项措施中,哪一项重要?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生产过少,也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
思考:上述措施中哪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呢?
师生互动: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合作探究】2: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巩固与运用
多媒体展示
1、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B)
A保甲法B免役法C均输法D农田水利法
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C)
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4.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高考回眸
1、(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D)
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
2、(2004年江苏卷)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D)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思考:上述两图中反映了北宋社会什么现象?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
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教师小结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推行的一系列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对北宋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提高战斗力,精简军队、缩减编制,推行强兵改革措施。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第53页【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二)强兵之法----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探究3:王安石为什么要采取强兵之举?
多媒体展示图片:神臂弓,宋代火剑,宋代习武图
思考:上面几组图中反映了北宋军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办法提高国家的军事力量?
师生互动:武器装备先进,军队战斗力增强.那么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办法?其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巩固与运用:
多媒体展示
1.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中,加强了对人民群众控制的是(A)
A、保甲法B、保马法
C、将兵法D、设军器监
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
A、抵御西夏和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3、王安石的将兵法(C)
A、使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B、形成寓兵于农、兵民合一
C、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严格了兵器管理,提高了武器质量
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是为变法造舆论。
(三)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
提问:
取士之法的具体措施、内容和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三大组的同学进行概括,然后教师补充:
措施内容作用
改革科举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充实了改革派的力量.
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惟才用人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成规,克服“恩荫”弊病
探究4: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目的何在?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则?结合当今的教育改革谈谈有哪些可以借鉴和肯定的?
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巩固封建国家。
原则:惟才用人
借鉴:
1、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察学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
2、要求学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3、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的特权。
巩固与运用
看图读史:
材料一:①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则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
②材料二:教材第54页两幅图: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图左: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图右: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单独隔开
探究与分析:
①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①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问题?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为了培养人才还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措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
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恩荫制度;
反映的共同问题: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必要性
科举制度的改革: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教育的改革: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影响:为王安石变法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教师小结:王安石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和选拔了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使许多低级官吏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为变法造舆论.王安石理想中的人才是德才兼备,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剥离开来了。为了变法的顺利进行,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举荐了不少人才,让他们加入到变法大军中来,其中确实不乏年轻有为者。尽管王安石再三强调选用人才要德才兼备,切忌让那些“巧言令色”之徒得势,可是他的队伍里还是掺进了不少投机钻营道德败坏之徒,这些人或者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他们只不过凭借极力吹捧新法以取得王安石的赏识从而进入到变法大军中来,结果使得王安石两次罢相,最终变法失败。
情景设置
1.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2.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变化的措施有哪些?
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
参考答案:1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均输法等。
2.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巩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的措施:保甲法、连坐法。
3.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
【合作探究】4: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②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③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2)不同点
①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王—理财
②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
【讨论】:从背景(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目的(根本、直接目的)、性质(实质)、动力(支持者)、对象(针对哪部分人的利益)及结局等方面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课后小结
【本课小结】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庆历新政首开改革先例,王安石变法则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由于改革阻力太大而最终失败。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的诸方面。
思路引领:主要目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案提示: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2.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巩固封建统治。
思路引领: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措施的诸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强兵之法初步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进取、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完美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进取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我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经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经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构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本事,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经过观看“欧共体构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经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进取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资料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经过图示教学法,帮忙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经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相关文章:
★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 ...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
★ 《促进民族大融合》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2021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