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功课辅导 > 学科辅导 > 地理学习 >

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案2021

2020-10-21 18:24:02
|小黄

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新课讲解,研讨展示]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向学生提出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总结: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拓展: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例子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承转: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板书:2、地球的大小

展示:p4图1.2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提出问题:比较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分析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总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承转:地球那么大,我们研究起来肯定不太方便,那怎么办呢?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了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并且强调地球仪是个规则的球体。

提问: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展示:p5图1.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总结:1、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2、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纬线和纬度

展示:p61.6纬线和纬度

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纬度如何划分的?

2)度数变化有何规律?

3)如何划分低中高纬度?

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认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4)半球划分

展示:p71.8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

(提问)

a、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b.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重点难点突破】

1.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即北大北纬(N),南大南纬(S)。

板书:四、经线和经度

展示:p71.9纬线和纬度

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结合读图,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是什么形状?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2)经度如何划分的?度数变化有何规律?

3)在地球仪上找出0°与180°组成的经线圈,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比较这两个经线圈,看看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

4)观察图1.11说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重点难点突破】

2.经度的变化规律

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即东大东经(E),西大西经(W)。

西经(W)0°东经(E)

3.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看该地点的经度,如果经度小于20°W或小于160°E是东半球;如果经度大于20°W或大于160°E是西半球。

特别提示:不是所有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也不是所有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

记住: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板书: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读图1.12,简单介绍经纬网的含义,在此图中找点如A(40°N,20°W),用多媒体展示举例讲解。

2、读图1、13,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经纬网定位,加深学生理解。

3、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定位,查找地名。完成活动题。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二、展示目标

即教学目标中知道与技能目标

三、自学引导及点拨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观看教材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逻辑推测→实践证明→新“眼”目睹)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四、提出问题,探索解决

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纬线和纬度

1、纬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

2、纬度以哪条纬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南纬与北纬?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南纬和北纬?纬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5、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北纬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纬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纪念碑建在哪吗?为什么要建在这个位置?

经线和经度

1、经线有什么特点,想想经线可以有多少条?

2、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标度范围是多少?不同经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3、如何区分东经与西经?如何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4、东经180度与西经180度经线有什么特点?

5、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东经是否都在东半球?西经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吗?为什么不采用0度与180度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6、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线吗?地球上真实的本初子午线在哪?

学好地理的八种方法

一、字头记忆法

【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二、综合法

【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三、用地图学地理法

【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四、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五、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六、简化地图法

【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七、归类记忆法

【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八、比较法

【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

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021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021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6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