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2.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
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到天气预报时,了解了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怎样报道天气预报?
学生:阴晴、风雨......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提问大家是不是经常听到气温这个词?大家是怎样理解气温的?
课件展示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与生活
教师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板书1.气温
读图读出各时刻的气温。
引导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的气温。
阅读同学们打开课本,看阅读材料,了解气温的观测。
转承通过观测,我们可以获得每一时刻的气温,那么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3.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4.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转承午热晨凉,冬寒夏热,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课件展示二、气温的变化
读图同学们看图3.11“气温日变化”和图3.12“气温年变化”。
教师讲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课件展示1.气温日(年)变化: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日较差:一日内,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的差。
日出前后14时左右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课件展示3.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陆地上7月1月
海洋上8月2月
4.曲线越弯曲,气温的变化越大。
引导了解了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我们一起来看55页的活动。
1.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活动,可按教材要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阅读图3.14。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约为22℃;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约为1.5℃;
(3)气温年较差为20.5℃;
(4)该地气温夏热冬凉,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此外,可补充问题: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现什么样的形状?进而说明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2.画气温曲线图,除按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骤外,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握图幅的大小。第二,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第三,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第四,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不同地方气温也是不同的,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气温的分布。
课件展示三、气温的分布
引导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等温线,等温线有什么特点?在前面讲地形图的判读时,我们讲过等高线,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什么事等高线?
(点一名学生起来回答什么是等高线……)
教师是的,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同样的道理,等温线就是温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提问那么等温线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看图3.16,归纳等温线的特点。
学生等温线上的点温度相同……
教师总结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课件展示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呈封闭形状的等温线,若中心气温>周围气温高温中心;
中心气温<周围气温低温中心。
引导我们生活在山区,大家有没有爬过山,爬山的时候,在山脚和山顶,你们觉得温度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山脚的温度比山顶的气温高……
教师大家看图3.16,“气温的垂直变化”,总结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教师总结: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课件展示3.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
转承刚刚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垂直变化,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不同纬度气温的变化和同一纬度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教师总结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课件展示4.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活动大家看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完成思考题。
(答案:1.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2.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需注意,对于一些地方等温线凹、凸的原因不必作解释,以免加大教学难度,但要会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活动3【练习】课堂反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四、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学好7年级地理第一步
学地理,说白了就两个字‘看,背’
看,就是你要学会看图,要学好地理,会看图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连地图都不会看,那么,他/她的地理绝对很差。
背,就是你要记住概念,记住它的地形,地貌,地势,还有气候特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学好7年级地理第二步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学好7年级地理第三步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学好7年级地理第四步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学好7年级地理第五步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其次,要用联系的观点学习,例如,气候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矿产和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环境有关系。各种自然条件彼此又有关系,如:气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此外,学习地理,既要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学会阅读、使用、绘制地理图表等技能,还要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观察时,要动脑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好以上几点,就不怕7年级地理学不好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 - 5068儿童网
★ 七年级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教案 - 5068儿童网
★ 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地理教案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