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

黄浩0分享

尽管少读那么多书,但省下来的时间又在哪里呢?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1

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想必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一提到祥子——一个从勤劳淳朴走向毁灭的乡下青年,人们一向联想出的关键词就是残酷黑暗的社会。就像我小学五六年级第一次看《骆驼祥子》,虽然看得不甚懂,但被问起这本书的时候也能道出个“下层劳动人民被剥削”、“社会的黑暗政府的无能”云云。

也许是人云亦云,也许是看书前“被”思维定式了,在看第二次之前,我个人来说对于这本书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答语文考试的理解题的层面上,祥子为何被毁灭又如何被毁灭,其实并无深究。如今深究的时候到了,却又只能整理出一点小小的思绪,其中较为想说的是关于祥子的性格。

尽管我知道结局,但在重看之初,还是有点“励志”的感觉,因为不可否认,刚从乡下来的祥子的确具备了很多人没有的美好品质:勤劳、淳朴、坚韧,同时也不失聪明。当然,也许这样的落差才会让故事更为深刻。对于祥子的赞美也不必我多说,在这里,关于祥子这种性格的形成有点自己的看法。首先,祥子的淳朴让人很容易联想的他出身于乡下。

乡下没有拉车,没有高楼,更加没有像城市那样被繁华掩饰了的贫富差距。在乡下,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儿,除了看天公作不作美之外,要想挣口饭吃就看个人的劳动。同时,正因为这样,每家每户虽然也有贫富之分,但毕竟其中的差距还是没那么明显,如此一来,城市的那种等级的观念也没那么深厚。所以,乡下来的祥子就显得更为淳朴和勤劳,没有城市人那种潜意识里面的惰性和得过且过,一心想要通过劳动拥有自己的车。而且,那时候祥子是怀着闯和努力赚钱的决心和信心来到城市的,在还没被城市“同化”的时候,还是能够成为一股很积极的心理暗示的。同时,书里说到过祥子“不烟、不酒、无不良嗜好、无家”的属性。

我们常说年轻的时候要大胆搞事业,因为输得起。再看看祥子,一个“无家”更是让他没有后路,也没有了牵挂,也没有额外的负担,加上“不烟、不酒、无不良嗜好”,这时的他真是“什么也没有了”,而这个“没有”也让他知道,赚来的钱就真的切切实实放进自己口袋了,就算运气不好也就自己熬熬便过去了,年轻、身体壮实的话,吃点苦也是没什么关系的。

这样一来,祥子更是放胆去拼。祥子并不算是十分精明,但他内里的上进心促使他异常地留心观察周边的人事,并且通过自己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多留神少竞争”、从跑法分辨车夫类型都是由此而来的。就正如大家所知,有些时候,聪明不如多想。

当然,《骆驼祥子》这本书出彩的地方很多,需要琢磨的地方也有很多,就如说到“城里人造谣”这个话题的短短一段话我也是觉得非常深刻的。书中理解的地方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也还有不少,果真有些著作是需要反复琢磨的。而这次选取的这个角度所得出的心得,也是有缺漏或考据不全的,望指教。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2

老舍先生在《我的理想家庭一》文中说:"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女儿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

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喜欢。女儿十二三岁,既能做些家务,又知道心疼爸妈。而且总也长不大,免得嫁给别人。三岁的儿子,白白的,胖胖的,会走路,也会说话。你逗他,他就会笑;你骂他,他就哭。时不时地耍点小聪明,惹点小乱子,给一家人增添很多话题和乐趣。

老舍先生的幻想,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理想的孩子?老舍先生的标准是儿子三岁,女儿十二三岁,而且总也不要长大。这样既能保持他们的天真和童趣,父母也可以少操许多的心。但谁都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

现在的父母们,似乎更加理智和现实。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也更加清晰。在这些爹妈的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是聪明的孩子。不说过目不忘,起码一点就通。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总是第一。偶尔第二或第三,也只是马虎大意。学校的老师也摸透了家长的心思,于是每开家长会,总是对一些家长赞美他(她) 们的孩子:"这孩子真聪明,就是粗心大意。"于是给家长造成了一种错觉:我的孩子只要改了"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在班上就可以稳拿第一了。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是听话的孩子:让他练钢琴,他就练钢琴:让他学画画,他就学画画。爸妈让他往东,他就绝不会往西。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理想的孩子,不同的家庭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其中最传统也最普遍的方法,就是骄纵和打骂。有的是骄纵过度,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李双江教授和梦鸽之子李天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学冰球就送到美国冰球学校,厌烦了,被美国冰球学校开除,就回国玩汽车,不到法定驾车年龄就花几十万元买辆宝马玩玩,骄奢淫逸,最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有的打骂过度,典型例子是网上报道的一位石家庄的母亲,竟然在学校门口暴打孩子,原因是孩子没完成作业。被打的孩子已经满头是血,这个母亲仍不罢休,我很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理想的爸妈?"敬请李双江夫妇和石家庄那位母亲诚恳地回答。

还有一些家长,其实从小自己就没好好学习过,长大了也不好好工作,还沾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气。但他们却把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都强加到孩子身上。当然这也没有多少不好,但他们不做孩子的榜样,比如好学上进,勤劳敬业,诚实善良,尊老爱幼等等。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

朱自清先生说:"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大学毕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偏见。好在孩子们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力量,即胸襟与眼光。光辉也罢,倒霉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在朱自清先生看来,孩子们最需要培养的,是胸襟和眼光。拥有宽阔胸襟可容万物,练就独到眼光能通达远方。

笔者认为理想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既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融入社会群体。理想的孩子是有追求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梦想。他们未必样样优秀,却能够发现,发掘和培养自己与众不同的特长。理想的孩子是快乐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丰富多彩,天真烂漫。

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相对发达和繁荣的时代,财富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新一代父母正在成熟,他们会拓出一片高远的天空,让孩子们自由飞翔。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3

今天,我读了《我的母亲》一文,感动了许久,它讲述了母亲的爱是不论历鸣的变更,不论世界的末日,者是不会变的。

是啊,母爱会因为周围的人而不爱你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文中说的“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每个母亲的爱都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她无私的爱着我们,用千百位胜过你自己爱着自己的的时候,你没有可能不感动,没有可能不流泪。母爱是不被任何的困难阻挡的,即使万象纷乱之时,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也会为之动容,归于平静,母亲对于我们的爱,从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母亲的爱更是坚决的,正如文中所写道母亲对作者说道:“不为什么——只因为她是我的女儿!每个母亲的爱是坚决的,或隐或显。

我母亲的爱是明显的,当我发___时,她彻夜未眠,当我参加补习班时,她放弃休息接送我,当她得知我下午放学回来就感觉肚子饿时,她牺牲中午休息的时间给我准备食物------

哪个母亲的爱是不坚决的呢?哪个母亲的爱不是会把天地也为之动容的呢?是啊,每个母亲的爱都是长阔高深的!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4

之前读过老舍先生的很多作品,《骆驼祥子》《月牙儿》,还有话剧《茶馆》,每一部作品都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主人公或凄惨或幸运的命运。同是现代作家。比起鲁迅的豪壮爱国志,我就更喜欢老舍的作品,具有更多的细腻感情,更能给我真实的感觉,更容易接受。

今年寒假,爸妈带我来到了泉城济南,也就是老舍先生的第二故乡。他在那里写了很多作品,包括我曾学过的课文《济南的冬天》。我来到了大明湖边上的老舍纪念馆,才知道那部《月牙儿》的原本面貌竟是《大明湖》,很可惜这部作品只有郑振铎、张西山、徐调孚等几位老友拜读过,便同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印刷所葬身火海,就此夭折。后来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老舍将《大明湖》中最精彩的部分写成一部中篇小说,这才有了《月牙儿》。这故事使我更加对大明湖产生浓厚兴趣,便立刻开始品读老舍先生的另一部作品,散文《大明湖之春》,更细致的品味它的美丽。

说是“大明湖之春”,不如更恰当的称为“大明湖之秋”。文章开头老舍先生便指出一个缺点——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他眼中的大明湖萧瑟、干枯,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简直一无是处。然而我亲眼见到的大明湖的冬景,却是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大片湖面。游人很多,游船在湖面上来去自如,虽然湖面的荷花荷叶早已干枯,却丝毫挡不住散发到空气中的缕缕清香。这不禁使我产生大大的疑问:老舍先生很讨厌大明湖吗?还是……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似乎找到了答案。

因为泉水的喷涌,济南逐渐成为北方唯一的“水城”,“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对于泉水,老舍在这方面与我有着共同的见解。我们出了酒店走不了几步路便能看到一个泉眼,有很多当地的市民自觉的排队打水。我趴在桥栏杆旁看着龙口中源源不断的清澈的泉水,原本复杂的心情也慢慢变得淡然,这也就是泉水的魔力吧。我暗自做了个假设:若老舍没有生活在那个纷乱嘈杂的.社会中,他笔下的大明湖也就不会这般“索然无味”了吧。

慢慢读下去,细细品味着老舍先生将济南的山、水、湖、泉、寺、塔、夏日的荷花、春天的杨柳,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都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用亲身的经历细腻的笔触把一座城市描写得那么精致、动人。我仿佛能看到老舍在桌前似一位画家描绘着被他自己称为第二故乡的美丽泉城济南的画卷,色彩并不艳丽,只是淡淡的几笔浓墨便能引人入胜。我想,这也恰恰是我喜爱老舍先生的原因吧。

影涵溶滟晚霞,淡烟疏柳芽。清荷浅笑湖心月,玉虚弹藕花。珠华透,映窗纱,中合梦伴渔家。低玉管笙歌漫,细雨菰香笼翠芭。——后记。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5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这本书充满了北京地区的生活场景,许多描写都是色彩丰富多彩的北京风格的绘画和图画。老舍对各种人物的作品都很熟悉,他运用了简单的叙事风格,生动的北京口语,简洁有效地写出了丰富的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具有形象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和语言精炼的应用中取得了成功。《骆驼祥子》是一部很好的写实小说。

老舍小说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的阅读感想范文10篇

《老舍散文集》读后感1500字优秀范文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心得体会

《骆驼祥子》读后感心得体会600字5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个人心得精选10篇

《骆驼祥子》2021读后感心得1000字范文5篇

《骆驼祥子》读书心得感悟范文10篇

2021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中生范文

名著《骆驼祥子》深刻读后感(五篇)最新

老舍茶馆读后感优秀范文

    38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