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的小学生作文
中国国粹,顾名思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粹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粹的作文1
清乾隆五十五年,在略显清冷的宫廷深院里,一群又一群身着华丽戏服的艺人在一片叫好声中卖力的表演着;而另一边,一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曲调也正高亢地响着,两边都独具特色。于是,经过两方的努力合作,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最后水乳相融,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这便是京剧。
京剧,一个被誉为“东方歌剧”的国粹,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弛骋了二百多年,但是最近几年由于许多流行歌曲的迅速崛起,京剧,已逐渐淡出了青少年的视线,传统国粹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介于此,恕我冒昧提出几条建议:
一:谈起国际化,我们首先就想到了欧美国家,而对于眼前的亚洲却不闻不问,既然同为东方人,那么应该彼此都有着近似的思想的模式,近几年来,“韩流”入侵已成为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议论焦点。既然一部千篇一律的.肥皂剧能赚取中国观众的许多眼泪,一部《大长今》能使韩国传统文化红遍全亚洲,那么对于京剧,他们应该普遍是很容易接受的,因此,对于京剧的国际化,亚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现许多流行元素都是由大众传媒炒作而形成的,因此京剧应与大众传媒结合,进行电视上的现场解说,而光是一个“CCTV11”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将京剧的历史、由来等编入教材,像朱自清的《背影》为中学生所熟识一样为广大学生所熟识。
当然,方法还有许多,但我相信,只要在广大中华儿女的努力下,京剧这门艺术将永恒于天地间,而不会成为一个遥远的神话。
国粹的作文2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的大师有很多,如:叶盛兰、谭鑫培、言菊朋……但最著名的要算梅兰芳了。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开始学京剧,10岁登台演出,1911年梅兰芳名列北京第三名探花。后来他到上海演出,风靡江南,当时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回京后,他继续排演了许多新戏,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被称为梅派大师。1927年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他宣扬爱国主义,并把京剧表演艺术和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他成为上世纪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抗战爆发后,日本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几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为了拒绝为日本演剧,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曾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和人大代表,并任京剧院院长、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他为中国京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粹的作文3
京剧是我国主要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著名的“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进京,合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戈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了京剧。京剧也称“皮黄”,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但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人物还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各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优秀的演员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王鸿寿,刘鸿声等;武生俞菊笙、李春来、黄月山等;小生程继先、德珺如、姜妙香等;旦角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何桂山、金秀山、裘桂仙、金少山等;丑角萧长华、傅小山等;琴师孙佑臣、梅兰田、徐兰沅等;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等。
京剧真不愧是中国的国粹啊!
国粹的作文4
中国文化,延续了五千年的传奇。从三皇五帝到大秦崛起,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中国文化领先于世界而在这其中,中国文化最久远的味觉记忆,始于神农氏的惊人发现,深于陆羽的惊世之作,最终流传海外,世界闻名。茶,那股清新的味道正从古老的文化中飘逸而出,历久弥新。
中国文化与茶的第一次邂逅是在上古传说之中。相传,神农氏在尝遍百草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能解毒的树叶,茶便由此而得名。而我与茶也有两次浪漫的邂逅。
我与茶的第一次邂逅是在一位亲戚的家中。一群人在茶座边一边欣赏着精美的茶具一边小口的抿着茶杯中的茶,谈笑风生。而我则坐在一旁,兴趣盎然的看着他们一次次地冲泡着玻璃杯中的茶,茶叶在杯中直立起来,上下翻飞,如同正在飞舞的凤凰一般。正在喝茶的大人们发现了我,也颇有逗我玩的意味的给我泡上了一杯茶,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轻轻的抿了一口杯中黄绿色的茶汤,顿时一股苦涩的味道闯入了我的口中,我急忙将它吞了出来,一旁的大人们看着我吐茶的动作,哈哈大笑……
后来,我逐渐懂得了茶,茶的味苦,但它的回味却是十分甘甜。这不正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苦中回甘吗?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民族,但我们从不会因为苦难而去埋怨上天的不公,而是相信在黑暗中后迎来的是光明,在苦难之后迎来的是甘甜……
我与茶的第二次邂逅,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茶艺课上。当我知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茶艺课时,一股激动与迫不及待之感便涌进了我的内心。我们走进了茶艺课的课堂,静静地走进这古老而清新的茶香。在一片海潮般的沸水声中,我们模仿着老师沏茶时的动作:取一小匙的茶叶放在盖碗中,再提起水壶倾入些许滚水,,然后静候着。教室中,一股茶香弥漫开来,沏茶的同学向茶杯中倒入茶汤,用手向着茶碗的方向示意我喝茶,而我也用两指在桌面上叩击表示对他的感谢。另一个小组请来了老师,先双手为老师奉上一杯茶……
茶礼,便是我这一节课最大的收获。茶礼并不仅仅是在喝茶时才得以体现,而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一种具体化的表现,尊敬长辈与老师,对他人的行为要感谢,这都可以在茶礼之中找到具体的体现。对于茶礼,深受唐文化影响的日本茶道也是如出一辙,他们都代表了各自对于茶文化的继承。但与中国茶文化所不同的是,日本茶道崇尚平等。日本的茶室的尺寸十分狭小,所以任何人在进入茶室时都得屈膝弓身而进,即使是地位极高的武士,也要解下随身的佩剑,在得到许可后才能入内。但不论如何,茶礼都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础,茶文化才得以在时间中生生不息。
可惜的'是,中国人将茶文化远播海外,最终却慢慢的丢失了茶文化的精髓。茶,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态度,可现今中国的一切都太快了,快得让人感觉到窒息,但也应该为茶文化,为慢生活留下一席之地,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国家的发展也正是如此,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精神与文化也齐头并进,这样的发展才有动力。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将这些中华文化中的精髓——中国的国粹发展与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指茶文化,而是指所有中国文化中的经典。
一片小小的树叶从嫩绿的小树上被采摘下来,经历了万般的变化,变成了一副干瘪瘪的模样被送到了人们的手中,捏起一撮放进玻璃杯中,再倒入滚烫的开水。在热水的浸泡下,杯中的树叶在瞬间活了过来,从干瘪瘪的样子回归最初翠绿的模样,在玻璃杯中跳着玄妙的舞蹈……这,便是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国粹的作文5
爷爷是京剧迷,虽然耳朵不好使,但只要电视里播京剧,他就手脚并用,摇头晃脑地打起鼓点来,在茶几上敲,在沙发扶手上敲,在自己大腿上拍。爷爷眯缝着眼,脸上浮满笑意,头随着节奏摇摆,满头白发在那咿咿呀呀的唱腔中仿佛都更精神了,闪闪发亮,他那神态就像在享受天下最美味的午餐。
有一次,我被奥特曼吸引着,看得津津有味,全然没顾及爷爷直在屋子里打转转。他一会儿到窗户边瞄瞄,似乎在等什么人;一会儿到我身边坐坐,问我出不出去玩啊;一会儿又拿拿遥控器……妈妈一看就明白了,悄悄地动员我把电视频道调过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我喜欢的奥特曼,调到京剧频道,这可把爷爷乐坏了。他“呵呵呵”地笑着,脸上还带着一些内疚与不好意思,一边夸孙子好,一边欣赏起京剧来。他那样子就像小孩拿到了自己爱吃的糖果,可爱极了。看着爷爷爬满皱纹的脸和他欣赏京剧的痴迷的样子,想到爷爷操劳了大半辈子,都没有好好看过几回电视,现在也70多岁了,好不容易条件好了,应该让爷爷多享受享受。
于是,我们给爷爷买了个助听器,还订了份电视报,又特意把其中的京剧节目用红笔画起来。爷爷戴上助听器,欣赏着电视里的京剧,感动得差点掉眼泪,逢人就说自己有个好孙子。有时候吃饭也看,家里来客人了,他也热情介绍京剧,而晚上常常是看到打瞌睡,要么垂头低脑地“钓鱼儿”,要么靠在沙发扶手上呼呼大睡……从此爷爷好像年轻了许多,容光焕发,一天到晚京剧不离口。不信,你来听听:
清晨6点,爷爷被自己闹钟吵醒,唱《宇宙锋》“我这里假意儿懒睁虎眼”,翻个身继续睡;早上洗脸时看见自己白发鬓鬓,唱《文昭关》“冤仇未报容颜变,一事无成两鬓斑”;午睡被吵醒,唱《文昭关》“适才朦胧将合眼,忽听门外有人言”;回家发现没带钥匙,我们又没回来,唱《二进宫》“宫门上锁贼李良”;
超市付钱排了半天队还没轮到,唱《武家坡》“这女子动作特以迟慢,收银台前站得我两腿酸”……
瞧,这就是我家的京剧迷,是京剧让他的生命丰富多彩,让他的生活有滋有味,是京剧让他年轻。
国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