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农耕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2022-12-26 08:16:55
|秀婷2

小农耕乐园,小农耕乐园,真开心!收菜啦,收菜啦!真高兴!生菜、青菜和菠菜……一株株,笑盈盈!一畦畦,绿油油!剪子收菜忙!我们学校的农耕乐园,是蔬菜们的乐园,也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有付出,我们也有收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农耕作文,供大家参考。

农耕作文1

古语有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我脑中便编织着一个画面:农民在东方鱼肚白时,便扛着农耕器具出门耕田,直到夜披上衾衣时,才回到家中。现在,我才感受到了农耕文化跳动的脉搏:蓑衣、风车、犁……我们为此举行了农耕运动会——独轮车运粮。听教官讲述,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独轮车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我心中更是跃跃欲试!当我推着独轮车,运着“粮草”,踏过微微泛黄的草地,心中的激动不言而喻!

接着是厨艺大比拼,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可当看着那简陋的柴火灶,我微微一滞,心中千回百转,一切在意料之外,又让人满心向往!等锅中的水慢慢蒸发,油打着圈儿倒进锅里,再缓缓将事先准备好的菜放入锅中,点点油光炸起——点燃了我瞳孔中的亮光。添柴、加火,来回将菜翻炒着,在快要全熟时将盐细细撒入,再次翻炒、起锅!我们还炒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我尝了几口,色香味俱全的菜直达心扉……

转眼回眸时,时间悄然流逝,下午已到。我伫立在阡陌上,看着一片绿色的甘蔗林,脑中不由想起小时候,我和奶奶带着小板凳坐在院子中,啃着甘蔗,心中的滋味无与伦比!可这时才发现,原来我不曾了解过甘蔗的生长。踏入“曲径通幽处”,我挑了一根较长的甘蔗,抡起刀子,往根部砍去,没断。我反复试了N次,甘蔗依旧屹立不倒,只能请求教官帮忙。望着教官那利落的手法,心中惊叹连连,表面却不显。走时扛着甘蔗,步伐依旧潇洒!

在这片田野上,我们还挑战了夺宝奇兵、鸡蛋作画等活动,我们眼眸中洋溢着点点笑意,激情无限!在这片金黄的田野上,我感受着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着农民最纯朴的执着、坚忍和古人的智慧!

农耕作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诗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真正的体验却从来没有过。这次,我们要去惠州观音阁镇体验农耕生活,我们兴奋不已。

到了古石龙镇,我们先上了一节24节气小课堂,然后就开始种树了。

我们来到一片空地。这一片空地可奇怪了,分成了许多块正方形的格子。导游姐姐说,这一个方块就种一棵树,一个班只能有一列。导游姐姐说完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我们迅速选好一个地方。李承宪负责去打水,我和邹炜负责挖树坑,何嘉欣来扶树苗。很快地,我们把坑挖好了,何嘉欣把树苗轻轻地放坑里,双手扶着小树苗,将小树苗扶得十分笔挺,好像怕它以后长不直。我们把土铲进去,树苗就固定住了。我右手扶住树苗,双脚在树苗边踩实,让树苗的根紧紧地扎在土里。李承宪同学回来了,把水浇到了树苗的根部。我们还把小组的牌子挂在小树苗上,相信,我们种下的树会长成参天大树。

下午,摘完圣女果后就到了大家最向往的插秧活动了。

我们把长裤换成短裤,把运动鞋换成凉鞋,准备下田了。下田前,有一个导游哥哥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还说稻田的泥是最自然环保的,那泥浆不是脏,它有一种自然的香味。导游哥哥的话惹得大家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下田去插秧。我们来到了田边,看着那浑浊的稻田,心里有些畏惧,这泥浆怎么不是脏的呢?以前我身上有一点泥土都受不了的。不过,我一定要突破自己。我把凉鞋脱了,打着赤脚走到了田的旁边。一个农民阿姨一边扶着我,一边给了我一小把秧苗。还好,有洁癖的我还算是十分成功的下了田。我动了动脚趾头,幸好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一会儿抬起左脚,一会儿抬起右脚,慢慢的向前走去,走到了比较宽的地方,我尝试着分出一根秧苗,食指、中指还有大拇指相互配合着,插进了泥土里。嗨,小秧苗在稻田中立起来了。我往后退一步,就插一根秧苗。很快一小排秧苗出现了。我高兴极了,我也会插秧了。

当我上到岸时,看见稻田里同学们插下去的绿绿的秧苗时,我想了很多。

农耕作文3

周末,我们全体师生到惠州观音阁镇进行农耕体验。

“这次的春游学校为我们规划了6个部分,分别是,24节气小课堂,滚铁圈,种树,种花生,种圣女果,插秧……”导游姐姐在车上为我们介绍了这天的活动项目。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4节气和插秧了。

24节气这项活动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觉得有点无聊。估计很多的同学和我一样,在窃窃私语,会场有点乱。讲解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眉头一皱,眼睛向我们一扫:“谁能把24节气完整的给背下来?”本来闹哄哄会场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大家应该是不会背,怕被叫到自己。还好,有个别的同学举起手。只见叶槟熔站了起来。大概是因为太紧张了,我坐在他的后面都看见他在颤动。他背得结结巴巴的,时不时停下来思考。啊,他思考的时间比他背的时间都还要长了。我们就悄悄地提醒他。他终于艰辛地背下来了。老师笑着对他说:“你得感谢你的同学们啊,要不是你的同学们那么齐心协力帮助你,你可能背不下来啰。”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下午的插秧让我印象更深刻了。本来我只听爸爸妈妈说过,但不知道插秧具体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来到了插秧的地方,望着那泥巴田,我心想:插秧该怎么插呀?难道我们要到田里去插吗?那得有多脏啊。我特别害怕。在老师的召唤下,我们换上短袖和短裤。一阵阵凉风吹来,凉嗖嗖的。这种天气下田,真的有点艰巨。但是看到别班的同学已经下去了,一个个玩的热火朝天,便没有那么恐惧了。我在阿姨搀扶下,终于一脚踏入田中。哈哈,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恐怖。只是,我感觉在田里走路特别辛苦,脚上全是泥巴,笨重。阿姨把秧苗递给了我,让我把秧苗插入田中。我看了看身边的同学,他们都是把秧苗轻轻地插到田里。原来这么简单啊。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秧苗插入田中。尽管秧苗东一棵西一棵不是很标准,但我还是干劲十足。

农耕体验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我的心依然留在那水凌凌的稻田里。

农耕作文4

“远望一头马,近看无尾巴,肚中风轮转,屁股秕壳拉。”你能猜出这条谜语的谜底吗?猜不出的话,可以去请教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们准会。你知道我是如何认识它的吗?那就跟着我们乾西小学的少先队员一起到湖头文化礼堂“结亲家”去吧。

一走进善美讲堂,室内横幅上“乾西小学与湖头村文化礼堂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授牌仪式”一串大字映入眼帘。同学们顺次入座,我也摆放好本子和笔,坐得端端正正的,就像在学校教室的课堂上一样认真听讲。首先进行的是授牌仪式,仪式中雷副校长庄重地拿出荣誉牌匾交到湖头村支部副书记张路前伯伯的手中。我们的共同信念将在这一刻起航,同学们都激动极了,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授牌仪式后,导师张路前伯伯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农耕文化课。“这个木桶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哪位同学见过?”张路前伯伯一上讲台就拿出一个大大的木桶把大家给问倒了。台下立刻炸开了锅:“饭桶”、“水桶”、“米桶”、“火桶”……你猜我想,各种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连我们的大队长陈锦琳都说没见过,等着老师揭晓答案。“这是站桶,过去老一辈人没时间带孩子,干活时,把孩子放在田埂边的站桶里。”张路前伯伯说,“这个站桶里面还有一个夹层,冬天温度低,将火盆放底下,小孩站在夹层上方。”我们台下的同学可是听得目瞪口呆,接着大家又议论开了,有的说:“爷爷奶奶们这么聪明的呀!”也有的说:“以前的孩子没有妈妈抱,真可怜。”

认识了站桶,知道了用处,张伯伯的手中又变换着各种农具:一个土制的陶罐原来是用来放盐的,叫做盐罐;一个用竹子编制的篓子居然叫鱼篓;一根木棍变成担拄后,不仅可以作为扁担中间的支撑点,方便临时歇脚,还能平衡扁担。张伯伯边介绍边演示着这些书本上没有的,生活中见不到了的各式各样的老旧农具,仿佛在向我们传递光阴的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爷爷奶奶们生活劳动的场景,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们走过的艰苦岁月。

课后,同学们有序参观了文化礼堂内的民俗文化馆和书画创作室。在书画室里,我还为这次活动进行现场书法创作,自豪地写下了“校村结对,相互交流提高”,让此次活动的意义更加深远。

对了,前面的谜语猜出来了吗?我可就在这民俗文化馆里认识它的,那就是用来去除水稻等农作物子实中杂质、瘪粒、秸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风车。你若还想了解更多的农耕文化,欢迎你来到我们的湖头文化礼堂参观学习哦!

农耕作文5

前两天,我参加了我们学校“校村结合,双堂双进”的活动,体验农民用具,让我感触很深……

这一天,烈阳高照,我心里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悦。看什么都很顺眼,大清早就从床上跳了起来,匆忙的梳妆了下,吃好早饭,就直向学校奔去。当然,我肯定是早到了,在校门口和一群跟我一样兴奋不已的伙伴等呀等!

几番波折后,我们顺利的乘上车,向翘首以盼的文化礼堂驶去……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很快的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文化礼堂的大舞台瞬间映入我们的眼帘。接着,文化礼堂的张伯伯,带我们进入了文化礼堂,安排我们坐下,说文化礼堂建于2012年,又叫我们听一些关于农民用的物品,我们个个屏息凝神地听着……比如:装好剩饭挂在房顶防老鼠的饭篮,利用蒸汽的性质蒸饭的饭蒸(也叫“饭桶”张伯伯还形象的说:那个饭桶,可不是我们班上那些很会吃的饭桶),用陶瓷做的盐罐,(因为以前的人买东西不是用钱的,是用各种的票,人们都会一次买一年多的盐,储存在盐罐里,里面有一个“秘密”,要是盐遇到了水,就会自动流出……

让我记忆最深的,无非是扁担的“兄弟”了,它叫——担助,帮助扁担一起为人名服务。我们听了张伯伯生动有趣的课堂后,对农民深感敬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绞尽脑汁的想出办法,发明了很多实用的生活工具,也才能让如今的我们欣赏到那么多在近代已经寥寥无几的农耕文化……

接着,我们参观了民俗文化馆,看见了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有用来磨稻谷的风车,把一些杂质去除,还有一些以前的粮票、竹箱。还参观了诗词创作,看见好多现代的“李白”、“杜甫”……

天空中看不见几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多大的风,一切树木似乎都无精打采的,懒洋洋地站在那里。不过我们不同,大家神清气爽的绕着“小西湖”走了一圈,边走边听张伯伯介绍,张伯伯说,那片小西湖原来是一道泥浆,后来他们全村的村民,用自己的钱,开辟出了这个“小西湖”。但在70,80年代,人们并不爱护了,所以水才会那么浑浊……绕湖行走,我们还看见了婺城区最美街巷,墙上到处都是壁画,色彩鲜艳亮丽。棉花糖,吹糖人,老馄饨……一系列的农民风俗。乾西乡有一个特点,他们既然打造的那么好,那也得给村民一个自由的区域,也就是我们走过的沿湖1150米的健康步道,那里晚上路灯敞亮,还没有一辆车子,附近村民都会前来休闲……

我们的游览结束了,后来听老师说,给我们讲课的那个幽默风趣的张伯伯,还是电视节目《钱塘老娘舅》中的“老娘舅”呢!我觉得今天特别的有价值,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东西……希望大家能保护好农耕文化,让农耕文化世代相传。


农耕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相关文章:

秋天的田野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很简单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陪伴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勤劳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起点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勤奋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考试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植物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油菜花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善良作文最新800字左右初中 - 5068儿童网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79
c
id
198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