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
不动摇,不惰怠,不退缩,为爱付出,为梦想奋斗,为幸福努力,为自己而活。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篇1】
符保卢(1914-1943),又名符保陆,吉林省滨江县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田径运动员,擅长撑竿跳高。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进入复赛的运动员。
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动荡之中的中国不顾国力微弱,却依然派出由10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迎战奥运。
当时,中国参奥运动员坐火车刚到柏林,就引起了很多外国人的围观,好奇地看中国男运动员头后有没有辫子,女运动员是不是裹了小脚。
当运动员们到达柏林住地后,当地人德国人还给驻地送了一个很大的一个鸭蛋,称中国代表团肯定一分都得不到。
在这一届奥运会比赛中,中国代表团几乎全军覆没。而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赢得唯一一分的,是撑竿跳运动员符保卢。当年参加奥运的他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却因为没有撑竿跳的杆子,硬是借外国运动员的杆子完成了比赛。
深眼窝、高鼻梁,这位有着俄罗斯血统的帅哥就是符保卢,他的身份不仅是一位体育明星,也是电影明星,更是抗战飞行员的一员。
符保卢的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中国人。符保卢在成为飞行员之前,身材魁武、外表俊朗,引起了许多电影导演的注意。
中国电影家协会,依然珍藏着符保卢当年的从影资料。1935年1月,应电影《海葬》剧组的邀请,符保卢与著名电影导演田壮壮的父亲田方联袂演出,成功塑造了贫苦渔民“虎子”这个角色,成为了两栖明星。
符保卢的从影之路是短暂的,1936年的奥运之旅,让所有参赛运动员深受刺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纷纷入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的一天,符保卢的身影出现在西北兰州空军基地。此时,他已经成为一名飞机修理机械师,曾经的体育明星、电影明星一身油渍,在飞机前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但他并不满足只做一个机械师,在地面为飞机服务。之后,他考上了当时中国空军航校第12期,又到美国去接受飞行训练。学业完成的他回到昆明,参加了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成为了一名飞虎队飞鹰。
1943年6月,符保卢奉命调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驻守重庆。1943年7月8日,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练习飞行时,符保卢驾驶一架P-40战斗机在转弯时失速坠地,不幸以身殉职,那年,他只有29岁。
“从来征战无归日,两翼斑斑血染红。”一代明星符保卢,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壮志未酬的祖国的蓝天。
每年的9月18日,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内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都会聚集很多人,他们来这里缅怀那些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空中骄子。符保卢的名字也镌刻在大理石石碑上。
1938 年,符保卢所在的中国空军和援华的苏联、美国空军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为夺取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篇2】
现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并不出身名门望族,这位黑人显贵原本家道寒微。鲍威尔年轻时胸怀大志,为帮补家计,凭借自己壮硕的身体,从事各种繁重的工作。
有年夏天,鲍威尔在一家汽水厂当杂工,除了洗瓶子外,老板还要他抹地板、搞清洁等等。他毫无怨言地认真去干。一次,有人在搬运产品中打碎了5O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玻璃碎片和团团泡沫。按常规,这是要弄翻产品的工人清理打扫的。老板为了节省人工,要干活麻利爽快的鲍威尔去打扫。当时他有点气恼,欲发脾气不干,但一想,自己是厂里的清洁杂工,这也是分内的活儿。于是,鲍威尔尽力地把满地狼藉的脏物扫除揩抹得干干净净。
过了两天,厂负责人通知他:他晋升为装瓶部主管。自此,他记住了一条真理:凡事悉力以赴,总会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鲍威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军校。后来,鲍威尔官至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衔领四星上将;又曾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要职;现时是布什总统组阁的国务卿。
鲍威尔一直全力以赴地工作,在五角大楼上班时,这位四星上将往往是最早到办公室又是最迟下班的。同僚们曾赞赏说:“我们的黑将军,无处不身先士卒啊!”
鲍威尔在西点军校演说,曾以“凡事要悉力以赴”为题,对学员们讲述了一个颇富哲理的故事:在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挖沟。一个心高气傲,每挖一阵就拄着铲子说:“我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个嫌辛苦,不断地埋怨说干这种下等活儿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不声不响挥汗如雨地埋头干活,同时脑子里琢磨如何挖好沟坑令地基牢实……若干年后,第一个仍无奈地拿着铲子干着挖地沟的辛苦活儿;第二个虚报工伤,找个借口提前病退,每月领取仅可糊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个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据说军校将鲍威尔的故事作为教育学员“凡事都要悉力以赴”的活教材。
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篇3】
2001年7月,《机会》杂志在意大利的米兰创刊。为了能一炮打响,董事长亨利·肯德里提议,让比尔·盖茨写发刊词。
主意已定,接下来的就是操作。他先给盖茨写了一封信,说:“众所周知,您没等到大学毕业,就去创业了。今天您所拥有的财富证明,您是世界上最善于捕捉机会的人,也是普天之下对机会最有认识的人。经反复商榷,《机会》杂志社认为,题写该刊发刊词的最佳人选,非您莫属。敬请拨冗赐教,不胜荣幸之至。”
信发出之后,石沉大海。亨利·肯德里想,《机会》杂志创刊在即,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派记者前往旧金山,登门讨教。经过跟踪和堵截,比尔·盖茨答应,在纽约开往内罗比的飞机上,可接受不超过三个问题的采访。
为了确保比尔·盖茨说出“机会”这个词,记者草拟了三个内容相同的问题:第一,你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你认为,什么事最不能等待?第三,最不能等待的事,你认为是什么?他想,只要盖茨把答案反复地说三遍,《机会》杂志就有了世上最绝妙的发刊词。
采访开始了,为缓和气氛,记者首先来了一段简短的开场白:“这次您刚忙完盖茨夫人(比尔·盖茨的母亲)的葬礼,就前往非洲参加艾滋病研究中心的捐赠仪式,着实令人敬佩!下面我冒昧问三个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答复。”说着,把采访本上的一张纸撕下来,递了过去。
盖茨注视着那张纸,微笑了一下,说:“我不知道世人对这三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也许我的回答令你非常失望,但是,既然接受采访的是一位刚刚失去母亲的人,我相信这种回答是最诚实的。对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爱情。假如你爱上了一位姑娘,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否则她就会属于别人。至于第三个问题,恕我直言,是行善。假若你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一定是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
采访结束,记者自始至终都没听到“机会”二字,就在他失望地返回座位时,听到键盘的敲击声。原来在他附近还坐着一位美国《生活周刊》记者,只见他在笔记本上敲出这么一行文字: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总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机会;最不可能第二次前来敲门的是机会;最需要抓住的是机会。其实,这种来自于战场上的理念,并不适合于生活。生活中,只有两三件事不能等待。它们是什么?你若想知道答案,请先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亿万富翁。
后来,这段话出现在美国《生活周刊》上。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几个人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富豪,因此,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答案。
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篇4】
2010年的地球刚跑上新的征程,就在电影《2012》里毁灭了。影片的导演说,我要把地球毁灭给人类看,让人们警醒。于是斥资两亿美元,掀起了好莱坞的最高浪潮。三天以后,世界影迷无人不知他的名字——罗兰·艾默里奇。
1955年,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袭击了黑格尔的故乡,德国古城斯图加特。庄稼受害,房屋坍塌,小罗兰在这样的灾难里降生,注定了他对灾难片的情有独钟。那个年代德国很不太平,柏林墙还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十来岁的罗兰在西德接受教育,学习雕塑和建筑。
但罗兰并不喜欢这门枯燥的艺术。每天跟死气沉沉的石膏打交道,他觉得了然无趣,只好海阔天空地幻想世界与未来。出于厌恶,他总希望那些雕像和建筑都统统碎掉,然后自己幸灾乐祸地踩上去“捡落儿”。如果当年罗兰只是在幻想里过一把瘾,那也就不了了之了。但20年后,罗兰的这一理想真的彻底实现了。自由女神像、白宫、埃菲尔铁塔在他的科幻巨制里一次又一次地倒掉,而这些作品所带来的利润,足够罗兰盖一座货真价实的白宫。因为他的票房,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
那时候罗兰成绩很差,还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斯皮尔伯格齐头并进。他放弃了雕塑,到广告公司做策划。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一天,公司老板把一摞文件狠狠地摔在罗兰的面前。这就是你愚不可及的构思?老板把腿搭在罗兰的办公桌上,怒气冲冲。罗兰看着老板肮脏的鞋底,无言以对。
罗兰离开了公司。天大地大,难道就没有我容身之处?第二天,罗兰又回到了学校。知识就是力量,总有一天我会把羞辱还给你的!罗兰心想。
那时已是1977年,22岁的罗兰在慕尼黑电影学院里“闭关修炼”,学习制片和导演。和其他求学度日的小伙子一样,青年罗兰在校的几年没有荣誉,也没有女友。他独自一人在寂寞里打发时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也许是量的积累催生了质的突变吧,在毕业之际,罗兰的毕业作品《诺亚方舟法则》一鸣惊人,竟然博得柏林电影节的头魁。
不幸的是,年轻的罗兰虽然天纵英才,口袋里却没几个钢镚。他在德国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本打算大干一场,却被狭窄的市场和捉襟见肘的资金卡住了前进的齿轮。倔犟的罗兰不相信这是“天亡我也”,硬是咬着牙,扛住了自己的梦想。
苦心人,天不负。一年后,好莱坞向罗兰抛出了橄榄枝,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此时的罗兰已经筋疲力尽,捉住这根救命稻草后,罗兰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在好莱坞登陆。1996年6月25号,罗兰的《独立日》破幕而出。从此,雄鸡一唱天下白。
他付出的太多,无论何时你都会看到他的汗水。2009年11月,罗兰的旷世巨著《2012》在三天内席卷全球,震惊世界。而真正所向披靡的,不是炫人的影片,而是他扛住苦难的肩膀,扛住梦想的奋斗。现在,他终于可以自信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回答当年老板的嘲讽:是的,这就是我愚不可及的构思。
有关青春奋斗名人故事【篇5】
在硬骨鱼类的腹腔内,几乎都有鳔。鱼鳔产生的浮力,使鱼在静止状态时,自由控制身体处在某一水层。此外,鱼鳔还能使鱼腹腔产生足够的空间,保护其内脏器官,避免水压过大,内脏器官受损。因此,可以说鱼鳔掌握着鱼的生死存亡。
可有一种鱼却是惊世骇俗的异类,它天生就没有鳔!而且分外神奇的是,它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它就是被誉为“海洋霸主”的鲨鱼!英雄的鲨鱼用自己的王者风范、强者之姿,创造了无鳔照样追波逐浪的神话。
然而究竟是什么让鲨鱼离开了鳔在水中仍然活得游刃有余呢?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因为鲨鱼没有长鳔,一旦停下来,身子就会下沉。它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永不停息地在水中游弋,保持了强健的体魄,练就一身非凡的战斗力。
原来正是鲨鱼的天生缺陷,使它只能不息地奋力游动,反而造就了它的强大。鲨鱼无鳔,是它的悲,也是它的喜。
变幻莫测的人世也常常上演着一出出悲喜剧。
1982年的一天,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可他带给父母和所有人的不是喜悦,而是极度的震惊:他竟无手无脚,只有一个小小的左脚掌及其相连的两个脚趾头!童年,小朋友们的嘲笑、自卑和孤独成了他的家常便饭。10岁时的一天,他甚至试图在家里的浴缸自杀。
经过多少次艰难的抉择,他终于拾起了坚强与爱,并开始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心之所愿,无事不成,他不但学会了刷牙、洗头、打电脑,甚至能像常人一样玩滑板、游泳、踢球、钓鱼、骑马,甚至是开快艇……而能做到这些,并不是靠练习一两百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常人难以想像的坚韧和不停息的努力。
19岁那年,学校举办的一场演讲令他深受感动,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他的心:我也要学习演讲,给更多的人带去希望!他不断尝试,每一步都那么艰辛,但又是那么坚定!
生活上、事业上他都逐步将自己磨砺成了强人。
如今,这个才28岁没有手和脚的年轻人拿到了两个大学学位,获得了澳大利亚“杰出澳洲青年奖”。同时是银行家、CEO、演说家。他已在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与数百万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经历。他不但自己成为了一位“三尺巨人”,更激励无数身陷困境中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的名字像他灿烂的笑容一样深深刻进了人们的心里:尼克·胡哲。
心中有希望,脚下就有路。与其为上天的不公仰天长叹,不如做一条奋力游动的鲨鱼,化短为长,打造属于自己的强者之路,完成自己的人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