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
通过老师对教材分析、理解、归纳、整合,若是专业课的话,也可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把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教学。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全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全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2021全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21全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认识路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辨认方向的基础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难点: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笑笑一家特别喜欢旅游,他们听说抚顺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决定开车到抚顺来旅行,可是他们没来过,不知道车往哪开,谁能帮着想想办法?
有了路线图,还要认识路线图才能不迷路,所以认识路线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路线”。
到了抚顺,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劳动公园去玩,应该做几路公交车?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的行驶路线
(1)从十道街出发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再向 行驶 站到劳动公园。
1、瞧,这里是一张1路车从十道街到新华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线图。仔细看图,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劳动公园?请你当小司机,手握方向盘自己说一说。
2、小组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二)从劳动公园到十道街的行驶路线
1、笑笑游完劳动公园要回到十道街又该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2)从劳动公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友谊宾馆, 再向 行驶 站到百货大楼,再向 行驶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驶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驶 站到十道街。
2、把结果记录在练习卡上。
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4、对照答案订正错误。
(三)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小明从三道街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说说他的行车路线。
(2)小红坐了3站在百货大楼下车,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车的?她又是怎样走的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三、自主参与、拓展练习。
1、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图。
说出小红上学和放学的回家的路线,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填在书上。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订正错误。
2、笑笑为了感谢同学们为他指路,请你们到“海上乐园“去游玩,但是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内部路线图,防止迷路。我想这一定难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乐园“彩图)
提问:a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b居民区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笑笑游完抚顺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龙潭大峡谷游玩,这是龙潭大峡谷的路线图,她应该怎样走?
五、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一张从家到学校的导游路线
2021全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列式。
(1) 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
(2) 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
(3) 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学生列式。
(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
(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已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像上面做的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
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枝铅笔2角、每个排球55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3枝、4个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提问:你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
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校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3)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谁来说一说,第(1)题里铅笔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第(2)题里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评析: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数量,思考求的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对这两题计算方法的分析。接着引导寻找共同特点,归纳数量关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综合、抽象和概括。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抽象的数量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追问:为什么求数量用总价除以单价?
提问: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小结: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读题。提问:例1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指名学生先口头举出例子,说明求总价的问题。
提问:谁还能举一个求数量的例子?求单价的呢?
(2) 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几个数量关系式?在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里,要求一个量,需要知道几个量?
指出: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2)提问: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一方面的事,也就是行程问题,其中每小时45千米、每分钟行70米这样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2小时、6分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90千米、42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3)提问:第(1)题里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时间呢?求出的结果是什么数量?是怎样求的?
第(2)题里小东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的?
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这两题里,你发现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提问: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时间怎样求?你是怎样想到的(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根据数量关系式,求速度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为什么要这样求(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这里主要记住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根据什么知识可以从乘法的关系式想出其他的两个?
请大家把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齐读一遍。
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5.组织练习。
(1) 下面的条件中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①轮船5小时行125千米。
②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每小时行驶61千米,共行驶305千米。
③小华从家到学校要走800米,小华要走16分钟,每分钟走50米。
(2)做练一练第3题。
读题。让学生举例说明求路程的问题。
哪位同学举出一个求时间的问题?你能举出一个求速度的问题吗?
(3) 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学生说数量关系。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求路程?怎样求时间?求速度呢?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是哪两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能具体说一说这两组数量关系吗?我们主要记住哪两个,就能想出其余的数量关系式吗?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2题。
2021全新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动物乐园教案5
教学总目标: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