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诗经 >

诗经《击鼓》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2021-04-06 08:39:15
|映卿2

  《国风·邶风·击鼓》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出自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经吧。

诗经《击鼓》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击鼓》原文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

  ⑻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⑼于以:于何。

  ⑽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⑾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⑿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远。

  ⒂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的“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卫穆公出兵救陈”说:“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82
c
id
55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