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诗歌大全 >

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原文_译文_鉴赏

2021-04-06 08:39:15
|永亮2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一虚一实,轻灵而不失深婉,将送别、惜别的深挚情意泄洒了满纸。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原文

  清代:纳兰性德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

  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有几个征鸿,相伴也,送君南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别离最无奈,总到离别时,方恨相聚少。你我二人.意气相投,此一别,好时光将少。我是多么不情愿,与你在日暮黄昏中告别,此时此刻的心情,想必我们彼此明了。

  杨柳折了无数,仍道不出珍重,笛声阵阵,扣人心弦。你终究还是成为落日中的远影,我驻足难移,惟愿鸿雁伴君行,一路顺风顺水。

  注释

  ①菊花新:词牌名,《齐东野语》云:此曲为教坊都管王公谨作。此调有不同体格,均为双调。本首为其一体,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②用韵:为“用……之韵”,今已不详何指。汪刻本及《草堂嗣响》词题均无“用韵”二字。江华:在湖南省西南部,今为瑶族自治县。张见阳:张纯修,字子敏,号见阳,浭阳人。

  ③“愁绝”二句:意谓见阳将赴任到遥远的江华,此刻送行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变得晦暗迷蒙了。愁绝,极度的忧愁。易∶改变。鹧鸪声里,借指见阳将去的江华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且鹧鸪声亦含有惜别之意。

  ④“渺渺”三句: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谓见阳将去之江华,也正是秋色凄凉,令人惆怅。渺渺:遥远。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⑤“折残”二句:意谓在送别见阳之时依依难舍,杨柳折断了无数次,本应趁着长亭离宴上的笛声作别,却仍不忍分手离去。吹度:吹送。

  ⑥征鸿:征雁,大雁秋来南飞,春来北往,但诗词中多指南飞之雁。

  赏析

  上片写想像之景,描写见阳将赴任之地的苍茫凄清之景。“愁绝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尽是相思情,仿佛知道容若内心的凄苦,连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赶路人。“行向鹏鸪声里住”,“鹧鸪声里”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鹧鸪特殊的鸣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来表达挽留和思念。“渺渺洞庭波,木叶下、楚天何处?”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无法相陪,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着写送别之情,依依惜别,不忍分离,可是离别总是要面对的,容若只得化悲痛为安慰,对自己说,朋友不过是远去,来日方长,总有见面的一天。“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催度。”话虽如此,依然是舍不得离开,不知道送过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亭子,就是舍不得说分手。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能将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传统,而“折残”二字道尽了分离时的难舍难分。但是友人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担心。正巧头顶上盘旋几只大雁,那就让大雁为自己护送友人,一路南下。词人巧设“征鸿”来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隐隐表现出对友人的关怀。情感的真挚到最后陡然升起,友人之间的情谊无须再多说,彼此心意了然。

  一般人描写送别,总是从眼下的依依惜别讲起,但容若另辟蹊径,直接描写旅途中的各种萧瑟意象,仿佛已经亲眼见剑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现实,说到当下正在长亭饯别,在笛声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随好友例土,只有大边的儿只孤雁,陪伴好友向着一路向南。


相关文章:

1.纳兰性德《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原文|译文|赏析

2.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原文|译文|赏析

3.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原文|译文|赏析

4.纳兰性德《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原文|译文|赏析 

5.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译文|赏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15
c
id
714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