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后当地应注意的流行疾病
洪水后当地应注意的流行疾病有哪些?被水淹的食物不要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洪水后当地应注意的流行疾病有哪些?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洪水后当地应注意的流行疾病有哪些?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因人体进食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病原体经口腔进入肠道,并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健康损害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甲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等。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体通过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因血吸虫幼虫侵入皮肤而感染,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症状,晚期可出现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俗称“大肚子病”。
疾控机构提示,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部分省份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谨慎接触野外水体,禁止到有螺洲滩放牧。
钩体病
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界中以鼠和猪为主要宿主。被钩端螺旋体感染的动物通过尿液排出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
早期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等症状,有的病例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抗菌素治疗后,即可痊愈,而另有部分病例发展到中期(约在起病后3~14日),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表现为鼻衄、咯血、肺弥漫性出血、肾功能损害、脑膜脑炎等。
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由吸血的节肢动物如蚊子、跳蚤、蜱等病媒生物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高温高湿环境使虫媒的活跃度增加,孳生地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蚊子、跳蚤、蜱等昆虫通过直接叮咬、吸血等方式,使病原体由血液进入人体而引起疾病传播。
被水淹的食物不要吃!
被雨水淹泡过的食物容易被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染,腐烂变质,食用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为了保证安全,遭到水淹的食品最好丢弃,不要食用。
特别要注意冰箱内的食物,若冰箱已遭雨水侵入,或曾经停电,食品最好丢弃不用。
暴雨洪灾后变质的食物不要吃
霉变食物,有害健康。强降雨过后天气闷热潮湿,食物容易腐烂变质。米面如果储存不当也容易霉变。食用霉变的粮食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常引起胃肠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偶有腹泻,而后出现体内各器官系统(肝、肾、神经、血液)的损害。
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内保存。剩菜剩饭一定要冷藏,但不要在冰箱中存放超过3天,下一餐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饭菜尽量当日清,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
暴雨洪灾后防止伤害和事故
洪水过后,环境可能仍然不稳定,存在隐患和风险。要注意避免靠近破损的建筑、危险的电线、洪水残留物等危险区域。同时要注意防范火灾,避免使用不安全的照明设备或烹饪设备。
暴雨心理健康和社区支持
洪灾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重建心理健康很重要,可以寻求亲人、朋友或专业辅导的支持。同时,社区也可以提供支持和资源,建立社区合作,共同应对洪灾后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