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要如何养生
立秋节气要如何养生?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通过保健方法、方式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而延年益寿的活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立秋节气要如何养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立秋节气要如何养生
1 、每天足量饮水
多喝水,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1600ml,特殊环境与特殊作业人群要有相应的调整。一是为了补充夏季肌体丢失的水分;二是可以防秋燥,缺水是引起秋燥的原因之一,多表现为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咳嗽等 。
2、饮食清淡易消化
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多食熟、温软、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以蒸、煮、炖、焖为主,忌油炸、烧烤、煎等烹调方式,调养肠胃。
3、多吃蔬菜、水果、薯类
秋季天气非常的干燥,这样容易使大肠蠕动速度减慢,形成便秘。所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类的膳食纤维食物。蔬菜能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还能预防眼睛的干涩和呼吸道的感染等疾病。
同时可选择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如梨、苹果、香蕉、橘子、山楂等。薯类中可选择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来代替一部分主食,即可调理肠道,还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4、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建议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5、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6、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7、适当吃一些解暑清凉的食物
一般来说,喝些绿豆汤,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8、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养生小常识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秋节气一般天气都是比较凉爽的,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吃食,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摸秋、秋忙会、贴秋膘等。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对于耕农的人们来说,秋天意味着一整年的收获,也是好的意头的节气。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因此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立秋,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日~8月9日交节。立秋也是一个可以收获的节气,阴天开始增多,而阳气则由“长”转“收”。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不同的立秋节气日期,会有不同的天气变化。
立秋应常吃4种食材
1、银耳
银耳以其色白如银,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银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黄、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品。“银耳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益气和血,补肾强心,健脑提神,恢复疲劳等功效。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药用特点。
2、红小豆
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病等。秋天吃红豆可以养生,这是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通常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进补需先调理脾胃,调理脾胃须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而红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体内的湿热之邪及时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同时红小豆还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可以为秋冬进补奠定基础。
3、胡萝卜
胡萝卜既能补脾健胃,又能养肝明目。胡萝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是脂溶性物质,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胡萝卜最好与肉炒或者炖着吃。
4、糙米
我们平常吃的雪白柔软的米饭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精磨、去掉大米外层部分得到的产品。大米虽然洁白细腻,但你也许不知道,经过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过程中胚芽以及谷子釉质部分和谷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营养更加全面,维生素保留较多。
立秋,一般是在每年的几月份
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左右。这一节气标志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开始。
立秋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夏季的酷热渐渐减退,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在立秋之后,白天的温度开始下降,而夜晚则变得更加凉爽。这也是人们逐渐从夏季的轻薄衣物转向秋季的长袖衣物的时候。
立秋也是农民朋友们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他们开始准备秋收的工作。他们会检查农田的情况,准备收割农作物,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做好准备。立秋之后,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成熟,农民们可以收获丰收的果实。
此外,在立秋之后,人们的饮食也开始有所变化。夏季炎热的天气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清淡的食物,而到了立秋,人们开始享用一些更加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人们会吃些瓜果,如西瓜、葡萄等,以补充夏季流失的水分和能量。同时,人们也会开始食用一些秋季的特色食材,如苹果、柿子、梨子等。
立秋也是人们对于秋天的期待和向往的时刻。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树叶渐渐变黄,并逐渐飘落。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清爽和宜人。秋天的天空湛蓝,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立秋吃什么传统美食
1、贴秋膘
秋季是从酷暑到寒冬过渡的季节,气候转换,大多数人从食欲差的夏天,转换到胃口大开的秋季,需要吃好一点补充营养。立秋民间有“贴秋膘”吃肉进补的习俗,以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为主。
2、吃西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3、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4、吃秋桃
桃子含铁丰富,有一定的补血作用。江南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