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神坛首次亮相

艺洁1860分享

今起,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近600件三星堆文物首次亮相,很多人都在期待着,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星堆青铜神坛首次亮相,欢迎阅读!

三星堆青铜神坛首次亮相

三星堆青铜神坛首次亮相

今起,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近600件三星堆文物首次亮相。首次亮相的青铜神坛,或是第一次完整展示当时的祭祀场景。神坛大致分成3层:青铜神坛底座、青铜神兽和青铜顶坛人像。青铜神坛的挖掘和组装过程历经30余年,研究人员从4个祭祀坑中攒齐“零件”,进行组装后才呈现出如今的样子。

三星堆开新馆 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神兽。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神坛(残件)。本组图/新华社发

最新出土文物、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科技手段……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试运行。置身于此,观众们能够充分领略古蜀文明之光的辉煌灿烂、中华文明长河的深厚积淀。

最新展示

展品包括300余件新出土文物

据了解,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有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其中包括三星堆3号至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旧馆的“重器”也悉数搬入了新馆。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是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也是新馆的“压轴之作”。在专门为“通天神树”辟出的展陈空间内,1号青铜神树居于中央。尽管树顶残缺,但其高度仍然需要观众仰视。树分三层,每层三枝,枝上生出花朵、缀着果实,站着头顶羽冠的立鸟,一条神龙缘树而下,前足踏于神树的山形底座盘上。周围展柜里,环绕着2号青铜神树的“枝丫”,凸显青铜神树大、精、奇、美,3000年前的铸造工艺之高超一目了然。

最新成果

小小试剂盒测出文物丝绸痕迹

祭祀坑发现丝绸痕迹、碳14测年成果、植物考古发现水稻、动物考古追寻象牙来源……这些近两年来取得的最新多学科研究成果,也在展览中一一呈现。

展柜里陈列的丝素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就是于无形处寻丝踪的“侦探”。三星堆的丝绸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已经不复当年的“颜值”,但通过小小的试剂盒,考古学家们确认三星堆50余件器物上都有丝绸痕迹,有的附着于青铜器等出土文物上,有的“隐藏”在灰烬中,品种有纨、缟、缣、纱、绮、縠等。

“希望观众到这里来,不仅看文物,也了解文化内涵;不仅看三星堆,更是看中华文明。因此新馆对展览内容进行重构,不仅梳理了三星堆近百年考古成果,更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高度,深度解读三星堆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

最新手段

3D打印技术1∶1重现文物原貌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新馆展陈的又一亮点。考虑文物结构安全问题,展览利用AI算法,结合文物修复师手工拼对,实现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这三件文物的跨坑拼对,并通过3D打印技术1∶1重现文物原貌。

借助这项技术,造型复杂、内涵丰富的青铜神坛最新复原成果首次披露,四个祭祀坑的6件文物合璧,呈现的文物原貌和三星堆祭祀场景详实逼真。

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也在新馆揭秘——站在用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前,只见层层叠叠的文物铺满祭祀坑,穿着“防护服”的考古队员,在古蜀国祭祀“圣地”开展工作。象牙、青铜器、金器、玉器……各类文物从泥土中展露真容,观众和考古队员同一视角、相同距离,沉浸式“触碰”文物新鲜出土的精彩瞬间。 据新华社电

名片

三星堆

博物馆新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将原青铜馆经典的螺旋曲线外墙进行延续发展,屋顶采用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融入场地,与对面一号馆斜坡形体左右呼应,建筑形成三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寓意“堆列三星”。

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现有场馆建筑面积的5倍,展陈面积是现有的3倍。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馆1号、2号祭祀坑文物外,还会陈列展示新一轮重大考古发现的文物。

三星堆青铜神坛简介

青铜神坛,跟青铜神树一样,被誉为三星堆最为神秘的青铜神器。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三件青铜神坛残件,它们无一例外,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学家历时两年,才将神坛成功修复。

修复后的青铜神坛共分为四层。底层兽形座,是整个神坛的基座,其中的兽,便是著名的“坛下神兽”。神兽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动感,仿佛正在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上面的神坛。它们的眼睛是纵目的。一说这种神兽叫角端,跟麒麟一样,是上古时的神兽。两汉时期的成都人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写到:“神兽有麒麟和角端”。据说角端日行万里,通晓四夷的语言;世间的事,都瞒不过它。寺庙里的和尚常常圈养它们看护寺门,它对人和善,专吃豺狼虎豹。

第二层居住着四个大立人,他们的脸,跟出土的纵目面具一样,威严肃穆。剽悍的身体上,套着一件紧身的对襟衣;衣服背后,画着数轮正在散发着光芒的太阳,这个太阳造型,很容易就让我们跟金沙的太阳神鸟联系了起来。大立人戴着帽子,系着腰带,手中抓着一根藤条。更为奇异的是,在它们的帽沿上,还有左右两张脸。模样很怪,长眉、大眼、直鼻、阔口,活像个小丑。

第三层是高山。四座山峰相连,峰顶上还有一轮太阳。也许,古蜀人想塑造的场景正是太阳在正午照在山顶上那壮观的一幕。这些山峰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盆地”,这就让我们想起了四川盆地。我们知道,四川周边有秦岭、岷山,四川盆地由此形成。难道3000年前,古蜀人已经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像一个被包裹着的圆盆一样?

最上面一层是最神秘的,这似乎是一个方形的匣子。匣子镂空雕刻着五个古蜀人,他们可能是古蜀国的巫师,通通盘着头,穿着祭祀用的长裙,双手呈环状,如同青铜大立人一样抓着什么。神坛的用途,也异常扑朔迷离,一说它代表天帝的宫殿;一说它反映着古蜀人天、地、人三界观念。

三星堆青铜神坛介绍

现在8号坑里露出的这部分神坛主体虽然仍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最下面是方形台基,方形台基上有12个小人,分为3组,每组4个人,动作和服饰各异。“有的是跪坐的,脸朝外,双手呈持握姿态;每一面的正中间还各有一个坐姿的人,发型和身上的衣服都很特别;另外还有4个人跪在立柱上,肌肉线条明显,很强壮的样子。”他一边指着神坛的底座一边讲,“他们扛着轿子一样的东西,上面抬着小神兽,小神兽还骑着人。另外小神兽的尾部和胫部之间还有一个人跪在那里,但这个人从腰部以上断掉了……”

这座神坛已暴露出的部分高约90厘米,算是神坛的“下半身”,至于“上半身”,目前还没有看到。赵昊说,按照这件器物的造型估计,其完整高度可能在1米55以上,差不多是一个成年女性的身高。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是2号坑的神坛残件及其复原部分。那个神坛和这个8号坑里的造型完全不同,确定是两件各自独立的器物,而不是同一座神坛的不同部分。”赵昊说,“8号坑的这座神坛,要比1986年2号坑出土的那件完整很多,也大很多,2号坑出土的那座神坛完全复原后,也才60厘米高。”

他还提到,两座神坛上都有“吹风机嘴”造型的神兽,但2号坑的神兽身高不足10厘米;而8号坑这件神坛上的神兽足有20厘米高。

这两件青铜神坛是否存在关联?赵昊认为,两件神坛结构不同,并非放大缩小的关系,而是两件完全不同的器物。首先从保存上看,1986年发现的神坛被焚烧得非常严重,在出土时是完全碎片的状态,8号坑的这件神坛主体虽然上半部分有残缺,但下半部分基本是完整且保持原味,能带给考古人员比较清晰的认知。其次,1986年出土的神坛即便在复原后,其完全高度只在60厘米左右,也不及8号坑这件。第三是表现场景不同。8号坑的神坛可以大致理解为“人驮神兽,神兽上骑人,人上又有兽”这样一个构造,1986年的神坛从目前的研究性复原来看,神兽在最下面,神兽驮着人,人之上还有一个类似尊的东西。当然,考古人员还需要根据其他发现进行比对拼接,才能得到8号坑这件青铜神坛的完整高度及其完整形貌。

三星堆青铜神坛又双叒叕长高了

2022年,三星堆8号坑出土了一件造型复杂程度前所未见的青铜神坛,也是三星堆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神坛。

整体呈多级塔台状,高约90厘米,底部约40厘米见方,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生动刻画了一个宏大的祭祀场景。

目前,它已和青铜神兽、青铜顶坛人像、青铜持鸟立人像等文物成功拼对,待修复完成后将合体展出。

三星堆青铜神坛含义与象征

所谓的“青铜神坛”,应该被视为三才三易结构像,准确说,应该叫作“三才三易”像;

或者突出其最重要的部分,叫作“连山归藏”像。

首先,所谓的青铜神坛,其实是三才立像。

雕像呈现着“天、地、人”的结构。这是显而易见的。

其基层是两个神兽——角瑞,脚踏实地,如同阴阳鱼,头尾皆反向而站位,代表着大地;

中间站着四个相貌奇特的大立人,四面而立,代表着人类居于四方;

高层是在四个大立人之上,有连山,连山之上则是四方庭。四方庭代表着天庭、乐土,每方上面还有五个翩跹起舞的立人。

“青铜神坛”不仅体现着古巴蜀文化,而且体现着中华文化,包括“天皇、地皇、人皇”的观念,天地人的“三才”概念,以及天人合一、天人本一的思想。

其二,所谓的青铜神坛,其实是三易立像。

《周礼》指出:“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青铜神坛”从八卦的层面,展现了三易之法。

太极:铜像的基底是圆,代表着太极;

两仪:两个反向站位的神兽,如同阴阳鱼,代表着一阴一阳,代表着两仪。

四象:四个人、四面,代表着四象。

八卦:四个连山、四方天庭,可视为八卦。

而阴阳八卦,其实是易经的基本表述,概括着六十四卦,乃至无穷(卦),因此是以少总多。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易立像其实好比是“无见顶相”。

其三,这也是最为重要的——暗藏着三易最为惊人的秘密。

关于三易,我们知道,夏朝使用的是《连山》,所谓“禹制《连山》”;殷商使用的是《归藏》,二者均是先天易。

至周朝,《连山》《归藏》就已经失传了,周文王推演了后天易,就是所谓的周易。

我们为什么说铜像保存着、暗藏着三易的秘密?

因为大道至简至易,铜像上的连山就是三易之连山,连山上的太阳代表着三易之归藏。

连山其实也并不玄奥,与埃及金字塔是类似意思,金字塔表现为巨大的实体,而中国文化化繁为简,以连山为图示罢了。

连山和金字塔,其实都是以“出双入对”的形式,示现着上下左右,连绵不绝,以至无穷无尽之意。

连山的上下结构则展示菱形,象征着菱形光的威猛光芒。

而铜像的基座、角瑞的头尾反向站位、人物衣服上的圆形图示、连山上的太阳图示,实际上代表着太极,代表着归藏(亦可说代表着周易),和太阳轮、太阳神鸟等图示大致相同。

简单说,归藏就是先天太极图,也是一阴一阳、“出双入对”,展示圆形光、玲珑光,象征着太极图的祥和光芒。

圆形、太阳的意义,之于“周易”,与归藏大致上相同。

只是周易是后天太极图而已。

可以说,青铜神坛,实际上暗示了三易的惊人秘密。

从上述意义上讲,连山、归藏作为中华民族以至于世界的文化珍宝,只是世人不为所知而已,其实从来就在,从未失传!

    85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