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有哪些禁忌

欣敏0分享

三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体内的阳气也会达到高峰,体表的毛孔全部张开,既是体内寒气易被驱赶的时候,也是寒邪容易入侵的时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三伏天养生有哪些禁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伏天养生有哪些禁忌

三伏天养生有哪些禁忌

01.保护好自己的肠胃

此时属于肠胃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早上和睡觉前莫吃太凉的食物,最易刺激肠胃,如果真的要吃一些凉拌的食物,里边可以加入一些姜末或芥末,能起到暖胃、杀菌的效果。

早上不要穿露肚脐装,晚上睡前盖好肚子,注意给“肠胃”保暖,如果真的特别想吃冷饮,只建议大家中午去吃,一天最多吃2次即可,莫贪多,易腹泻。

02.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眼睛这个器官是喜凉怕热的,所以说外出眼睛要做好防晒,因为在太阳的照射下,眼睛就会显得很脆弱,不注意防晒的话,眼睛特别易提前衰老,引发各种眼疾。所以说建议大家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之间,这个时间段最好减少外出,外出也要戴好帽子、太阳镜、打遮阳伞,太阳镜的颜色可以选择淡绿色或茶色,防紫外线效果好。

平常也要多吃一些护眼的食物,例如,胡萝卜、山药、红枣、桂圆等,并且夏天细菌繁殖很快,尽量用流动水洗脸,少用手揉眼睛,可以减少患上眼疾的机会。

03.保护好自己的颈椎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易贪凉,但是颈椎最怕吹,不管是外出对着冷风吹,还是在家对着空调吹,都特易伤及颈椎部位的软组织,让其产生病变,轻则只是带来一些不适反应,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但是长期的话,就变得严重,导致颈椎部位出现持续性的痉挛和后背酸痛。

所以说在此建议大家,室内空调最好是控制在26℃左右,且在感觉比较凉时,可以在颈部搭上一个披肩,晚上冲个热水澡缓解一下。

04.不要太早晨练

很多老人都有去公园晨练的习惯,但是在早晨6点之前,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的较多,并且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也高,在日出之前,植物还未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太多新鲜的氧气,不利于晨练,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6点后晨练最佳。

05.经常打扫室内卫生

可能你也会发现,夏天室内很易堆积灰尘,它们会附着在物体的表面,长时间不清洗,人们处在这个环境内,这些脏东西就易进入我们的呼吸系统。从而导致人们易出现哮喘、鼻炎等疾病,建议夏天至少一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床单、被罩等生活用品,一周清洁一次最佳。

06.喝水不要太快

夏天人们易口渴,拿到水普遍都会大口大口去喝,年轻人可能好点,对于年纪大的人,这样去喝水,特别容易导致水分快速进入血液,稀释血液,让血流量增大,对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还易出现气短、胸闷的现象,严重的也会造成心肌梗死。所以说夏天喝水不要太快,可以少量多次饮用。

三伏天养生饮食禁忌

不宜吃冰:

汉代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要治疗伤暑(中暑),第一步就是“先以热水灌之,令汗出”,因为热水含有能量,会让毛孔打开来排汗,解除热气闷在身体里的状况,而冰水则有“阻挡”作用,不利气血循环。

不宜大量进补:

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中医指出,即使出现上述情况,三伏天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肠胃不畅。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中医总结出的规律是,在一年当中的夏至之后、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夏季饮食应以调养为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原则。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理想的食品。

夏季宜喝清暑和补气生津的饮料。绿豆汤、酸梅汤、冬瓜汤都具有清暑解毒的功效。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果汁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具有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的功效。

三伏天怎么运动养生

三伏天,我们应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贪凉久居空调室内,要常走出家门,做适当的运动。比如练太极拳、游泳等,都能使机体在盛夏维持健康状态。“动而中和”是运动养身的原则,所谓“中和”就是要适中,要平和,过度和不足都无益于养身。言之“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壹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壹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壹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壹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需要注意什么

1、三伏天需要注意情绪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心烦、焦躁、易怒。夏属火,与心对应,很多人出现脾气暴躁、心烦失眠等症状,都是因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气温高,易使人烦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谨防情绪中暑。“那么,怎样预防情绪中暑呢?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心神的调养,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关键,建议大家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建议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

2、三伏天需要注意饮食清淡

三伏天饮食要格外注意。饮食要清淡,注意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同时,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这样可以清热祛暑,健脾开胃,还能增进食欲,缓解不适感。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三伏天气温较高,人体代谢快,能量消耗大,这个时候一定要适当补充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左右,如鸭肉。据了解,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并且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3、三伏天需要注意驱除暑邪

三伏天是阳盛阴衰之时,也是邪气容易上升的时期。”伏“在古代是指”潜藏“,也就是说”三伏天“是”伏邪“之际。这里的伏邪指的是”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夏天炎热之际,暑邪潜伏于人体内部,容易造成人的精神不济,食欲萎靡,严重者使人中暑,造成人的头昏脑胀、浑身乏力、反应迟钝,影响身体健康。

而要除去暑邪,就要注意消暑祛湿,注意一些饮食保健。冷饮是不适合作为消暑之用的,否则会伤了脾胃,对于苦夏之人更会雪上加霜。

4、三伏天需要注意科学降温

空调可以迅速降温,但常吹空调会影响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降温过程,长期呆在空调房中,人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中枢调节能力下降,会引发各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用风扇代替来降温。还可以多开窗,加速空气流通也有助于降温。特别是老人,由于机体衰弱,对温度的调节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调,出门可带把扇子。


    83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