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人也会是抑郁症
爱笑的人也会是抑郁症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爱笑的人也会是抑郁症名医解答来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爱笑的人也会是抑郁症名医解答来了!
“微笑型抑郁”多发生在那些身份高、学识高、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中,男性要比女性多,他们或是机关里的高官、企业中的老板,或是高职技术人员,这类人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表现得十分强大,能力似乎不容置疑。但是,事实是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能人”、“强人”的“面子”,这些负性情绪他们却不愿向人倾诉,内心深处不断积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所以这部分人多是受“面子”观念束缚,表面扮演坚毅强壮的角色,强扛着压力。
“微笑型抑郁症”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其中,抑郁症的认知机制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心理学家Aron,Beck1976年提出,抑郁症的产生是由于负性认知图式所致,随后大量研究证实,由于抑郁症患者大脑内存在着负性认知图式,使他们在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消极图式相一致的负性信息,出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Mogg,Bradbury,&Bradley,2006;Taylor&John,2004)。
引起抑郁症状的产生与持续(Ramel,Goldin,Eyler,Brown,Gotlib,&McQuaid,2007)。以往研究从情绪信息的加工异常或者从执行控制的功能下降等认知角度来阐明抑郁症出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原因,也有研究者从神经机制角度来揭示抑郁发生的机制,发现杏仁核、前额叶、扣带回等脑区活性异常与抑郁发生存在相关。近几年来,研究者们倾向于将认知研究与脑机制研究进行有机结合,从神经认知角度来解释抑郁的发病机制。
忧郁症的孩子父母怎么做?
孩子有抑郁症,家长可以通过理解、陪伴、引导孩子,或使用饮食调养的方法以及及时就诊等来治疗缓解。
1.理解、陪伴、引导孩子:温柔安静地陪伴着孩子,可以帮助缓解孩子内心中孤单的感觉;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多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引导孩子与他人接触交流,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室外运动,这些都与益于孩子抑郁症的恢复。
2.饮食调养:
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吃糖,多吃糖类能够提高脑部色氨酸的含量,因而对脑部有安定的作用。多吃含钙食物,普遍认为,抑郁症患者往往缺乏食欲,消化吸收差,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鱼、虾、红枣、柿子等,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易使人保持愉快的情绪。
3.及时就诊:
若家长的缓解办法对孩子的抑郁症治疗没有效果时,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评估,接受治疗,可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办法来缓解。
当孩子有抑郁症时,家长应该保持耐心来缓解孩子抑郁症症状,若孩子抑郁症症状较严重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针对性处理和治疗。不可擅自用药,需遵循医嘱用药,避免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