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9岁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培养9岁孩子的专注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9岁孩子的专注力
过度干扰
比如孩子正在儿童乐园里玩的很投入,家长时不时地要把孩子拉过来嘘寒问暖,“怎么样渴不渴,来喝点水”“走我们不玩这个了去那边看看”。
过度的干预和打扰,不仅会让孩子变得缺乏主见,感到茫然,也在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经常斥责、唠叨
当孩子淘气、或者做事不如自己所愿时,很多家长就会对孩子大加指责,唠叨。指责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缺乏安全感;经常唠叨让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
这两种方式都会让孩子变得情绪化,内心无法保持平和镇定,所以做事的时候难以集中精神。
放任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很多家长因溺爱孩子或是比较忙,就放任孩子想做什么做什么。例如一放学回家就呆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或者玩起平板、手机没有节制,对其他事情提不起兴趣。
电子产品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加上缺乏正确的约束和引导,会对孩子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讲话时,无论说得多么颠三倒四,都不要打断他,让他自己组织词句,把话说完。等他说完之后大人再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复述一遍,看看理解得是否正确。孩子玩玩具时,就让他自己玩,无论怎么玩都不要打断他,吃饭、喝水、换尿布这些都可以等等再进行。有很多父母、祖父母,一看到孩子在独自玩,就会上前关心地问:你渴不渴啊?你要不要吃点东西啊?要不要尿尿?
或者忍不住过去逗孩子,拿走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或者告诉孩子:你这么玩不对,亲自给孩子演示“正确的玩法”。这些都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行为,除非孩子提出和大人一起玩,否则大人不要自己凑上去。屋子乱了也等孩子玩完了再和他一起收拾,不要半途去收拾从而打断孩子。孩子自己看书时,让他一个人静静地看。别去问他书里讲的是什么,或者让他当场复述,这些可以等到睡前陪孩子一起读书时再做。
孩子反复看同一本书,不要跟孩子说,你都看过多少遍了,你来看看这本新书,让孩子自己决定看哪本书、看多少遍。孩子在看电视时,不要为他选择频道、帮他换频道,或者建议他去看“更好的节目”。在允许他看电视的时间段里,让他不受打扰地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有暴力色情等儿童不宜的节目除外)。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比如去主题公园,孩子对某个东西或者某项活动感兴趣时,会反复看反复参与。
大人要让他尽兴,不要因为他错失了其他的“有趣”项目而逼迫他离开。带孩子去玩就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不是为了玩遍所有的项目。只要孩子高兴,孩子有收获,即使只玩了一个东西,那么花的时间和金钱也都值了。父母如果能认识到这个关键问题,就会释然多了。很多人拖着孩子走马观花地玩遍所有,孩子只有累的感受,不如让他玩透自己喜欢的项目。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3—6岁孩子的专注力到底有多长呢?答案是10—15分钟,所以我们家长不要一天说孩子坐不住,好动,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小学一年级的同学,老师每十五分钟就会要求同学们喊“一二三坐端正”,其实就是这个原因。看到这里,有的家长会不服气了,“我的孩子看动画片,耍IPAD,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姿势都不会动一下,这还不够专注”?
对于这个问题,郑勇利老师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专注力培养跟早起家庭的抚养环境和方式有关联。比如,七岁前每天看电视超过一个小时的孩子,未来对网络的成瘾度比其他孩子高70%,因为他的专注力已经从视觉通道上受到了影响。除了视觉,专注力跟每个人的感受有关,还有感觉、触觉、听觉、嗅觉、运动觉、平衡觉。
郑勇利老师举例说,前不久接了一个案例,一位六岁的儿童好动、坐不住,有时还会尖叫,这让他父母很焦虑。在做了心理评估后,我建议他父母带孩子去儿科医院做一个身体评估,结果,孩子的视觉维度很低、逻辑思维能力零分。这个结果说明孩子自身的情绪表达功能不够,而家长又长期暴力相待,加深了孩子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所以他的表现状况越发严重,有时会尖叫,而这就是注意力缺陷所带来的后续发展,包括啃指甲,其实也跟这个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