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大家了解了吗?高三是非常重要的阶段,高三也注定是精彩的一页,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带答案)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
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消除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
B.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C.建立了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
D.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中心的调査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IMF对他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正面的影响。材料说明IMF()
A.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C.成功地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D.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3、1943年7月,美国建议设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这反映了英美()
A.形成了两分天下的经济格局
B.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势均力敌
C.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
D.致力于国际贸易的协调和合作
4、2017年4月25日,世贸组织发布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产品进口和销售案仲裁裁决,5月22日授权墨西哥对美实施报复措施。这说明()
A.世贸组织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活动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确立
C.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5、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贏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
6、有人对某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特点作了如下总结:范围最广,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没有组织首脑;没有常设机构;软约束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等。该组织是()
7、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8、下面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
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
A.区域集团化是大势所趋
B.欧盟的经济实力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受益者
9、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国际金融市场随之剧烈动荡,并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导致了贫富分化更加严重
C.使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失衡
D.带来了经济风险的全球化
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钱颖一教授曾指出:“过去几年中,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新兴市场经济虽然也减速,但是新兴经济体超越发达经济的速度加快……可以预见20年内,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GDP总额会超过发达国家。”由此可见当今()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日益加强
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的主导作用
D.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对立加深
12、有经济学家认为,随着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信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这一观点强调了经济全球化()
A.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
B.导致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C.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D.同科技革命联系日益紧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
——[英]马丁·沃尔夫
1.美国政府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金融方面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2.简述《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美国因素”此时进入欧洲还有什么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真实态度,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A项中“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据材料中“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可知其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故B项正确;C项中“永久性”说法绝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对他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可知,IMF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在材料中不能体现,A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中,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
二战中,国际金融中心已开始由英国转向美国,故A项错误;二战中,美国是受益者,英国等欧洲国家遭受重创,故B项错误;美国和英国,都提出对各自有利的提议,其目的是争夺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了美英关于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的纷争,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世贸组织从维护公平权益的立场出发维护了墨西哥的利益,这体现了世贸组织对规范世界贸易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始终没有确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故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排除。
5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内部成员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时结合该组织成立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可以推知该组织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故选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6答案:D
解析:A项为欧洲联盟,由“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可排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政治军事集团,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各成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调整以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管理全球贸易的要求,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没有组织首没有常设机构,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符合题干要求,故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而其他三个选项的描述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8答案:C
解析:由表中的地区分布及数目可知,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有着较大的差异,C项正确,“大势所趋”得不出,A项错误;“经济实力"得不出,B项错误;经济区域集团成员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分析材料信息“国际金融市场随之剧烈动荡”和“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10答案:D
解析:材料中仅肯德基的设立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变革,兵马俑巡展不能体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故①错误;两则材料都没有体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②错误;由外国开始在中国设立肯德基到中国的兵马俑到外国巡展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故③正确;这个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国际交流范围扩大,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A项错在“已转向”;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并非对立关系,D项表达有误。材料“新兴经济体超越发达经济的速度加快”“新兴经济体……会超过发达国家”等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M型”社会中两端很高,中间很低,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故C项错误;材料“M型”社会没有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关系,故D项错误。
13答案:1.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等;2.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债权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
3.变化:美国与日本、西欧国家的贸易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顺差转为20世纪70年代的逆差,而且差距逐渐扩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能力。
第1问结合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回答;
第2问再认再现《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有关知识即可;
第3问仔细观察图表美国与日、西欧贸易的变化状况。
14答案:1.美国因素: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金融;成立关贸总协定促进贸易;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目的: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2.对欧洲: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和发展;提高欧洲国际地位。对国际:挑战美元霸权;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
3.压制。在地区利益上压制欧洲;企图利用金融危机搞垮欧元。(回答一点即可)
4.扶植与控制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准确获取和练习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可知是由于其制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是马歇尔计划;“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是关贸总协定促进贸易。对于目的主要从当时的美苏冷战着手。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问题可知是问的对欧洲和国际来说,考生可以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来着手回答,政治上的欧洲主要是巩固统一,加强团结等。国际上主要是对抗美苏,促进多极化的世界;经济上的欧洲主要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国际上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可知是在地区利益上压制欧洲;“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可知是借用金融危机搞垮欧元。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可知马歇尔计划是在扶持欧洲,同时材料三四可知是在压制欧洲;同时随着欧洲的一体化加快,美国开始与其竞争开始,故也有竞争和合作之争。
高三历史如何快速提高
因为高中的历史并不是单纯的死机硬背,更需要的还是理解。要不间断的做好复习、温习。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
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
高三历史拿高分的技巧
1、不建议死记硬背。
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科目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但是有的同学即使是背下来也不太理解,导致考试的时候答不上,所以我们在背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理解记忆,分析里面所讲的内容,把各个部分的知识框架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历史题目中做讲的问题。
2、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要只是把历史学好,如果你的其他科目不好,那么你在高考中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学习历史其实是需要过程的,不要急于一时,没有任何科目是速成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一定要把主科成绩打好基础。
3、学会观察书本上的图片。
高中的历史书上的每个内容都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同学认为老师让背的才是重点,其实历史的整本书都是重点,历史教材当中是有很多的图片的,我们一定要去观察图片,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图片给你的时候,你就知道它讲的是哪课的内容,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答题。
高考前历史复习四大方法
一、回归考点,夯实基础
首先,考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学。如果说前两轮是跟着老师和月考走的话,那么冲刺阶段则应是“让我做主”,对最后总体复习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心中要有一盘棋。这是回归考点、提高效率的前提。
其次,要仔细研读考纲,明确增删的知识点,避免做无用功。再次,回归考点一定要把课本主干知识的线索理清,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一个个小专题,对所学知识争取做到“成竹在胸”。
二、关注热点,学会运用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往往从现实点问题切入,用新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学生运用已知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点问题可以是当年发生的大事,也可能是去年或今年恰逢多少周年的大事。
但关注热点绝不可舍本求末,而把大量时间用于搜集五花八门的所谓“热点”去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自身的基本技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三、消除盲点,查漏补缺
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和高考的临近,及时反思自己在备考中的知识盲点以及学法、解题方法的误区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将以前考过的试卷系统地翻一遍,特别是多看一看那些错题;如果对书上某些章节的内容总感到不熟,理解不透,建议学生考前可再多看看;对文物图片、数据、表格、地图及注释(多种观点),学生是否都能做到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前后联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四、领会新课程理念,强化审题能力,重视掌握解题方法
审题就是不能“定题”,即“这题我做过”,越熟悉的题目越要小心。因为高考试题一般是原创题,命题者有时稍微改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答案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