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

立博20分享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1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2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3

阿拉伯帝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简单说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实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了解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旧称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教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阿拉伯帝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教师讲述: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事情,如: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历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2.创立背景:(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6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国家,抵御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建立强大的国家必须团结阿拉伯民族,要团结整个阿拉伯民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使阿拉伯人在同一种信仰下统一起来,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斯兰教建立的时间、创立人及发源地及主要传教活动。

提示:①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初;②创立者:穆罕默德;③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主要传教活动——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问题思考:

(1)理解阿拉伯国家为什么是政教合一政权的国家。

提示:政教合一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国家权力与宗教的宗教权力合为一体的政治制度。

目标导学二:阿拉伯帝国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56阿拉伯扩张示意图,描述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

提示: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控制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攻克埃及,横扫北非;西南占领西班牙。

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广为传播。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灭亡。

2.教师提问: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提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目标导学三:阿拉伯文化

1.材料展示:古代阿拉伯人有句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他们的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阿巴斯王朝时期,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提示:数学、医学典籍、文学等。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三、课堂总结

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和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建立起来的阿拉伯帝国,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迅速走向分裂;阿拉伯人民吸取了境内各族人民的文化成就并加以发展,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和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自古以来,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就有着广泛的文化交往。

板书设计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独尊安拉

2.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形成

3.阿拉伯文化成就:阿拉伯数字、医学、文学;沟通东西方文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4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 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 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 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 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5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原因

教师讲解

经济基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在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就出现了一些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我们可以看一下书上的插图。佛罗伦萨当时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城市。是当时的一个手工业中心,作为一个小城市,它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2万多,拥有200多家呢绒手工工场,极盛时期工人多达3万。而威尼斯的丝织业和造船业也极为,它的商业贸易活动遍及西欧和东方。这时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遗存,容易使当地的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拜占庭帝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这其中有许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们还在意大利各地讲学,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人才优势: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二)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

目标导学二:但丁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1)●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3)●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目标导学三:达•芬奇

“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

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人,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

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

每年前去罗浮宫瞻仰这幅画的人达700百万左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问世,其它各种出版物则汗牛充栋,数不尽数。

全世界已发现《蒙娜丽莎》的赝品二百多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蒙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

1987年英国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以色列与黎巴嫩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罗马风格的别墅内,发掘到一幅马赛克拼图,图案竟与《蒙娜丽莎》一模一样,这幅画诞生于公元四世纪,比雷奥纳多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目标导学四:莎士比亚

1.传播:意大利→西欧诸国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2.成就:英国莎士比亚

(1)简介:其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2)代表:《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3.文艺复兴的意义:

(1)积极:

①精神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桎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2)消极: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三、课堂总结

(14-17世纪)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板书设计

1.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文艺复兴的内容、实质、核心思想

3.文艺成就(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4.传播和影响:积极、消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岳麓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历史岳麓版教案范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大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及课件范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大全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范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设计2020人教版范文大全

    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