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

立博20分享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1

【单元地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引言分析】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和社会--,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

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

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

【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

2、阅读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

(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

【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和民族---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材结构】

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活动1】阅读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

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冯太后改革的意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阅读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2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有理学

教师讲述:概括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主要不同点。

提问:儒学从春秋一直发展到西汉,有哪些基本“缺陷”?

教师讲述:

1、非哲学思辨。

2、非万能学说。

3、没有真正成为独尊、主流,获得不可动摇的地位。

过渡:之所以儒学会发展为理学,肯定是彼时彼刻的儒学出现了问题,没问题的话就不需要改变了。我们抓住了这3个问题,实际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学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连带理解理学到底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理学到底是什么

1、理学的内容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

教师讲述: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先天缺陷在于没有哲学思辨,先秦诸子中道家的哲学思辨做的。

展示材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教师讲述:通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在哲学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并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家伦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学》节选

教师讲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学,他们对于寻找天理的方法虽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学》这段话,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1、都更加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诚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点。

2、程朱理学的寻理过程与实践,是有先后顺序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是致良知以后,必然会知行合一。

3、双方用的都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只不过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已。

4、讲明白为什么找天理一定要灭人欲的问题。双方对待人欲的界限划分问题。

展示材料:联系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试题。

第三部分理学的影响

展示材料:一组文字和图片材料。

教师讲述:

1、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了。

2、理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力量,凸显人性庄严。

3、压抑人欲,强化等级,空谈心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张扬与活力,走向全面内敛。

展示材料:一组高考试题

教师讲述:对于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内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对高考题的新材料、新问题,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源于书,回避书;回避书,源于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有的高考试题,在教材上都是有直接或间接的援引的。理学之所以难学,难考,归根结底的根本性问题,还是在于有没有从内心真正理解这三个基本问题:

(1)为什么要有理学。

(2)理学到底是什么?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3)理学到底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3

一、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产生

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1)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光、日月星辰、天空、陆地、动植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3)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致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打击了宗教神学。

2、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二、达尔文与进化论

1、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2)他提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2、生物进化论创立的地位和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不仅是对神和宗教的极大亵渎,更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4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

1.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 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 和 。

(3)表现:采取 的政策。

(4)影响:汉朝 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2)目的:加强 ,适应 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 、 和

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 ”,提出“天人合一”和“ ”学说。

(3)提出“ ”。

3.作用

(1)对扭转 的局势十分有利。

(2)被 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很多 参与国家大政。

(2)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 所垄断。

(3)兴办 ,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 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并成为中国 的主流。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互动与展示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 稳定。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 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但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等,因此也会被采纳。

3.有人认 为,若没有汉武帝,儒学就不会确立其统治地位,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

不正确。

理由:(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汉武帝在儒学走上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但从根本上讲,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当时政治、经济上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与这一需要相适应,因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讲与点拨

1.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那么他的新儒学体系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1)思想主张: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 智、信(“三纲五常”)。

(2)目的:使统治者采纳儒家思想,让儒学在社 会和国家中获得独尊地位。

2. 自汉武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又有什么影响?

(1)原因: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汉武帝全面接受和肯定新儒学思想,采取各种措施尊儒,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基础巩 固】

1.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 D.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

2.董仲舒“一生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 派”包括(  )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2012•苏北四市模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

A.李斯 秦始皇 B.萧何 汉高祖

C.董仲舒 汉武帝 D.魏征 唐太宗

4.如图是某高校的博士们戴上博士帽,身穿博士服的合影。如今,能成为博士,是莘莘学子的追求。汉武帝时期的博士是指(  )

A.汉武帝时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 高的学问并博闻强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能力提升】

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 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董仲舒说:“国家将 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2012•山西名校联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4.(2012•浙江杭州模拟)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董仲舒 D.汉武帝

5.(2012•湖南长沙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 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 (前551~前479)        ② (前179~前104)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 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判断材料一中图①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2)材料一中图②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

(3)赏识图②中人物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

(4)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答案 (1)人物:孔子。贡献: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上 ,编辑整理“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创新发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君 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提出“三纲五常”作为人们的道德标准。

(3)不同点: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儒家学说。相同点: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原因:儒家思想的两重性,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重视和接纳。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5

1.从医之路

(1)出身: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

(2)从医:23岁时从医,10年后医术享有盛名。

(3)成为御医:38岁时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医所,后来又被推荐入太医院成为宫廷御医。

(4)编医书:经过27年不懈努力,李时珍终于编完《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

(1)内容

①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2)地位

①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②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③1951年,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各国代表,一致尊崇李时珍为世界文化名人。

[深化认知]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是一座丰碑,是中国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动植物分类法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故李时珍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清单二中国古代的农学家

会通中西的近代实验农业开拓者——徐光启

1.学术思想

(1)徐光启注重实学而淡泊功名,积累了许多农学、算学、天文历法与测量方面的资料和知识。

(2)徐光启向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有关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尤其关注。

2.《农政全书》

(1)内容:他从“农政”,即国家政策的高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2)特点:汇总历代农学成就,总结当代最新农业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从而确保了农书的科学性、开创性和先进性。

3.思想影响

(1)开风气之先的“引进西学第一人”。

(2)注重数理研究,坚持调查、实验、观察、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深化认知]

徐光启做为古代的高级官员与科学家,具有许多值的学习的优良品质:不迷恋官位,清正廉洁;关注国计民生,有济世救民的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坚定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探究点李时珍的贡献和优秀品质

[史料探究]

材料一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他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猎人请教;他先后到过湖北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采集药物标本,品尝草药,辨别药性。经过27年的艰苦劳动,终于写成了药物学巨著。

——中国医学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要写《本草纲目》,又是怎样写成《本草纲目》的。

[答案]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不少缺陷,为了纠正以往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为医生治病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与指导。李时珍刻苦钻研,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此巨著。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李时珍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一书?

[答案]潜心于医学研究,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调查研究,仔细观察;亲自栽培、尝服药物,摸清药性;良好的文学素养等。

材料三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李约瑟为什么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药物内容丰富;药物分类法先进;兼具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

[结论形成]

李时珍能够写成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原因和他的优秀品质

1.原因

(1)李时珍出生在医生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和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为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3)我国古代药物学著作丰富,尽管存在不少错误,但也不乏精华内容,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李时珍注重实地考察,虚心向药农等人请教,亲身试验药物疗效,掌握了编写《本草纲目》的第一手药物学素材。

(5)李时珍立志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编写《本草纲目》提供了持之以恒的思想动力。

2.品质

(1)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

(2)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态度。

(3)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4)不盲从古训,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

(5)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明清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发展B.城市经济的繁荣

C.社会矛盾的激化D.科举考试的改革

解析: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传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

2.李时珍为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如果为他编写的《本草纲目》配音,最合理的是()

A.“我要名扬天下”

B.“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C.“纠正过去医术的错误”

D.“入朝为官”

解析:选C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深感前人药书的错漏不当之处很多,决心编撰新的医药著作,纠正前人的错误,故答案为C。

3.从右图所示医书中无法了解到()

A.各种常用本草的品种和形态

B.中国17世纪的医药学成果

C.古代民间流传的主要药方

D.较为先进的古代药物分类法

解析:选B《本草纲目》完成于1578年,即16世纪70年代,故B项符合题意。

4.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

解析:选C材料赞美《本草纲目》所记载药物种类众多,内容详细、全面。

5.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判断能力。结合徐光启的活动可知是积极引进西学。

6.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解析:选A西方科技侧重理论探索和实验科学,中国古代科技侧重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但两者都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故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四时用药例》

材料二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年十四……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时珍晚年学尤笃,昼夜不辍,自号濒湖山人。著医案、迈所馆诗集、唐律脉诀、五脏图……传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诸书。

——光绪《蕲州志》卷三十七《艺文志•李时珍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用药的哲学思想。(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对李时珍评价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

解析:本题考查李时珍的思想与成就。第(1)问分析材料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阅读材料分析得出观点正确,并引用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顺应自然规律;天人相应整体观。

(2)正确。其研究除涉及医学、药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训诂(音训)等多种学科,足见其“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的精神与能力。

8.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材料二一些本草书中曾记载服食“金丹”可以长生不老;服食黄连、芫花等可以成仙不死。李时珍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大豆,古方称之能解百毒,但临床用之如何,并不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

——齐志勇《李时珍作科研的大师风范》

材料三理学淹通(贯通)举世惊,原来医圣亦儒生。儒生医圣兼相得,无损千秋万岁名。古道微茫久隐沦,凭空想象总非真。千秋功罪儒家说,唯物判评能几人。

——黄世瑞《儒家思想对李时珍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李时珍的“大师风范”。(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原来医圣亦儒生”的认识。(2分)

解析:第(1)问,从药物种类、药方的数量和分类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从材料二中“批评说这是‘方士谬言’”、“通过自己的试验”两个方面说明“大师风范”。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提到“理学”,可知医圣遵从理学思想,因而“原来医圣亦儒生”可以从格物致知和强调社会责任感的理学观念去认识。

答案:(1)特点:种类丰富;图文并茂;科学分类。

(2)“风范”:批判迷信;献身科学;注重试验。

(3)认识:格物致知;服务民生。

人教版新高一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高一上历史教案5篇

2021人教版高一历史优质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范文

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范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高一历史人教版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一下期历史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九课教案

2021高一历史教案最新范文

必选修一历史教案高中人教版最新模板

    4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