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

舒洪0分享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作为历史老师此时应该准备自己的教案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

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精选篇1)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意见》的通知精神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偏文兴趣班按计划完成历史必修①后半部分的教学及历史必修②的教学。在期中考试之前完成必修①的教学,期末考试前完成必修②的教学,偏理兴趣班完成必修②的教学。

三、具体教学举措

1、把握课改方向,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教材不一样于以往的通史体例,而是将历史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模块的形式编写,割裂了历史之间的联系,同时重历史史实的叙述,缺乏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及对历史史实的评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备课时力争做到深入钻研新、旧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不一样,力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构成完整而科学的历史体系。

2、群策群力,构建有效课堂

①在每周的团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教师谈一谈对本周教法相关意见和看法,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把握备课环节。

②在课堂教学上,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由学生思考或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狠抓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本事,并进行情感教育。

④每节课后由备课组教师互相交换教学心得,力争让课堂精益求精。

3、精讲精练,夯实学生基础

以《优化训练》节节练和单元训练卷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题目,经过强化训练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节节练上的题目要求大家平时完成,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单元训练卷主要用于晚自习的练习或考试。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面改。

4、在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前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四、加强备课组的交流和建设

1、切实抓好每周的团体备课,提高备课组的合力。

2、以听课、评课的方式带动全组的教学,由海江教师多讲示范课、优质课,宋小英、潘延庭教师讲实验课、研讨课,并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互评,促进组内的交流和提高。

3、由宋--教师设计相关多媒体教学课,在全组进行交流。

4、将历史教材的相关专题分配给组内的每一位教师,以一位教师为主体,并在采纳其他教师的意见和提议的基础上构成统一的教案。

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精选篇2)

一、基础知识目标

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

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

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

历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

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

(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

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

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讨论“五铢钱”为什么是天圆地方的形状?

这样子就从政治、思想、经济等各方面将权力一统于大汉天子手中,这就是大一统。董仲舒宣称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人间的主宰。“天子”一词由此而来。

(过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为后,感到他确实是有勇有谋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文治上的大一统为武功提供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国力强盛后打败了匈奴,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战,请认真观察比较一下:秦、汉的疆域对比:汉朝管辖范围大大扩张,奠定了祖国地大物博的基础。

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精选篇3)

通史概要:

古代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在学习本专题内容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或者让学生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的有关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相互交流,以激发其探究这一专题的兴趣。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民主和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代世界留给后人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

本专题分三节内容详细介绍了这一政治文化遗产:教材第一节主要介绍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特点和希腊公民的素质表现;第二节主要介绍希腊民主最为完备的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表现和评价;第三节主要介绍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及作用影响。学习本单元,要求准确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概念和主要内容,重点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课标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梭伦改革内容、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和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在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表现,明白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

(2)、过程与方法:查阅、分析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归纳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表现、基本特征、实质和评价。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评价。

教学课时:1、5课时

教学建议:

(1)、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收集资料(网络、图书馆等)、讨论、辩论、师生交谈等形式。

(2)、利用多媒体投影文字资料“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让学生先体验一下雅典的民主政治。

(3)、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所提供的资料,思考分析:

①、雅典民主制度为什么在希腊各城邦中最为发达完备?

②、简要归纳概括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发展的过程及主要内容。(君主制—贵族制—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里克利时代“黄金时期”)

(4)、对比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认识这个时代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5)、补充反映雅典伯里克利时代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制度及其特点,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的办法,让学生得出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6)、对于雅典民主制度得与失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精选篇4)

一、经济领域

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领域

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三、思想领域

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

19世纪末,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在__+以列宁为首的多数派,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最终形成了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3.民族主义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民族压迫,亚非拉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在斗争中日益成熟的殖民地人民更加注意本国的实际情况.民族主义思潮日益民族化,如中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印度的提拉克主义等。

四、国际关系

1.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到l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地区已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同时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问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2.对中国的影响

l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斗争的新__,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加速并最终__了__的清王朝,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高一必修一第12课历史教案(精选篇5)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商业城市和着名的商帮

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着名商业中心

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7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