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
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1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喜忧参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学习要求:知道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知道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了解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师承和突破,体会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重点: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归纳并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繁荣的原因。
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他们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真与创新精神。
认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如文艺复兴运动与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和异同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批判精神。
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体验哲学家理性主义的思想,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教学流程】
问:在必修I中,我们了解了古希腊历的一位“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同学们还记得他是谁吗?
答:苏格拉底。
在必修III中,我们再次接触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答:……
投影:
⒈“认识你自己”(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⒉倡导“美德即知识”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苏格拉底的徒弟、古希腊着名的思想家——柏拉图。
投影: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师徒关系
柏拉图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他家世显赫,但其青少年时期却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与战争间频繁更迭的政体中度过的。
柏拉图成年后,雅典城邦的生活开始趋于稳定,重新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局面,人们开始出席各种社交活动,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就是在一次赛诗会上相识的。当时,柏拉图带着自己的作品前去参加比赛,在举行比赛的剧场前,正好遇到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柏拉图也挤进了聆听对话的人群,听完苏格拉底的话,柏拉图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很多一直苦苦思索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一瞬间豁然开朗,他当即拜苏格拉底为师,是年,苏格拉底61岁,柏拉图20岁。
苏格拉底对柏拉图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
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因不能见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国。
投影:
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⒈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② 苏格拉底被处死刑
——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⒉受苏格拉底的影响;
⒊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8~39页,归纳《理想国》的主要内容。
答:①《理想国》主要探讨了“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这一重大问题。②一个理想国应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如果这三个等级各自恪尽职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正义的国家。③在这个理想国里,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或者统治者应接受哲学训练。
柏拉图在教育方面也有重大贡献,创办了着名的雅典学园。
投影:
阿卡德米(Academy),在这个风光明媚的学园里,柏拉图用诗意的教育感化着未来哲学王的心灵,用遥远的生命之光照亮着追索者的眼睛。在这个门上曾刻有“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的学园里,柏拉图用音乐和体育充实下一代的心灵,用数学、天文学、几何学、哲学训练未来的哲学王。在这里,公平与正义成为人类大厦永恒的支柱,恒久地照耀着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投影:
雅典学园在西方教育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朋友的婚礼上安然辞世,但学园却在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经营下,一直存续到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处于宗教目的下令关闭为止,前后长达900多年。
学园对西方教育及思想发展的影响:
首先,雅典学园是古代最早在教育目标上既体现社会功用性、又体现人文特性的教育机构,因此它常常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或者至少是大学的萌芽,现代大学中的学院、研究院有时还被称为Academy,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作为柏拉图思想的传播基地,由柏拉图倡导的“学以致用”、“学术自由”等传统直到今天还被继承,因此在历,雅典学园的地位比同类其它学园显得更为重要。
最后,学园聚集了当时希腊世界大批最有才华的青年来此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为后来西方各个门类的学科发展提供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如亚里斯多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希腊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和人才库。
投影:
柏拉图着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K?R?波普
问: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
答:哲学家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古希腊还有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
投影:
“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古希腊人的科学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古典时代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素:“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着书立说的人”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
投影:
投影:
着名学者海德格尔用了三句话评述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这句话表明并得到公认,那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就是他的一生。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与安排,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促使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高二历史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对历史的基本史观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化、文明、全球史观理解历史,世界历史能用 世界 的眼光来观察。
本学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教学任务,以及中国古代史部分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特别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岳阳县一中--届高二文科共7个班,这届学生高一会考采用开卷形式,历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学习历史方法较为陈旧。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课堂争取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帮助后进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4、注重平时的练习和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每次测试试卷的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5、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3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 ,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 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 因此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难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巴黎公社的原则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
学生阅读教材第76-78页并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和工业革命有没有联系?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向政治斗争转化,不再作为资产阶级的附庸。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同时,工人运动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的指导,马、恩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唯物史观揭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找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科学社会主义不但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而且经历史验证,是完全正确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8页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共产党宣言》的有关内容。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二、第一国际
学生阅读78页第四自然段,分析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阅读79页关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材料,概括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声援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其顶点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帮助各国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如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斗争目的由要求政治民主发展到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目的更明确,群众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巴黎公社
学生阅读79页第二自然段,分析巴黎公社成立的根源及特殊原因,指出巴黎公社出现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有必然性,同时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有偶然性。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生概括政权建设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及局限性:
巴黎公社是暴力革命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权后,建立了新兴国家政权;公社的选举公社委员会,兼管立法和行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公社的实施措施,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说明了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但同时,巴黎公社有突发性的特点,未对所有制做出明确规定,不完全等于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公社是-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大胆试验。公社的原则也是最宝贵的经验,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用无产阶级专政取而代之。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存在着旺盛的生命力。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必修三5
日本明治维新
一、导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二、日本明治维新:
八组同学演示“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地图,展示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封建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发展的落后,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
引导学生分析,内忧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注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帮助学生弄清封建领主经济的概念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几股新生力量。引导学生把握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来源,简介武装倒幕的过程。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先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本目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力量对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首先应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然后再适当地讲述它的消极影响;分析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结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讨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