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什么菜最养生

倩愉0分享

端午是非常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什么菜最养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吃什么菜最养生

端午节吃什么菜最养生

1、苋菜

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生于田间或路旁,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止痢等作用。营养学认为,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它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今天说的苋菜,首选红苋菜,以叶片大而完整、较嫩为主,紫红色较好,萎烂的苋菜则不宜选购。焯苋菜时烫一下即可捞起,防止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影响疗效。苋菜不耐久放,最好尽快吃完。短期存放可用保鲜膜包裹或放入保鲜袋,置冰箱冷藏。

2、茄子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因此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茄子性味甘寒,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因此,身体体弱,有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脾胃虚寒、哮喘、便溏症状的孕妇朋友不宜多吃。手术前也不要吃茄子,麻醉剂可能无法被正常地分解,会拖延病人苏醒时间,影响病人康复速度。

3、红萝卜

胡萝卜营养丰富,经常吃胡萝卜有易身体健康,是夏季养生的首选食物,不仅能够预防癌症,抵抗氧化,还有美容、养颜、排毒、防晒的功效,是夏日必备的“防晒霜”。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能够协助肝脏排除体内毒素,减少肝脏中的脂肪。纤维素还能帮助清理结肠中的垃圾,并加速将其排出体外。

据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每周吃6个胡萝卜的人比一个月只吃一个或更少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更低。不吃胡萝卜的人很容易中风。胡萝卜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可以抗衰老,因为β胡萝卜素还能在机体正常新陈代谢中扮演抗氧化剂的作用,帮助细胞减缓老化的过程。

4、西红柿

西红柿中富含番茄红素,它的抗酸化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活性氧的活动,抗癌能力很高呢!另外,维生素K能对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能力,可以说,是女性骨骼的救星!而维生素E则是维持肝脏机能,改善宿醉的好帮手。

水煮西红柿是女性瘦身减肥的好食材,作为早餐或者饭前的小吃,所含的有机酸能令代谢加快,让脂肪充分燃烧起来,解决便秘问题,易胖的体质也慢慢改善为易瘦。西红柿中的维生素大部分都是水溶性的,所以我们在食用水煮西红柿的时候,记得把汤汁也一并喝完吧!

5、黄瓜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常见的烦躁、喉痛等症状,都有帮助。现代医学认为,黄瓜中含有纤维素,对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泄有一定作用。黄瓜所含的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黄瓜的利尿作用能清洁尿道,有助于肾脏排出泌尿系统的毒素。

鲜黄瓜内还含有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但黄瓜偏寒,脾胃虚弱、久病者宜少吃。黄瓜很适合用来凉拌,比如黄瓜木耳、醋拌黄瓜等。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端午节适合吃的食物

1、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材,基本上全国各地的地方,端午节都会吃粽子。

2、绿豆糕:绿豆糕也是一种端午节食材,这个基本上在南方会有,北方人一般很少吃。

3、鸭蛋: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端午节还要吃鸭蛋,最少是咸鸭蛋,这个安徽那边的人,基本上都有这类风俗。

4、茶叶蛋:茶叶蛋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的地方有吃这个的习俗,例如上海。

5、鱼肉荤菜:节日都需要有荤菜,鱼肉虾之类的,都是必备的食材。

6、馄钝:馄钝可以自己家包包,在节日时候一家人可以吃吃。

端午节吃鸡蛋的意义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时都要到人间散播瘟疫来害孩子,做为母亲十分心疼,都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解救孩子。女娲就让孩子在端午节这天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这样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从此,端午节吃蛋的习俗就逐渐流传开来了。

端午节吃鸡蛋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利于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其实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人们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

端午节习俗简介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3.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5.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7.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端午节风俗活动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了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2、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餵鱼、虾。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悬艾叶、菖蒲、蒜头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4、拴五色丝线

五色线为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用来驱邪。传统做法,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69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