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攻略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节气,在今年11月22日,太阳到达黄经240°,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无积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2小雪节气的习俗及养生攻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雪节气的习俗
酿酒
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中则记载“少康作林酒”。到了商代,农业逐渐发达,酿酒的原料更加丰富,饮酒的风气也愈加盛行、商朝的器皿中,爵、“尊”、解、辈、基、壶、I&等等,都是酒器。《尚书·微子篇》记载:“殷邦方兴,沉酗于酒”“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及至周朝,周公将卫地封给殷朝的遗民康叔,特地作《酒浩》一文作为劝勉.可见殷人嗜酒之深。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礼记·月令)曾列举酿酒要点:“孟冬乃命大酋,林稻必齐,曲萦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酒官监之,毋有差贰。”所谓林,就是现在的高粱。饎,就是黍与有粘性的稻子。湛饎,是指煮稻黍为粥,等凉后再加酒曲,然后盛在瓦器里酝酿。由文中可见,当时酿造白酒、黄酒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还注意到火候、水质和盛酒器物对酒质的影响。
有种舌用酉叫作酸,人们把它当做日常饮料,卖酒的人大多悬旗兜售,量酒的器皿则用干概(即有横木的升,酒超过升口,就知道酒已经打满)).酿酒的季节,可从《诗经·国风》中推知:“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酿酒多在冬季,因农事已毕,谷物收获,而岁末祭祀报赛,酒的用途也就比较广了。
近代各地民间酿酒大多仍按照这个时间。浙江安吉人冬后,家家酿制林酒,称之为过年酒。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贮存,称之为十月白,用纯白面做酒曲,并用白米、泉水来酿酒的,叫作三白酒。到春月在其中加人少许桃花瓣,又称之为桃花酒。江山一带在冬季汲取井华水酿酒,藏到来年春天桃花开放时饮,称之为桃花酒。杭州冬月有民谚道:“遍地徽州,钻天龙游,绍兴人赶在前头。”就是说徽州人做爆竹,龙游人做纸马,而绍兴人则以酿酒闻名。孝丰在立冬酿酒,长兴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小雪习俗—腌腊肉
在我国,腌制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各个地区一直就有腌制腊肉的传统习惯,非常普遍。每到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每家每户都要杀猪宰羊,除保留够过年用的鲜肉之外,还要再留出一部分,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经过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到冬腊月的时候,也要到市场上挑选肉质上好的猪肉、鸡、鸭、鱼等带回家腌制成腊味,品品腊味,增添岁暮的温馨气氛。
小雪时节,腊肉飘香
小雪节气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每到岁末,家家户户门口或者阳台上都会挂满一提提的腊肉,香味自然是处处都能闻得到。相信很多人对腊肉并不陌生,也很喜欢吃腊肉,但却不知,这其中还有说头呢?
腊肉中的“腊”,其实不是人们常读的“la",而应该读做“xi"。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与腊肉的腊(XI)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也就是说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即“臘”,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臘”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而不读xi,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与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美味腊肉,一饱口福
加工制作好的腊肉,可以长期保存,久放不坏。腊肉看起来里外一致,切片煮熟后色泽亮丽,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而不腻,风味十分独特。现如今,腊肉成为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等地的特产。其中四川的腊肉更是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湖北腊肉则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此外,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元素,具有开胃、驱寒、消食等功能。
不过,腊肉不能多吃,因为腊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并含有大量的盐,而且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酸,所以腊肉对很多人,尤其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实在不是一种适宜的食物。
小雪节气养生攻略
一、饮食:温润益肾、清火滋润、减咸增苦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的节气,为了御寒保暖,各种肉类饮食、药膳、火锅纷纷登场。但人体常因室内供暖、穿得严实,内热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荤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甘蔗、豆腐等。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冬季的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咸味食物,以免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致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抵御肾水,滋养心气,以保新神相交,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一般来说,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和燥的功效,适用于热症和湿症食用。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莲子心,味甘而凉,有清泄之功,能清利头目,除烦止渴。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情绪易抑郁者平时一定要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红柿、红心萝卜、黑木耳等,同时也要适当吃些核桃、黑芝麻等能增强体质、益气补血的食物。
小雪养生应少吃寒凉食物,少喝咖啡、烈酒,少抽烟、少吃大鱼大肉,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同时大热、滋腻的进补品也尽量避免。冬月不可多食葱,令人发疾。
二、运动:动静结合、微微出汗、根据体质选择项目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绿色植被和红色花卉减少,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动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几率比活动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这是因为户外活动时间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缺乏阳光照射,会致使身体血液循环减慢,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对室外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很容易感冒。要预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积极运动,强健体质。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冬季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室内锻炼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不少人习惯在冬天选择室内锻炼,并把门窗紧闭,以防止寒冷空气的入侵。实际上,这样很容易因缺氧而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因此,在室内锻炼时切记保持空气的流通。
三、起居:及时穿衣戴帽、早睡晚起、通风保湿
天气转冷,感冒也进入多发季节,专家建议,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很多人认为,衣服裹得越紧越暖和,其实不然。衣服太紧太厚,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
小雪前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
在冬季,人们往往最关心室内的温度,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和湿度。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也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发生疾病。冬季室内保湿除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外也可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调节室内湿度,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
四、情志:重视“志藏”、多晒太阳
由于冬季养神要重视“志藏”,故冬天里不可像春天一般精神外露,或者豪情满怀,或者意气昂扬,而应该处于一种内敛状态,情志不可过于外达。因此,人们要尽量避免引起情志不舒,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注意保持冷静,以避免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多而伤神,进而伤及人体脏腑。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在北纬地区,不要怕冷而不外出,要适当出去晒太阳,接受阳光照射。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从西医角度说,冬季多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阳光能帮助合成5-羟色胺,有利于克服抑郁。冬季要防止恐惧心理,因为恐伤肾。要保持乐观,正面对待一切事物。
小雪艾灸养生小知识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5、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7、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8、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
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