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科普 > 节日知识 >

蒙古族有什么传统节日(3)

2018-01-02 15:01:08
|映芳

  蒙古族马奶节

  蒙古族的节日活动都是随季节而进行的。当春季来临时,万物复苏,原野披绿,五畜繁殖,此刻草原上要举行祈求五畜兴旺的祭祀活动;当奶食季节开始和结束时,草原上要举行马奶节和禁奶祭;给牲畜打戳子、剪羊毛,打鬃、撰毡时还要举行庆贺集体劳动成果的庆祝宴会。这些,就是游牧民族的传统盛会,蒙古族草原人的重要节日。

  马奶节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的蒙古族牧民过的传统节日,每年八月底举行,为期一天。这是蒙古族为祝健康、幸福、吉祥而过的盛大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主要食用奶制品,奶干、奶酪、奶豆腐、马奶等,并要杀羊宰牛,炸果子,煮手抓肉。节日前一天,把奶桶挤满,发酵,酿成奶酪,一大早蒙古族牧民们或骑马或坐勒勒车,或搭乘汽车,赶往会场。当太阳升起时,该节日的主要活动项目—赛马便开始了。参赛的全是年满两岁的小马,它象征着草原的兴旺、发达,也唤起人们对马奶哺育的感激和敬意。赛马场上,人欢马叫,气氛热烈。骑马技术高超的小伙子,头扎彩绸,腰系五颜六色的彩带,随着发令的枪响,他们催马向前,人们为之呐喊助威,取胜者将得到物质的奖励。而后有摔跤、拔河、投掷,以及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在举行马奶节的庆祝会场,正面坐的是长者,建设草原的英雄模范和旗、乡干部及应邀而来的尊贵客人,左右两边是男女牧民、儿童等,过路人也欢迎参加。会上村长向众人敬酒干杯,向受人尊敬的蒙医献礼。有的朗诵为马奶节写的诗,有的拉起扎彩绸的马头琴,载歌载舞,节日从早到晚持续整整一天。

  蒙古族过小年

  农历腊月23日,是蒙古族祭祀火神的祭火节,又称“过小年”,也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有些地区不在23日祭火。据传,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时代,一些部落在23日那天正遇敌人袭击而耽误了祭火。从此,蒙古族把祭火日改为24日。

  祭火之俗在蒙古族各部落中甚为普遍,祭祀方法基本相同。每当祭火节来临,蒙古族家家户户从早晨起来便开始紧张地收拾院落,打扫房屋等处,扫净过去一年“积攒”的所有尘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整洁有序,焕然一新。同时,还要洗测全部火灶器具,尤其要清理灶火灰烬。

  然后,要提前准备好祭火所需的干柴。

  蒙古族对火神十分崇敬,认为火神可以赐予人们幸福与财富,称三天为旧火,30天为月火,360天为年火。小年正是送火神爷的年火日子,因此特别热闹。蒙古族人民认为,火是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也是圣洁、干净的象征。它不仅给一家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还用它永恒的热情温暖着人间。因此,对蒙古人民来说,灶与佛完一样是极其神圣的。这天,要在“灶神”神完前烧香,供献牛羊肉、黄油、奶皮、糖果等食物,名为“祭灶”,全家团聚欢乐。

  晚上,把事先准备好的草或兽粪,用火点着,再从各样供品中取出一点,投进火堆。蒙古族全家老少对着火焰向火神爷祷告,名为送灶神。

  蒙古族春节

  蒙古族的年节主要是春节,蒙古族称过“大年”。古时候,蒙古族将春节称为“白节”,是最重要的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如今,蒙古族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蒙古族崇拜蓝色和白色,将蓝色代表自己民族,将白色视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白节”、“白月”,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日,搞清洁卫生。腊月二十三日以后,蒙古族就准备迎春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当年生长的公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夜,蒙古族家家户户熏羊头,煮羊蹄,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人们纷纷向老人、长辈敬“辞岁酒”,围坐火塘吃饺子。

  然后进行文娱活动,如听艺人说书等,通宵不眠。有的蒙古族在院内燃起篝火,大家向火中扔羊跺骨、羊蹄子、房塔灰、酒、羊肉等;全家老少手拉手围火转圈,边转边拍打衣裳。蒙古族男人们从篝火上跳跃,带着美酒和烤熟的羊头、羊蹄逐户向村邻致酒祝福。收礼者以同样的礼物上门致谢。之后,一家人欢聚一堂玩“沙格”(嘎拉哈)、下宝根吉如格(蒙古棋)、12道、拉马头琴、四胡,欢唱祝酒歌庆贺吉祥,娱乐至破晓。

  正月初一日出前,蒙古族在院中摆供焚香,男人们面向西南行三拜九叩礼祭天。回屋后,晚辈向长辈敬献“新年碗”(碗内装有酒或食品),祝长辈长寿。长辈以优美的颂辞祝愿晚辈新年愉快,并向幼童分发吉祥糕点,以示祝福。清晨,吃完饺子后,邻里乡亲互赠新年饭(酒肉为主),相互敬酒,祝福安康快乐。然后身着节日盛装的蒙古族人们,跨上骏马,串家走户,祝贺新年,给长辈叩头祝愿,有的还边歌边舞。蒙古族男女青年还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彼此相互追逐,气氛热烈欢乐。这一活动延续至正月十五。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454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