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上册教案

立博20分享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化学初三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1

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要点:光或火焰,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1、碳充分燃烧:

C+O2=点燃C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空气中:红热)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碳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3、硫燃烧:

S+O2=点燃S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4、磷燃烧:

4P+5O2=点燃P2O5(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

5、铁燃烧:

3Fe+2O2=点燃Fe3O4(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6、镁燃烧:

2Mg+O2=点燃2Mg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氢气燃烧:2H2+O2=点燃2H2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株)

8、一氧化碳燃烧:

2CO+O2=点燃2C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9、甲烷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10、乙醇燃烧: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常见气体制备方程式

(一)制取氧气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2O2=MnO22H2O+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2KClO3=MnO22KCl+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3、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

4、加热氧化汞:

2HgO=加热2Hg+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5、电解水:

2H2O=通电H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电极:正氧负氢;体积比:氢二氧一;质量比:氧八氢一;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二)制取二氧化碳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碳酸不稳定:

H2CO3=H2O+C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3、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CO2工业制法,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三)制取氢气

1、锌跟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2、锌跟稀盐酸:

Zn+2HCl=ZnCl2+H2↑

(实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3、镁跟稀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三、其他方程式

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的检验):

Ca(OH)2+CO2=CaCO3↓+H2O

2、二氧化碳溶于水:

CO2+H2O=H2CO3(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3、木炭粉跟氧化铜高温共热:

C+2CuO=高温2Cu+CO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木炭粉还原氧化铁:

3C+2Fe2O3=高温4Fe+3CO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加热Cu+CO2(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6、H2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气体,直至试卷冷却至常温下: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赤铁矿炼铁):

3CO+Fe2O3=高温2Fe+3CO2

8、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炼铁):

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1.铁与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湿法冶铜,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原理。)

2.铝与硫酸铜溶液:2Al+3CuSO4=Al2(SO4)3+3Cu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无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3.锌与硫酸铜溶液:Zn+CuSO4=Cu+ZnSO4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无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4.铁与硝酸银溶液:Fe+2AgNO3=Fe(NO3)2+2Ag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浅绿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5.铜与硝酸银溶液:Cu+2AgNO3=Cu(NO3)2+2Ag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6.锌与硝酸银溶液:Zn+2AgNO3=Zn(NO3)2+2Ag

(固体表面有银白色色物质生成)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2

特殊反应类型】

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

(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属置换出金属(最常见的是铝热反应)或金属置换出非金属(被置换出来的非金属应该是还原产物,而还原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属置换出非金属(常见的是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或F2置换出O2、当然卤素都能置换出S,另外C可以置换出Si、H2)或非金属置换出金属(此时的非金属必作还原剂,而常见的还原性非金属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单质+化合物B

该反应通常是一个归中到单质的反应,该单质必为非金属单质,常见的是S、Cl2、N2。

(3)单质A+强碱→两种含A元素的化合物

该反应是一个碱性歧化反应,单质A通常是X2或S;

(4)单质A+单质B→化合物C;C+单质A→化合物D

综合以上两个反应,可知A、B两种元素可以形成C、D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种元素有变价。若有变价的元素是金属,则必为Fe;若有变价的元素为非金属则该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别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种物质分解得到两种以上产物:

常见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种物质化合得到一种物质: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电解类型(惰性电极):

生成两种产物:电解质分解型或电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种产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氢生碱型。

生成三种气体:电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与化工生产有关的反应:

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业合成氨、氯碱工业、硫酸工业、硝酸工业、玻璃工业等。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3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3)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4) 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练测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

3.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灭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深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水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网络搜索,查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准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索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方便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具体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此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育资源了,《校园主页》上有《湖北教育网台》和中央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相关内容。我设置的《同步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告诉学生,生产纸需要很多木材和水,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尽量减少纸的使用而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如这次的练习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给老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只强调个别化学习是不够的,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与校园论坛的链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的空间。

在学习中,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多听几遍,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深入地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学生反而能更主动、更快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学生作品制作: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部分学生是很难实现学习目标的,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了任务:(一)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关于家乡、学校水污染和用水情况的调查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二)分小组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制作一个学生作品:学生网站、演示文稿、化学墙报(选其中的一项)。素材来源于网络搜寻和社会调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既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对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在校园内张贴化学墙报,邀请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学生的社会调查汇报,观看学生网站和演示文稿的展示,向全校的师生进行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5、总结评价:

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设计理念

设计这堂课,主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使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程度。另外,我想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及设计方案5篇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

《元素》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初三年级上学期化学教学总结5篇

初三化学片段教学设计5篇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021

《原子的结构》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教学计划2021

关于九年级上化学教学计划与实施5篇

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计划上册

    6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