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理解
化学学习要注重总结,高中化学有一些我们必须记住的知识点,我们必须做好积累,才能更好的提升成绩。关于学习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推荐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理解1
1计算中的守恒思想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结合,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在配制或稀释溶液或浓缩溶液(溶质难挥发)过程中,
溶质的质量不变。
利用质量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质量守恒法”。
化学计算中的物质微粒的守恒思想
是迅速解答计算题的利器,
理解了“质量守恒法”、“原子守恒法”、“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举一反三soeasy。
2
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
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1.原理:
化学变化中某些物质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有关计算的一种方法。
差量法的实质是借助教学中的“等比定理”,
把有增减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式,
即:
a︰b=c︰d=(a-c)︰(b—d)。
2.解题:
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
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
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3.类型题:
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
关于溶解度的溶解或析出晶体的计算、
有关气体的化学平衡计算、天平平衡的计算。
4.注意: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
均可能找到一个或多个有关量的差值,
因此运用此法解题时,必须仔细分析题意,
理清思路,选好有关物理量的差量。
3
“建立模型”法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中学化学重要的一个基本理论知识,
它指导着后面章节中的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
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内容,
经常和其它知识综合在一起考察。
由于化学平衡内容抽象,
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
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建立具体的思维模型,
会使问题简单、明了化,
这种方法称为“建立模型法”。
包括:
用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用于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
用于转化率变化的问题;
利用“三行式”解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
归纳与演绎--等效平衡
4
化学反应速率中的“控制变量”法
化学世界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都是错综复杂的,
并且被研究的对象也不是孤立的,
总是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
因此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
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研究对象时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
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
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思想。
控制变量思想
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以达到明确各因素在实验中意义的目的。
实验法优于观察法和描述法的地方就在于
它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这实际上就是控制变量思想的重要体现。
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时,
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
故为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均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时,再进行实验。
因此,变量控制思想在这部分体现较为充分,
在高考题中近几年也考查较多,
且多以探究型实验题的形式出现。
这类题目以实验为研究手段,
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课题展开研究。
尽管涉及因素较多,有其复杂性,
但仍然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5
电化学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1、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电解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3、可充电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特殊情况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注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改变会引起离子放电顺序的改变,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改变,有时可导致离子放电顺序的改变。
(2)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改变会引起电极正负的改变,
在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金属作负极,
但当电解质溶液发生改变时,较活泼金属就不一定作负极了。
(3)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改变会引起电极反应的改变,
一些电池若改变其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虽不会改变电池的正负极,但却改变了电极反应。
6
常见物质的制备基本思维方法
包括
易水解的盐酸盐的制备
海水的综合利用
溴、镁、从铝土矿到铝
氨碱法和侯氏制碱法、氯碱工业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理解2
类型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万能模板】
步骤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步骤2:分析化学反应的遵循的原理和本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判断。
步骤3:通过举反例,验证各选项是否正确。
类型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对有多种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反应的顺序问题,按“强先弱后”的原则来书写或判断,即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优先发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弱的后发生反应。一般说,氧化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能够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万能模板】
步骤1:认真审题,首先看离子反应哪些离子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给参与反应的离子按氧化性或还原性排队。
(1)常见物质氧化性顺序: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
(2)常见物质还原性顺序:Mn2+<cl-<no2<no<so2<br-<fe2+<cu<i-<h2<fe。< p="">
步骤2:离子按照“先强后弱”的原则依次反应
(1)常见离子氧化性:Fe3+>Cu2+>H+>Fe2+
(2)常见离子还原性:I->Fe2+>Br-
步骤3:根据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电子转移守恒定律配平离子方程式。
类型三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复分解反应,按“以少定多”的原则来书写,即以量少的反应物(离子)确定量多离子前面的系数。关键是要判断不足的物质是什么,以不足的物质完全反应为根据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成离子方程式,防止出差错。一般书写量不足的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其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
【万能模板】
步骤1:审清题目,明确有哪些离子参加反应,哪种反应物用量不足。涉及氧化还原的离子反应,还要根据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步骤2:按照不足量的反应物离子配比书写离子方程式。
步骤3: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最后检查气体、沉淀符号、反应条件等。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理解3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这方面还可以参考高一培训材料中的内容。
2、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大纲和新教材、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