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
"即使长大后的世界不像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我也要勇敢去面对。这是我从这部电影感悟出来的道理。"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欢迎阅读。
《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1
沈光耀的一生赚足了我的眼泪,他的忠孝两难与一心为国为人民牺牲的全部,我都为之动容。不论是他与母亲间的舐犊情深,还是为国赴死的慷慨大义,都让我看到了那一代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在所不惜的英勇情怀。沈光耀意识到参军并非为了别人眼中的虚妄荣光,而是为了维护世间正义,维护自己心中至关重要的真理。他本可以平稳地渡过一生,却因血脉里的风骨用生命挑战人间的险恶,逆水行舟,直击猛流。
“妈,对不起,对不起……”他的脸仍然挂着伤,鲜血从伤口上流出,双眼的血丝与泪水融合在一起。长时间的奔波与抵抗,使他看起来疲倦不堪,但他的双手依然选择赴死,选择保卫祖国。他紧握住手中的方向盘,架着战机坚毅地奔向日本敌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微笑着说:“回家了。”是的,他终于回家了。这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相互融合,凝结成了一种华夏儿女独有的情愫。沈光耀是当时中国少年的一个缩影,英勇无畏、精忠报国是他们的标志,生于一个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年代,肩上必然多承担了一份重任。尽管他们身处阴沟,但他们仍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次挑战巨人……沈光耀弃笔从戎,代表的是青春的盛放。这,就是年少有为,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而当战友把沈光耀慷慨赴死的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更多的是选择理解他、包容他。忍受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的同时,还像关心着儿子一样关心着儿子的战友,这也是作为一个英雄母亲,该有的光辉形象。在琥珀色的灯光下,两碗冰糖莲子腾起氤氲,秋衣暖情都被熬进了碗里。一股酸意从鼻腔冲出,这样一位伟大而宽容的母亲,又怎样不叫人心疼?
纵观现在的中国,“温室里的花朵”正在无数双温暖的手中悄然成长。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殊不知外界的险恶与残忍,渐渐地,他们越来越贪图安逸享乐、胆小退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联想到沈光耀那个年代的青少年,这鲜明的对比使我不禁颤栗起来。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这个年代的主人,使祖国更加强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彻底挣脱父母温暖的怀抱,坚毅地走上属于自己的冒险之路。在貌似平淡安静的生活里,寻找自己精神的高峰,期间要经过无数次冒险、无数次迷失自我与找回自我、无数次打破平衡与重归平衡。多少人汲汲一生,就是为了寻找那从小就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朴实无华?而我们有着年少的资本,本就是朴实无华的原形。
招飞行员的军官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其实每个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需要。
若无一腔孤勇,何以面对人生?世界很大很复杂,也许我们做不到像沈光耀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永远不甘平庸的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与其像某些人一样在每一瞬间都想抓住些什么却终无所获,不如做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用一生的热情幻化作绚烂的景色,照亮我们苍白的灵魂。
我之青年,逆水行舟、直击猛流;我之青年,脚踏实地、心怀远方;我之青年,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2
《无问西东》里面还讲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上课的一些历史故事。
说实话,汪老师并不是资深的电影控,我能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部文艺电影,是缘自对这所中国百年名校的敬仰而去的,实事证明,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立意之高,底蕴之深厚,是最大的看点。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超级棒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文人的风骨,国难当前,大学教育的担当,故事主要运用四代人的故事,架构起清华大学精神的传承。影片中折射出来的大学精神,教育之根本,是汪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一个国家,强不强大,重在教育的发展。作为清华名校走出来的的学子,更是要胸怀天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晓松曾说:“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人才,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无问西东》采用四重叙事手法,构思别致。四段故事,人物主角都是清华毕业,纵横交错、情节上跨越时空,每个人物都足以给我烙下深刻的印迹。
无论是一部电影作品、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只要你用心去体会,都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将这些体会提炼出来,就会有更多收获。《无问西东》给汪老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做人一定要真实,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要听从内心的想法。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一位富家公子沈光耀(王力宏演),他考入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他的家人希望他在这所名校好好读书,不要想着报国不报国,要按照家人的意愿,顺利读完大学,然后结婚生子,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平静的过完一生……可是,在面对自己上课的大学被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时,他在孝道与报国从军之间纠结,当他看到流离失所的民众和死去的同胞,这位名校高材生听从内心,毅然从军。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想必,做为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都会理解沈光耀的做法。
另一个人物吴岭澜,英文成绩第一,而物理成绩却落在了“无列”,他一时迷茫不绝,还是想跟风学自己并不突出的理科,因为他认为学理科有出路。当时,他清华大学老师让他转文科专业,且这位老师的一席话,说出了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根本意义,他让吴岭澜要“真实”,不要被现实给左右了,要听从内心。这位民国大学老师提到,真实是什么?真实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电影中这段大学老师对学生的谈话,告诉学生,做人不必客意去迎合,不随波逐流,要听从内心。汪老师特别欣赏这一番话,有时我们就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整天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从而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坚守自己的人生方面,从容笃定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无问西东,不正是我们当下浮躁的社会所欠缺的吗?
汪老师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魏晋风骨」,竹林七贤他们至真的性情,不就是活脱脱的“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吗?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大文学家。当时,司马昭大权独揽,权倾朝野,他曾想拉拢嵇康,但是,嵇康在当时的政治争斗之中是倾向曹家皇室一边的。对于司马昭他采取不合作,不给面子的态度。因此司马昭特别忌恨他。
嵇康和山涛本来是好朋友,但因山涛结交了司马权贵,嵇康一怒之下,写出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这种「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做法,为世人所敬仰。后来司马昭还是容不下他,要除掉嵇康。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弹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嵇康身上的真实,就是魏晋风骨最典型的代表。《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也让汪老师隐隐约约找到了这种文人风骨,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觉醒。
当汪老师走进历史之中,稍有风骨的文人身上,似乎都有着「真实,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的一面。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还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边的树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功名。这些人在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保持气节,听从内心,不必客意去迎合别人,不随波逐流......这些或许也正是百年名校清华的精神,具有这样人格的人不得不让人敬仰!
走出影院之后,汪老师在想,眼下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正是给人以从心里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的情怀。
活在当下的我们,能用心去触之摸之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电影中传递的这些人文精神真的让人流连,让人铭记,让人神往……
《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3
“如果提前了解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人生的路上,有那样多的岔路口,考验与磨难,要我去选择,去经历,去承受。愿我能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电影《无问西东》很是触动观众心灵。影片围绕四代命运相连却遭遇不同的清华学子展开叙述。其中,沈光耀,抉择于从学与当兵;李想,执着于远赴边疆与守护真相;而张果果则是困惑于商业欺诈与“爱心绑架”。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他们各自思索着生命的意义,最后勇敢地行之所行,爱其所爱,做到了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最具勇气与魄力的沈光耀。
“华北之大,早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国破民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沈光耀奋然挺身志愿参与空军。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问讯便赶来劝他:“我们想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而你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那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人生短暂,父母渴望我们能够把握这仅有的时光去真正的活一遭。谁舍得亲生骨肉战死沙场!当战争将生死的残酷血淋淋的摆在他面前时,他迷茫了,在对母亲的孝和现实的残酷之间不知所措。终于,他放下了小家,担任起时代的责任,挽救国家于为难之中,拯救民族于紧迫之时。是的,他不能无视昆明的炮火轰击,不能对周遭朋友的死去不痛不痒,他能做的就是担起他所应担的责任。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用行动践行了这些,是令人敬佩的。
我认为最真实、坚守本心的是张果果。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今天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商业圈都存在着各种欺诈行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一张薄纸,随时便可被捅破。来京生产的四胞胎成了商业斗争的牺牲品。生意告吹,四胞胎便渐渐被人遗忘了。可眼看产期将至,责任重大,张果果毅然决然地为自己的“爱心”买单。但在事业与生活中经受的欺骗和上司的不断暗示,他迷茫了,如堕烟海,不知所措。一次次地从梦中惊醒。最后,他坚定了自我,做好了所有准备,完成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他知道,这份爱心是不能用钱去衡量的,他要守护这份无暇的爱心。内心没有了杂念,才能勇往直前。
不得不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年轻的日子就这么多。韶华逝,流无知。当你回顾此生,在生命最青春光亮的年华里,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时期,做出遵循内心的选择,无悔与坦荡地活着,这已是足够珍贵一生的了。尽管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愿你在迷茫时,记起你的珍贵,坚守你的本心,去抵抗恶意。坚定地走吧,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4
今天终于走进了电影院,看了一场不期待的电影。这学期有几个电影一直想去看,苦于北京的电影票太贵,一直都没去看,直到电影已经下架!
去看《无问西东》,真的是因为时间适合,然后是章子怡、张震。以前只是喜欢,看了电影之后真的是为章子怡的演技点赞,然后张震变成了男神,看《绣春刀》的时候没发现他这么帅,而且出现的时候也总有胡子,电影里的角色很干净。
提前搜了一下微博影评,只注意到说是清华宣传片。但是进电影院一个半小时还没看懂这电影是什么意思,四个不同的故事,毫无关联的放在一起。直到最后才明白,这是四代清华人,他们之间都有联系,从黄晓明的一句“世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开始,终于表明了四个故事的关联。陈楚生那段没怎么看明白,出去接了个电话,联系不起来他与另外三个故事。
第一个镜头便是陈鹏(黄晓明)、王敏佳(章子怡)、李想,这个故事算是承上启下的。三个人,相同的背景,一起长大。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当陈鹏看到理想握着王敏佳的手臂时,毅然决然的选择服从清华大学的安排,去秘密的基地搞科研,而李想为了能去支边,选择无视王敏佳的被误会的境地,明明是两个人一起做的事情,而李想却因为自己的梦想选择逃避。电影中有这样的一幕,李想在做支边演讲,接受着大家的崇敬;另一边王佳敏却在遭受批判,接受大家的指责,当她听到李想说要与腐败分子划清界限时,竟笑出来,是嘲笑还是坦然的一笑。然后就是遭受一群人的痛打,血流不止,这时候陈鹏从基地赶回来抱起已经没有呼吸的王佳敏,这个时候没有哭,真正让我心酸的是,陈鹏为王佳敏掘好了坟墓,雨一直不停,浇醒了意识不清的王佳敏,两人紧紧拥抱,到这一刻,眼泪终于控制不住。
让人心寒的是,那些旁观者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打她”,便真的要活生生打死一个他们所听到的道德败坏的人,并不真的去想是不是有所误会。人的情感往往不受控制,也总是喜欢随大流,尤其在那个年代,好像不随大流就说明自己也是不正常的。后来起头的那个妇女发现王敏佳没有了气息后,回家后一句话也没和自己的丈夫说,便跳井自杀了。
接着便是沈佳耀(王力宏),一个富家子弟,生在战争年代,怀抱着保家卫国的梦想。他与只问初心是最贴合的,他本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本可以平淡的过一生,却选择去当兵,本来被母亲劝服,但后来日军的轰炸,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当一名空军。
战争年代多英雄,那个年代男生热血报国的心志在这个时代已无体现,现在当兵大部分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四个词在我们这个时代同样适用。
哦哦,对。电影里第一幕是张果果(张震),在职场的竞争里,做了替死鬼。在自己新人上司A的时候,却反被上司坑。另一为上司B请他一起对付上司A时,只说了一句话“这件事情我帮不了你,我和他们不一样”。
还有一幕是张果果帮助了一个四胞胎的家庭,却因为上司B的劝告,拒绝了与四胞胎家人的再次见面,害怕被那家人一直缠着。后来被警醒,选择只问初心,无问西东,与那家人再见面之后才发现:原来他们不是索求更多的帮助,只是想要送他一件礼物。真的是人心叵测,获得越久,经历的越多,就越不纯粹。总是以最大的坏意去揣测他人。生活中我也时常这样,不知道别人是好意还是坏意,总是选择相信是坏的一面。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黄晓明和章子怡的故事最为印象深刻,能体会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不易,踏踏实实搞科研也要秘密进行,且不能与外界联系。只要有一个错误,他们会把一连串的不正确联系在一起全都强加在你身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至于电影中的四个故事怎么联系起来的,还是去电影院观看吧,不过有点尬!!如果去看的话一定要看完整个电影,结尾有彩蛋。
看完整个电影,觉得好遗憾,自己没能经历过如此印象深刻的大学时光,也没有赶上那一时代踏实做科研搞研究的氛围,也遗憾自己始终与清华等百年老校无缘。只希望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可以踏踏实实学习,心无旁骛。在生活中尽量做到”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有感范文1000字5
女儿提起电影《无问西东》,说挺好。
她认为好的,我则无疑。很多电影都是她看后推荐给我的,比如《梵高传》《驴得水》等,事实证明,她的鉴赏力、思考力在我之上。何况,我俩之间,一直保持“奥迪”的亲密度——四个零:交流上零障碍;思维上零距离;感受新知零差距;读书讨论零隔阂。
时尚说法,“姐妹花”,不是塑料的。是瓷闺蜜。
有时感慨,生命真是充满玄妙: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肉儿,长着长着,就成了自己的知己。这就是上苍给予“母亲”伟大时,馈赠的意外之一吧。
接着说《无问西东》。
“我没看过,只听一个文友说,不太好。”
“也许,他们对快闪般的镜头和叙述方式不适应吧。这是青春励志片。需要用自己的积累,重新DIY一下,张力无限。”女儿站在我的书架前,接我的话茬儿。随后,她快速地从抽走《西南联大行思录》。
小年这天下午,女儿请我看了《无问西东》。这可是她第二次看了,我确定陪我观看约高于电影更吸引她后,深表谢意。我内心里还是有点小确幸的,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我也算霸道,“抢”了他的小情人儿,主动请我观影,且还VIP“包场”。
第一次被请VIP,不大习惯哩。影院里的沙发椅子,蛮大蛮舒服的,“电钮”一摁,下面的沙发呈上脚来,瞬间变成一张软软的沙发床,我赶紧又调一调,变成最舒服的坐姿。这要是搁小时候看电影,就是村长级的佳座了,就是村长吧,也只能是在“滋拉滋拉”响的放映机后面,他要等着放一会儿后,宣布“耕地上肥”重要通知的。
小时候还真做过看电影的梦:一个屏幕前,我一个人的小板凳随便坐,放映时没有“假演片”。(每次电影正片开始前放的宣教片)而此时,做梦梦不到的事,实现了,比梦精彩上千倍。
来说《无问西东》。
场景快闪式推进。清华校园,西南联大校园;烽火战场、现代商场交叉变换。但主线是清晰的。像片名一样,《无问西东》出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换言之,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影片时间跨度大,从1920年代到现在。空间跳跃宽,几个场景并行推进,可谓纵横交错。别具匠心的剪辑手法,穿越百年中国,实质是展现四代人青春的迷惘和向往、信仰和自由以及勇敢等等。
往窄点说,把它当作水木清华百年兴衰的一个记录片,更好看些。
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观影模式,着重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年代的年青人的群塑。人物没用原名,但故事都是原型,需要动用你的原始积累来组合。甚至一个场景就是一个人物的剪影。说个例子,在敌机的轰炸声中给学生上课的和“静坐听雨”的教授们,都确有其人,只不过在片尾里呈现名字,或更准确说,这些大师早已深藏于我们的精神领域里了。
大屏幕前的我和女儿,神情专注。电影大约进行了20分钟。忽然,进来两人,身影清晰,正值青春年华的模样儿。
“看来咱不是包场啊,这时才来的。也是看第二遍的?”我冲女儿嘀咕一句。
只见那俩“青春年华”直奔我们来。
“不会这么尴尬吧,我们坐在他们的座号上了。”女儿有点不自在。
我伸手抓起了包,准备起身让座。这当儿,俩青春年华,一个打着小手电,一个手拖餐盘,走到近前。“贵宾,这是本场赠送你们的两个甜桶冰淇淋,两桶苞米花,请慢用。”我连说,谢谢,谢谢你们。
忍到她俩走后,我与女儿悄悄大笑,女儿说,VIP以前她也看过的,没见过这种形式的被贵宾,可能过小年的缘故吧。
笑过之后,《无问西东》也来到了泪点,多是被西南联大校园里的场景打动,更有王力宏主演的沈光耀,家训在耳,毅笔从戎的果敢,以及他在战场上撞击敌机、敌舰牺牲的那一时刻。这个人物原型,应是就读过清华大学的沈崇诲。
影片结尾,不是花絮,而是再现影片场景,里面加上人物的姓名,大多来源于西南联大的师生。我也懂了,女儿为啥回家后直奔《西南联大行思录》了。
“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
这是影院灯亮起来后,停在大屏幕中的“主题”。女儿提醒我,你是最珍贵的。
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在女儿眼里,我是最珍贵的。而,我这个做女儿的,在我心里妈妈也是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