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10篇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里,有一个人令我印象最深,那就是尼摩船长。别看尼摩船长平时冷酷,但他的内心还是善良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一
我看了一本书,叫《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好看。但其实也只是“我”和一位叫尼摩的船长的海上大冒险。虽然他们有遇到很多危险,但是他们勇往直前,这种表现值得我们学习 。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懂了很多,比如说勇敢、坚强、平静。每个人都要相信别人,相信自己,那怕是现在的你。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二
读了《海底两万里》后,我被哪潜水艇所吸引,其实我也想和尼摩船长以及阿龙纳斯来一次海底旅行。
当我读到他们在冰块里被困住时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当时他们充满了二氧化碳,只有在外面凿冰时才能呼吸到一点新鲜空气……最后尼摩船长驾驶着鹦鹉螺冲出了冰块,呼吸到了新鲜的氧气。
《海底两万里》很好看,也很刺激。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三
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好看。
这本书讲的是“我”和一位叫尼摩船长的海上大冒险的故事。在故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但是他们仍旧勇往直前, 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很多,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上也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勇敢、坚强、平静地面对,那一切困难都会被我们打败。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四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不仅写得夸张动人,还有科学意义。更惊人的是他写的故事,在21世纪也不足为奇。在凡尔纳年代,人们还没有发现水中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没有的情况下,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成功塑造出鹦鹉号潜水艇,并在25年后,人类制造出真正的潜水艇,与小说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
凡尔纳的作品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凡尔纳的大多数小说都描写了科学幻想,但是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五
暑假里,我用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内德·兰德、孔塞伊、阿罗纳克斯先生跟随尼摩艇长在海底的奇妙旅行,险象环生,同时还看到了许多海底生物,非常有趣。在路途中,阿罗纳克斯教授宜兴热门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的奇遇。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但读的时候又感觉很真实,引人入胜。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六
《海底两万里》主要写了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发现了“鹦鹉螺号”潜艇,却和仆人孔塞伊和捕鲸人内德。兰德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这里,做了海底两万里的海底旅行。在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危险,千钧一刻。经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罗纳克斯教授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然和大陆有联系,并用海地的财富支援大陆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看完这本书,我非常的赞叹。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七
我又开始读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我先读了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怪事。事情是这样的:不久以前几艘轮船看见了一个“庞然大物”,形状像纺锤,身体细长,有时发出磷光,它比鲸鱼还大,行动非常快。
科学家分析这个东西只有200英里长,其实它有1英里长,3英里宽,几天后,许多人都看到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八
这几天我读了《海底两万里》。
知道了,海洋里有一个不明的巨大物体,那个巨大物体摧毁了好几艘在海洋上面的船。纽约邀请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先生,乘坐“林肯”号去调查那个不明巨大物体。然而,出乎意料事情,那个不明巨大物体却是一个无人知晓的潜水艇!那个潜水艇叫“鹦鹉螺”号。而且被“鹦鹉螺”号的俘获,后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这是一次神秘的旅行?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九
我这几天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这本书讲了1866年,海上发生了无法解释的怪事,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个“庞然大物”比鲸大得多,行动也比鲸迅速。看到这里,我心里充满了疑问,那“庞然大物”到底是什么呢?带着疑问,我废寝忘食的看完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勇敢的人值得我学习,他们分别是康塞尔、“我”、法拉古船长、尼德兰、阿龙纳斯先生。他们加入了林肯号远征队,齐心合力清除独角鲸的船队。最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所谓的怪物就是一个很大的潜水艇。
这真是一本有趣又好看的书。
《海底两万里》小学生读后感100字范文十
今天我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让我深受了很大的打击。
这本书里面讲了海底的很多神秘事情。还讲了很多怪事。1866年的海上怪事,据说很多居民在大海上航行,却接二连三的失踪,最后他们派水手把这个庞然大物抓住了,它是一条大鲸鱼,当时抓他的时候,它奋力抵抗,还把船击沉了。
这件事后,他们又遇到了很多心烦的事,还有水下的生物。
这本书我还要让你们多看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