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

文轩0分享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预先进行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篇1

一、设计思路与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__年版)》“教学评价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地理学科应注重问题式教学,将碎片化、零散化、无结构的知识整合成具有逻辑性、关联性的,结构化的线索并应用于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思维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以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与程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贴近现实并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依托的情境应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落实。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地理知识与技能,并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依托该教学理念,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进行了问题式教学的探讨及反思,以期能促进问题式地理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发展。

二、问题式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设计

本节课例的核心问题是:“淘宝花乡——江苏沭阳的出路在哪里?”问题链包括“沭阳成为花乡的基础条件是什么?”“沭阳是如何形成以花木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的?”“沭阳花木业如今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最终要解决“江苏沭阳的出路在哪里?”的问题。该核心问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因地制宜为某地区农业发展出谋划策”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性、动态性、发展性的地理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

沭阳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也是我国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优质驯化过渡地带,自古就享有“花乡”美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地域优势,沭阳花木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沐阳也成了全国知名的“淘宝花乡”。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商平台售卖假货的负面评价的影响,沭阳花木的市场信誉受到重挫,消费者也纷纷对沭阳花木失去信心。淘宝花乡——沭阳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

(三)教学过程

三、总结与反思

问题式教学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学方式,问题与情境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发现未知并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从而顺利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进行了问题式教学的尝试,为地理课堂采用问题式教学提供参考思路与方向。同时,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首先,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应该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水平为基础,不能难度过大,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障碍,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会使得学生失去继续探究的动力。同时,问题的设计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本案例中,沭阳花木属于农业相关知识,学生平日也能接触花木盆栽,此类生活化素材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另外,所选择的问题应该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待解决问题,如沭阳的花木产业面临市场失信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真实的问题能提升学生的共情力与参与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其次,核心问题及问题链之间应该是主次或者总分的关系,而问题链则要体现层层递进关系。只有主次分明的问题设计,才能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嵌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得核心问题贯穿整节课,从而形成一个连贯、有机、系统的课堂结构。若问题链连接过于松散,容易造成课堂过渡生硬不自然的现象,或者会导致核心问题只被用作课堂的导入素材,与后半节课堂联系不密切,从而不符合问题式教学以问题情境贯穿整节课的要求。再次,情境作为问题的载体,其设置应密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勿使得课堂陷入情境中,造成课堂结束后学生只记住教师教授的情境案例而并未达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换言之,教师应该“为教学而用案例”而不是“为用案例而教学”,案例与教学目标这两者的关系需要得到正视,否则将无法落实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在本节“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在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应注意及时总结并强调落实对应的知识点,如解决“沭阳成为花乡的基础条件是什么?”问题后要及时强调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应用了“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背后隐藏着的本质的知识与技能,切勿停留在材料表面。最后,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多元化的,不同的课程标准、不同的课程要求下采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因课制宜”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式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在所有的课堂中都追求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此类课由于跨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理论性较强,便不适宜将所有的内容纳入一个案例中,教师应该理性对待问题式教学,切勿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性而走向极端。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篇2

教学反思行为,如同教师的研究、示范、指导、应答行为一样,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全部教学行为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特征行为。教学反思有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适度地调控,使不尽相同的学习过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学反思是教育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改的客观要求。那么,教学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径,应当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系统论认为,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有一段距离,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二、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能否处理好抓双基教学与引导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一方面教师应通过精心挑选教育内容,严格设计教学方案,抓好双基教学;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某项知识技能不是终极目标要求,关键要看他们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分析下列变化过程入手展开探究活动: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就越小,表示的内容也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就越大,表示的内容也越简略。②若需要一张内容详细武夷山市地图,则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则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师生共同走出教室,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学生]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画地图(教师适时地引导);

[教师]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

教师点拨探究思路后,设计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图、做地图制作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等都让学生自主去尝试。这样一堂课中,由于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过程始终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学生探究结果与预计有偏差,其知识掌握也有疏落,但在这种类似科研的情境中,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时应当明确,双基考察更要关切研究性学习背景下能力与方法的评价,而非简单追求知识和技能掌握。当然,研究性学习因其侧重于综合实践,所以运用时也当有所选择,一般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当是对地理学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

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关系问题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他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阶段,以低起点小坡度激励学生参与多元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使知识技能学习掌握的各环节在功能维度、要求维度、实践维度中找到相应位置。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是否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这个大氛围中进行,这是亟待引起的问题。实践表明,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两成涵义:“活”包涵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活动的生成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过程。“活”与“动”被激活与否,是教学反思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尺度。

四、合理的教学反思源自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信息论表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馈信息等随教学进程不断调谐整合,确保教学系统信息转换流畅并且流量适中。教师能够且应当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中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进行教学反思。要准确捕捉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就要__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和原则,除了知识性评价外,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评价要多样性、多元性、综合性,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要快捷捕捉某一章节或片段的教学反馈信息,采取形成性评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提出问题及时、管理调控及时等优势。实施形成性评价可尝试以下方面入手:①随时提问供学生单独或集体回答,评价他们听课情况及口头表达能力。②根据教学目标预设形成性问题供学生回答,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③实践中密切注意学生操作过程,看方法步骤正确与否、反应敏捷与否、有无创新意识,评价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实践表明,进行教学反思之前制定恰当的评价目标,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是必要的。一个好的评价方案一般涵盖以下层面:一看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积极性高低;二看学生上课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性如何,地理学习能力如何;三看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实践或实验活动动手能力、速度如何,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创新能力;四看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STS关系等。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篇3

大家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用心创设贴合教学资料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料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对这些状况,自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心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带给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用心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构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我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潜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潜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一样角度培养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带给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潜力和应用潜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潜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用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

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角的分工应细化,个性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我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贴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篇4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区域地理教学,对于必修班来说如同鸡肋,厚厚的一本书,繁杂的知识点,众多的案例,但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分值却最多占到10—15分左右,真是舍也不是留也不是,又因为面临学业水平测试,课时紧,必修一二的复习要占用大部分时间,因此一直以来必修三的教学如走马观花,上课划划重点,督促学生背记,这种方法往往在考试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每一轮教学之后,将自己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地理教学更宽广的社会实践角度回头看总觉得非常遗憾,长期以来,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是在应试的被动条件下形成的,简单的一轮轮的重复或沿袭,一切为了成绩而忽略了新课标地理教学的新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怎样才能在紧张的应试大环境下,让学生能系统学习区域地理,增长实践应用能力,又能在学业水平测试考出好成绩呢?

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两句话似乎特别适合区域地理的教学,因为区域地理的内容涉及生活、生产、社会文化现象等诸多方面。

一直以来自己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忽略了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今后教学中应该改变一言堂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关注学生的经验、选取生动的区域活动案例,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2、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最优化,探究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生搬硬套统一的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情况,确定具体的细致的教学分解目标。例如在区域整体性特征的教学中,以前是使用教材提供的厄尔尼诺现象为教学案例,学生本身对厄尔尼诺现象就很生疏,以此分析整体性更不知从何着手,本轮教学中我采用了西北干旱荒漠环境的特征成因,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分组讨论研究后,总结概括出因为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植被具有耐寒特征———河流短小水量少———土壤肥力低等等,由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影响、制约概括出区域的整体性特征,课堂生动活泼,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效果很好。

3、课堂教学失误的反思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我尽可能做到及时反思失误,引以为戒。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可以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示。通过一轮轮的教学反思,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而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这样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地理世界地形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从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来看,由于设计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既能紧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得出相应的结论,且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学习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讨论基本上能利用所学知识解析地理现象,而且小组的交流 , 使那些个性相对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也能很容易地进入交流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节奏的调整,提高参与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然而,由于我把学习小组人数定为6—7人,致使小组讨论时无法做到每个小组成员很好地进行交流,学习小组大多仅限于本组内的讨论、交流。与老师间的交流、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较少,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摸索和加强。

“神奇的厄尔尼诺”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展开课堂交流、讨论,但从各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来看,各小组都能认真地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有的学习小组甚至关注“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学习效果还是较令人满意的。

    70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