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知识
在行测考试中,常识作为一种必考题型。而大家在做这部分题目时,由于题目难度相对较大,而正确率却得不到保证,进而会影响到整套行测试卷的完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知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元——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理黄河。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汉武盛世: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史称“汉武盛世”。
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开皇之治,是指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拓展:行测复习正反比巧解行程
一、正反比的应用环境
对于行测考试中的三量问题(基本公式由三个量组成,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利润=定价×利润率、溶质=溶液×浓度、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正反比例就是一个基本的考点。那么什么是正反比例呢,以行程为例,正反比例就是在题干描述中,当一个量为不变量时,另外两个量的比例关系,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一个量一定下来后,另外的两个量的正反比值我们就设定为特值,从而梳理计算出题目所求的量。
二、例题示范
1、甲地到乙地,步行比骑车速度慢75%,骑车比公交慢50%,如果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问:骑车从甲地到乙地多长时间?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解析:选B。由题意可得步行的速度∶骑车的速度=1∶4,骑车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2,故步行的速度∶骑车的速度∶公交的速度=1∶4∶8,根据路程相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可知步行的时间∶骑车的时间∶公交的时间=8∶2∶1。已知“一个人坐公交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步行到甲地,共用1个半小时”,可得9份为90分钟,1份为10分钟,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2份时间,则为20分钟。选择答案B。
2、甲乙两辆从A地驶往90公里外的B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点半出发,乙车于10点40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分钟到达乙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 B.12 C.12.5 D.15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因此两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分钟,且比甲早2分钟到达,因此全程乙比甲快了12分钟,即一个时间份数为12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分钟,即乙的速度为90公里/小时,甲的速度为90×5/6=75公里/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公里/小时。
拓展:行测知识指导之赋值法
赋值法就是给予某未知量一定的特殊值,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赋值法可以大量的应用在工程问题中,如果工程问题中只给出时间,则我们可以任意赋值工作总量,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题。
【列】甲、乙两车运一堆货物,若甲单独运,则甲车运的次数比乙车少5次;如果两车合运,那么各运6次就能运完,则甲车单独运完需要( )次。
A. 5 B. 10 C. 15 D. 20
这时候同学们也许会疑惑,这道题目中甲乙没有告诉时间,只是告诉几次几次,是不是可以赋值工作总量呢。这道题目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工作时间,但是我们假设工作运一次用一个小时,这样就等于是告诉大家工作时间,只告诉时间,我们就可以赋值工作总量为任意时间公倍数。
我们假设甲一共运了X次可以运完,则乙车需要运X+5次,两辆车一起运需要6次,所以我们可以赋值工作总量为6 X(X+5),这时候甲的效率为6(X+5),乙的效率为6 X,甲乙的效率为X(X+5),我们可以知道甲的效率加上乙的效率为甲乙的效率和,也就是6(X+5)+6 X= X(X+5),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们把这个方程化简成为,我们解这个方程得到X=10或者X=-3,后者不符合条件舍去,所以甲单独运完需要10次。
赋值法还可以应用在基础运算的题型中,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若x,y,z是三个连续的负整数,并且x>y>z,则下列表达式是正奇数的是( )。
A. yz-x B. (x-y)(y-z)
C. x-yz D. x(y+z)
如果XYZ都能使ABCD四个选项符合正奇数的要求,那么我们取特殊的数值也一定会使其满足正奇数的要求。
这时候我们带入最简单的连续负奇数-1,-2,-3.发现这时候选项ABCD的值分别是7,1,-7,5——出现三个正奇数,这时候我们无法辨别选项,是不是说明赋值法在这里无效了呢。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赋值另外一组数值-2,-3,-4来看看,发现这时候我们选项中只有B选项才是正奇数,我们得到了正确选项。
对于这道题来说,赋值法也是远远优于考虑内部关系的,只是我们需要赋值两次。
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