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主旨观点题要点
主旨观点题作为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的重点,相信大家也十分重视,其中不乏掌握了很多技巧,例如针对作者的行文脉络按照关键词可分为转折文段、因果文段等。但是如何能确定文段中出现的转折词,因果词为关键词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复习主旨观点题要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主旨观点题要点
技巧点拨 转折文段关键在于是由转折词连接作者思路,对于前后的思路进行转变,所以首先第一步明确转折词所转折的范围。
1.分析转折词前后句意。浏览全文,分析句意,同时归纳相同句意的语句,观察转折词所处位置。
2.判断转折词所涉及的话题范围。若转折词所涉及的话题范围为整个文段,则为转折文段。
例题解析
1、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终端制造业加快赶超,不断培育新技术新应用形成新业态。但应该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新时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核心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彰显
B. 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C. 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D. 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解析】正确选项D。文段整个提及的关于我国互联网技术,先是肯定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接着以“但应该看到”转折,提出当前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最后再根据当前的不足给出对策,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必须突破并掌握互联网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所以从整个文段来看,转折词起到了关键转折作用,是对整个文段进行了转折。从选项上分析D 项是对尾句对策的 同义转述。文段说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A 项的 “核心技术”扩大了范围。文段描述的现状和事实并非重点,排除 B。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是我们掌握核心技术之后 的结果,文段强调的是对策,排除 C。故本题选 D。
2、在地震面前,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
B. 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
C. 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
D. 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
【解析】正确选项D。文段讲述的是科学在地震中所起到作用,首先肯定了科学在地震面前大有作为,然后通过对地震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及破坏力的分析,指出在监测到纵波后、横波到来前可及时发出地震预警,也即 D 项所谓的“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尽管在文段第二句也出现了转折词,但是转折的话题范围仅为第二句话,是对纵波和横波的特征对比,而第一句话提及的是科学对于地震的作用,后文提及地震警报的原理,故本题答案为 D。
拓展:公考行测考试内容梳理
一、试卷构成
国考行测的试卷有两类,一类是地市级,行测题量130题,一类是副省级,行测题量135题,差别在数量关系上,其余的题型题量基本相似。文科部分的试卷构成主要包括两类:
(一)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包括四大题型:逻辑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每种题型10题,这一部分共40题。这四种题型中定义、类比偏向于常识性,图形有部分的技巧性,而逻辑推理部分涉及的知识点最多,也最繁琐,需要大家用专业的逻辑思维来解题。
(二)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包括三种题型:逻辑中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填空题20题,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加在一起20题,共40题。这三种题型需要大家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如何做好前期准备
(一)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部分定义、类比和图形推理技巧性相对较弱一些,前期了解相应的方法和考点之后,更多需要强化题目的训练,通过题目提升敏感性和准确率。
逻辑推理中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理论较多,且更专业,所以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建议大家按照每一个题目类型进行理论的学习,专项突破,把知识点逐一学习,打好基础。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的学习是积少成多的,并不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很高的提升,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逻辑填空题目需要大家从现在开始积累语言词汇和语感的培养,可以借助题目或者平时的阅读增加词汇储备量,在前期打好基础。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技巧性较强,需要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巩固基础,在后期才能更好的提升。
同时,言语理解题目考查长期的积累,从现在开始就需要养成阅读习惯,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央视新闻、新华日报、光明评论等相关的官方媒体,每天阅读一两篇内容,日积月累,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词汇的积累,为后期的冲刺做好准备。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市场经济知识点
1.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概述
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①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
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概念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2)收入分配
①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②按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是一种总产品在扣除资本耗费与劳动力耗费后,所有剩余被劳动力要素所有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依照等量投入得等量剩余的原则分别获得的分配方式,其实质是各要素主体按照要素的产权含量参加收入分配。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它旨在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采取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3)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它是实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对全国公有总资产而言,并不要求每一地方和每一产业的公有资产都要占优势。另外,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公务员行测复习主旨观点题要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