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
归马放牛
【归马放牛的故事】
商纣时期,周武王带兵向都城朝歌进军,一路上加入队伍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商纣王的士兵也加入了征讨纣王的队伍里。部队到了朝歌外时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典礼。商纣王在朝歌城里听到外面几万人的吼声吓坏了,这时侯再也没有人愿意为商纣王卖命了。商纣王的部队不堪一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商纣王见回天无力,只好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设镐为都城。战争结束后周武王宣布归马放牛,让它们去耕地拉犁,他把仓库里的粮食救济困难的百姓,把犯人放走给他们自由,推行忠义、道德、 孝廉,妥善对待有才华有功劳的人,百姓们在这种环境下过上了稳定太平的生活。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2
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跟司马懿对阵时命人在葫芦谷秘密制造木牛流马准备用来运输粮草,这件事除了马岱没有人知道。长史杨仪向诸葛亮报告说粮草都在剑阁无法搬运。这时诸葛亮才把这件事情告诉大家,并把设计方法写在纸上给大家看,众大臣们非常惊讶,都佩服诸葛亮是个神人。木牛流马造好后将军高翔带着一千名运输兵驱着到剑阁运粮草。司马懿听说此事后十分惊恐,他让张虎跟乐琳二人带兵抢了几匹牛马回来,然后叫人做了二千匹出来,他叫岑威等千人驾着这些牛马去陇西去搬粮草。诸葛亮收到消息后很高兴,他说:“我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了。”原来诸葛亮算到司马懿会这样做,他派王平带着军队扮成魏军混到运输队里,把魏军护粮的兵士杀散便把牛马往回赶。魏军的追兵来时他们便把牛马上的一个机关扭到不能动的位置,魏军想把牛马赶回去的时侯却无可奈何,等到蜀军的援军来的时侯他们只能放弃牛马,蜀兵这时把牛马的开关扭到能动的位置,牛马又可以走了,魏军的粮草就这样被蜀军运回了营地。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3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朝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赵高,他是在秦灭赵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国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秦始皇死后,他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后来,赵高又设计杀死了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身为丞相的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是他不知道朝中有多少大臣会听他的。因为心中没底,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试试自己在朝中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有多少。有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用手指着鹿故意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大笑起来,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吧,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不动声色继续说:“陛下,您看仔细了,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陛下不信,可以问问诸位大臣。”大臣们先是一愣,随后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的人不想附和他都低着头,不敢说话,因为他们都知道赵高为人阴险狠毒,担心说了真话日后被赵高所害。但也有些正义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那些平时与赵高狼狈为奸的奸佞之徒,立刻附和赵高对皇上说:“陛下,这确是一匹千里马!”经过这件事后,赵高知道了哪些大臣是顺从自己的,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大臣纷纷治罪,投入监狱。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4
车水马龙
【车水马龙的故事】
汉明帝时期,名将马援的女儿马后进宫后被选为“妃”,后来又称为“马后”,汉章帝权后就成了“马太后”。汉章帝对马太后很尊敬,他想给马太后的弟弟封官加爵,但马太后却坚决反对。她认为:对于见风使舵阿谀逢迎的臣子来说,他们的目的不过是想为自已谋取私利。我家的时侯我看到我的几个舅舅都很有钱,到他们家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他们家其它的仆人也都穿得非常漂亮得体,连我身边的人都不如他们。那个时侯我就觉得很生气,但没有说出来而已,只是那时侯开始我就没给他们补助了。我是要让他们自已有觉悟,这时侯再给他们利益好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5
伯乐相马
【伯乐相马的故事】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于是,民间把精于鉴别优劣马匹的人,也称为伯乐。春秋时代,有一个人,名字叫孙阳的人,对马的研究非常独道,好马他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正因如此,人们敬佩地称孙阳为“伯乐”。一次,伯乐受楚王所托,要购买一匹千里马。但千里马难寻,伯乐到处寻访,都未发现良驹。有一天,孙阳走在路上,看见一辆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很重很重的盐。那匹拉车的马瘦得皮包骨头,已经累得口吐白沫,还在吃力的往坡上行走,浑身都是汗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伯乐走近看了看,这匹马看起来有点瘦,但却有种和一般的马不一样的东西,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心想,这是一匹千里马啊!马主人要是好好喂养它,肯定能在战场上大有作为!伯乐立刻心疼地抚摸着这匹马,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马擦汗。千里马从来没有被主人爱护过,现在遇到了知音,激动地冲着伯乐喷了几下气鼻,然后昂起头长啸,似乎在向伯乐表示感激。那叫声洪亮悦耳,直上云霄,果然是天下少有的好马才有的。后来千里马驰骋沙场,为楚王立下不少战功。楚王也对伯乐更加敬重。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6
盲人瞎马
【盲人瞎马的故事】
东晋时,有一天,文学家顾恺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恒温的儿子恒玄也在,顾恺之、桓玄和殷仲堪三人都很有才华。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闲谈说笑。有一次,三人高兴抽签玩文字游戏,先抽到说“了语”(用一句话表示事情完结)。顾恺之说道:“火烧平原无遗燎。”这句话是以烧光为“了”。殷仲堪说:“白布缠棺竖旒旐。”这句话以人死为“了”。桓玄说:“投鱼深渊放飞鸟。”这句话以一去不复还为“了”。后来,他们又抽到说“危语”(用一句话表示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枪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姜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井上辘轳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正当大家谈论得兴高采烈时,旁边有人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塘边,这当然是最危险的事情了。坏了一只眼睛的殷仲堪听了,心里十分不高兴。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7
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的故事】
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写诗的风格非常富有感情色彩,曾经有人说他写的诗就像是天庭上的神仙谪居在人世间一般,在他的作品《长干行》这首诗中,有一句是描述在一起玩得很天真很可爱的男女小孩的情影,便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意思是说很多的小孩子们聚在一起玩耍,相互间的感情都很融洽,很难得在一起争吵打架,后来人们就从这句成语里总结出“青梅竹马”这个成语。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8
千军万马
【千军万马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梁武帝命令战将陈庆之带兵攻打北魏,陈庆之的部队一路顺利的占领城池,军队打到荥阳城后,一到荥阳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没想到荥阳城的防守非常牢,连续几天陈庆之的部队都被打退了。时间一耽搁北魏的援军也就赶到了,这时侯梁军背腹受敌,形势危如累卵。陈庆之的部队士气一天比一天低落,这时陈庆之把大家召集起来,开诚布公地对他们说:“我军自从讨伐北魏以来,顺利的攻占了数十座城池,杀死无数魏军将士,现在形势突变,面对三十多万的魏兵,而我们才只有七千余人,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拼死背水一战,才有胜利的可能,不然大家的性命就会葬送在这里了。”陈庆之一番话使梁军的士气大振,大家都誓死努力奋战,最后荥阳城很快被梁军攻了下来。当时陈庆之的将士们每个人都穿着一身白色的战袍,在洛阳城中冲来杀去,十分威武,魏国人见了都感慨万千,后来有人编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9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的故事】
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孟郊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因为从小就好学所以知识很丰富。但是孟郊的仕途并不顺利,好几次参加进士的考试都名落孙山。孟郊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努力攻读,终于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赴京考试后取得了金榜题名,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六岁了。孟郊兴高采烈,他穿着崭新的衣服,衣服上面扎上红花彩带,骑上高头大马,尽情地游览长安城。长安城美丽的景色使他叹为观止,高中进士又使他春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前穷困潦倒的日子没有什么值得夸谈的,今天我终于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受到皇恩的浩荡;我沾沾自喜地骑着高头大马,迎着春风奔驰在京城的大街上,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都看完了。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当时无比愉悦的心情。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中人们引申出了“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这两个成语。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0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的故事】
《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侯塞上有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人家都来安慰他,但老头儿却说:“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儿呢?”后来这匹马居然又带了一匹好马回来。这个故事虽然是从迷信的观念出发,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它告诉我们,好事与坏事,有利与不利,福与祸等这些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教导我们:“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关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97页)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1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的故事】
公元前663年燕国遭到了山戎的侵略却无力抵抗,焦头烂额的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开诚布公地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征服他。”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最终山戎人败得一塌糊涂,逃往孤竹国。齐桓公决定乘胜追击,出征孤竹国,彻底消灭山戎人,以绝后患。孤竹国地处偏僻的东北,山河阻隔,路途遥远。齐桓公出兵时是初春时分,而凯旋的时候,却已是深冬了。在四顾茫茫的冰天雪地里,没办法分出东西南北来。不熟悉地形的齐军在空旷的雪地中转了又转,最后还是迷路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储存的粮食很快就要吃光了,如果再找不到回去的路,齐军就要被困死在这儿,正当齐桓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是好的时侯管仲向齐桓公提议:“听说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我们不如借助老马的智慧。”于是他们挑选出几匹老马,解开马缰绳,让它们在前面自由行走。果然这些老马就像相互约好似的,按图索骥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大队人马紧跟在后,终于走出了山谷。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2
马首是瞻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3
单枪匹马
秦王朝灭亡后,项羽的楚军是最强大的,可是在与汉军争夺中,渐渐走了下坡路。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被汉军包围。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没了。夜里从汉营里传来楚歌声,项羽伤心地唱道:“力气拔山盖世,可是时机不利,乌骓马不肯跑。马儿不肯跑,我们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们该怎么办?” 半夜项羽突围,逃到东城时,只剩下二十八个士兵,但是追兵却有几千。 项羽说:“我起兵八年,打过七十多场仗,从来没有输过。今天这是老天要亡我!” 逃到乌江,乌江的亭长有只船,可渡一人一马,可是项羽说:“当初八千子弟随我渡江,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回去。又有什么脸面见江东父老!” 最后项羽刎颈乌江边。
五代诗人汪遵写道:“在兵败、弓折、威风扫地后,项羽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江东已经可以看见了,可是却不能回去,英雄虽然不在了,可是他羞愧的面容忧在。”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4
声色狗马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卒于大业二年。当时,朝中官员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龌龊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脱下来,说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党也被发配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15
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