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是立秋后的几个庚日
三伏天除了给我们带来闷热潮湿的天气之外,我们还常常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给自己加强养生,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末伏是立秋后的几个庚日,欢迎参阅。
末伏是立秋后的几个庚日
三伏天的时间是按照天干和地支的纪年法来算的,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所以我们也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这个时间段温度依旧是很炎热。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末伏,是“三伏”之一,所谓“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也有的解释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末伏养生事项
衣
末伏天气依然炎热,但是日夜温差增大,光照较为强烈。所以衣着选择时应该注意,早晚外出要备一件挡风的皮肤衣、防晒服或者是一条薄披风。一方面此时的阳光比较足,这些衣物可以避免阳光的直晒灼伤皮肤;另一方面这时秋风渐起早晚风凉,又因为在过去的盛夏季节我们进食了大量的寒凉食物脾胃功能难免有受损的情况,这些衣物又可以遮挡风邪直入,防止了胃肠道因受凉而出现的胃脘疼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再穿露趾、露足的凉鞋了,最好能再把袜子穿上,目的是做好足部的保暖,“寒由足底生”么,做好足部保暖可以有效的防止风寒之邪的入侵。
食
火辣辣的夏季,我们的脾胃为我们受纳了太多的瓜果梨桃、冷饮冷食,到了末伏季节交替之时,人体消化功能就比较差了,所以不宜再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苦瓜等也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我们的饮食调理重点就应该是调理脾胃了,末伏要清补,应以益气健脾利湿为主。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
住
一方面在作息的安排,另一方面在调整室内环境。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使全身肌肉放松,还可以缓解神经紧张,从而保证最佳的精神状态。同时要注意虽然气温仍然很高,要适当的使用空调、风扇、夏季寝具解暑降温,但是也要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也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老人、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
行
这里我们讲的“行”是指末伏时的运动。运动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适量的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末伏,体育活动应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止津液的过度丢失。因为进入秋季,“燥”为主气,过度的津液丢失,可加重人体眼、耳、口、鼻、皮肤的干燥感,不利于秋季机体的平和。适当运动提阳气、存津液,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末伏是最热的时候吗
一般情况下,末伏其实不是最热的,中伏才是三伏天中最热的。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三伏是末伏吗三伏不是末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末伏的含义
中伏到末伏的时间比较长,也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以我们也叫末伏为“秋老虎”,形成秋老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虽说末伏也热,但是也仅仅只是在中午,早晚的气温会变得比较凉爽。
末伏防暑小常识
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末伏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也不能轻易松懈,因为末伏的天气还是会比较炎热的,大家依然要做好防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