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按题材分 > 观后感 >

《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

2019-09-23 16:19:52
|廷峰

  《第一次的离别》片以新疆男孩艾萨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比努尔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对患有疾病的母亲的亲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一)

  很真诚的一部电影,新疆风物与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导演的本意是要拍成一部纪录片,最后成为了一部把观众带入到生活场景中的故事片。从这个角度看,影片的片尾曲可能不太适合,加工色彩太过浓重的银色,让观众在灯光亮起之前就感受到,自己原来并没有设身处地去感受片中人物的悲喜,而是在现代化的影院中观看一场电影;

  电影中两个孩子的视角出发,简单、敏感,对一切充满好奇,又解释不出太多道理,只能全身心地去感受,小男孩寻找妈妈时在黄昏中的奔跑呼叫,小女孩在离开自己家乡的车辆上脸上的苦涩;他们关于自我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形成,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或者将要去到什么地方,孩子的心理总是希望抓住已经拥有的,以为这些就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自己的妈妈、一起长大的玩伴、心爱的小羊,却想像不到竟然会有离别,而且来得如此之快,如此没有商量的余地;

  离别是影片真正的主题,导演在见面会上也说,“不同的人可能在影片中看出不同次数的离别”,可是对孩子来说,每一次的离别都是第一次,慌张无措,委屈难过;可能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而言,离别已经是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麻木可以是一种极有效的自我保护,更何况人们也能为离别找到无数条非如此不可的理由;但也只有把每一次离别都当作第一次去感受时,才能更清楚知道这些选择背后的代价,以及眼前的生活为何如此;

  影片的镜头一直停留在沙雅一个村庄里,但是外界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开头男孩父亲提到要去城市打工,家中长辈说起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敬老院生活,和女孩父母不断说到的能给孩子更好教育的汉语学校,这些内容都隐隐透露离别的原因,对眼前生活的不满、对目光不可及之处一些说不清的召唤、对于自己已经丧失情感于其中的人和物……虽然这并不是影片的重点, 导演希望的是给观众传递一种生活感受,而不是拍摄一部史诗;

  提问环节一位观众提到,从当地语言的角度来看,片中的很多对话其实是很尴尬的,这也是两种语言下不可避免的尴尬,毕竟我们只是通过摄影机旁观另一种文化里的生活,离真正的进入和理解还差得很远;另外比较遗憾的一点在于,片中类似男孩骑着马在风雪中寻找走失小羊的史诗性的镜头,和电影整体上纪录片式的风格和生活化的落脚点,也有稍微有一些冲突。

  《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二)

  故事发生在地大物博风景壮丽的新疆,艾萨是一个从小到大都在这里长大的土生土长的新疆男孩。艾萨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之中,母亲的患病让家里的经济条件雪上加霜,母亲的病不仅让她丧失了语言功能,还常常会离家出走不见踪迹,因此艾萨必须在上学之余格外小心的看护随时都会发生状况的母亲,因为艾萨深深的爱着自己的母亲,所以这点苦他从来都不放在心上。

  凯丽比努尔是艾萨虽好的朋友,艾萨遇到了什么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她倾诉,两人还共同养育着一只小羊。人生海海,每一步都是两人相互扶持着走过,一路上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之前看过有关影片的有些报道、一直在期待上映、只看预告片就很想看这个电影了 、因为我也出生在塔里木沙漠边缘、很熟悉这种自然环境带来的快乐以及忧伤、突然想念小时候、想念小时候的小伙伴、影片景色很美、小演员表现的好自然、感染力强、希望今年在电影院有上映、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

  《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三)

  在盆友圈的推荐下看了这部韩剧,“不要晚上看,会哭瞎”+剧照海报配图,这是朋友圈的评价。温暖明快色调的海报,最美的离别,会哭瞎,这几个点都让有点好奇,终于在西安18年初雪时,我开始看这部剧了。

  任熙,一个普通的女人,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或许这是我认知当中大多数女人的缩影。在妍秀知道母亲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去找父亲的好友询问,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时候,子欲养而亲不待,正是描述的这种心里吧!我想作为活着的人,或许比去世的人更加难过与煎熬吧?

  任熙和郑博士之间的相处让我思考什么是爱情。我,除去小学过家家似的“恋爱”,已经单身21年。甚至在17年年底时,我仍然认为我没有“喜欢”的感觉,我不知道什么叫喜欢上一个人,我不知道什么叫心动,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很可悲的人。在第四集快要结束的时候,郑博士读起了他买的那本书,“白昼开始变长之时,我想在那黄昏之中与她赖在床上,便久久的看着书,她依偎在我的身旁入眠,院子里拉锯的声音渐渐平复……”我可以想象到这幅画面,说这或许就是我期待的爱情吧!然而这种爱情又是咋样的呢?是不是和友情一样?只不过对象是异性而已?或许曾经,把爱情想象的太过于遥远,太过难以接近,或许这就是我一直拒绝恋爱,拒绝追求的原因?

  这是第一次写影评,影评,在现在的我看来,就是记录吧,记录你的状态,记录你的感受。我喜欢这样记录,尝试这样的记录,因为我想留下回忆,因为我害怕,我害怕到最后一无所有。

  《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四)

  尽管有复杂的主题,却以其诚实、简洁之美脱颖而出。”这就是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评审PeterTeo对最佳影片《第一次的离别》的获奖评价。

  继赢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之后,《第一次的离别》再次入围第69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就是这样一部聚焦于儿童成长的影片,突破了重重商业片的包围,一次又一次的斩获佳绩。

  入围第69届柏林电影节,《第一次的离别》胡杨林下的深刻成长

  而这一部“主题复杂,却又有诚实、简洁之美”的儿童影片,到底是怎样将这众多评委的心俘获的呢?

  相较于其他各类讨喜的商业题材电影,《第一次的离别》是新晋导演王丽娜对故乡新疆沙雅最真实的人文风情记录,不是由特效来产生画面震撼力,而是以新疆特色自然风貌去感染观众,不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去刻意撩拨观众,而是用诗一般的口吻去讲述成长的故事。

  两位儿童主人公,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小男孩艾萨小小年纪肩上就承担着照顾患病妈妈的责任。妈妈摔杯子,发疯大喊,还有时不时的出走,让他的童年过得极其艰难。

  但是这种艰难并没有磨去他的童真,他的眼中总是藏有成人所没有的灵动光芒,他望向母亲的眸光总是如此的温柔。他坚强善良,坚毅勇敢,更和其他许多孩子一样,有着世间最璀璨的笑容,并且用这笑容,感染了大银幕前的观众。

  《第一次的离别》观后感精选5篇中学生范文2019(五)

  时光在不经意间就溜走,离别也在猝不及防中降临。一次次的离别,将成长的旅程走到头,像一块块被风吹干的馕,又向一步步走远的身影。

  就算是无垠的沙漠中也有屹立的胡杨树,一排排胡杨树为沙雅的孩子们抵住黄沙,留下了一片成长的净土。可是当胡杨树成为离别的背景色时,心中对胡杨树的刻影,也就只剩哀愁。

  在黄昏的玉米地里,身旁的小驴还怡然自得的嚼着草,但离别的思绪已经弥散开来。艾萨的哥哥要离开村子去城里读大学,这是艾萨第一次体会到离别的滋味。

  在拿到20分的汉语试卷后,凯丽的爸妈终于决定还是送凯丽坐上开往城里学汉语的火车。患病的妈妈也在亲戚、邻居和爸爸的讨论下被送进了养老院,最后就连和凯丽一起喂养的小羊羔也在一个风雪天走失了。

  凯丽写信告诉艾萨,火车上很干净,不仅有窗户,还有厕所。她告诉艾萨她在城里发生的事,却也改变不了艾萨被遗留下来独自面对离别的事实。成长对艾萨来说,实在是有些太过残酷。

  离别来的迅速还汹涌,接连到来的离别让艾萨不知所措。他试图用他的手去抓住什么,就像他试图寻找他丢失的小羊羔一般。

  他想和哥哥再踢一次球,他想给母亲再梳一次头发,还想再给小羊喂一把草,也想再和凯丽看一次天。可是离别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艾萨怎么找,也找不回时光,他能抓住的,至多就是与分别的人们重逢。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讲的是艾萨与凯丽的别离,却是导演王丽娜与故乡的重逢,也是没去过新疆的观众们与新疆的初遇。

  将近四年的时间,从纪录片到电影,毕业于中传的王丽娜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转化为自己电影事业的“敲门砖”。

  对于这部作品,王丽娜最初构想源于她对故乡沙雅和童年生活最深切的怀念,她希望在这片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美丽乡土世界,通过童真的视角去展现“爱与离别”的人生主题。

  苍茫瑰奇的土地上,胡杨树挺拔的屹立着,就像王丽娜心中萦绕不去的乡愁,不会随时光的逝去随意变换。将乡愁寄托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在离别中再现童年的美好。

  “月光穿过窗子来 村子里 调皮孩子靠着胡杨树 原来他在赞美妈妈的味道 一个女人照亮道路。”影片结尾在月光下吟唱的诗,就像摇篮旁母亲的呓语,伴着孩子们入睡,伴着孩子们成长,只不过在新疆沙雅胡杨树下那个名为艾萨的小男孩的成长,比旁人来的些许艰难,些许深刻些。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67
c
id
969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