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传统文化知识
东风吹起来,冰冻开始融解了,雨水开始淅沥沥的多起来,滋润着将要破土而出的万物。雨水期间“七九河开、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雨水节气传统文化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今日·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
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
雨水为正月中,春属木,木依水而生,
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
雨水,意为天气回暖,
雪渐少,雨渐多。
春雨是这世间的精灵,于乍暖还寒之际,
随风潜入人间,
让枯木得以逢春,种子得以发芽。
春雨至,万物生,雨水润泽万物。
此时大地回暖,天地间一派开春气象。
古时云:“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
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
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到啦。
雨水习俗
“雨水节,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和女婿要回家探望父母,送给母亲一罐炖肉。久不怀孕的妇女,母亲则为其缝制一条贴身穿红裤子,据说这样能其尽快怀孕。
女婿则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雨水养生
雨水之后,虽然草木萌动,天气回暖,但寒流也是一年中最多的,常有“倒春寒”。
起居方面,要特别注意春捂,这时候气候乍暖还寒,有些人急于脱棉衣,故有"二八月乱穿衣"之说。
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此时节可多喝水、多吃些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水分,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节气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节气天气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发生。
有关雨水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
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雨水的习俗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雨水养生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