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1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说明该气体有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16、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将集气瓶里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教室后,迅速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收集到教室里的空气。
17、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18、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缓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19、液体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在桌上,防止塞子沾满灰尘,污染瓶内的样品。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来。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然后,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挥发污染空气或变质。将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来腐蚀标签。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保持竖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公共用的滴管用时冲洗,用完后也要用水冲洗。
20、量筒的使用:
(1)为减小误差,要根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慢慢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位置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视线偏低),则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2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液体时: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3、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4、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5、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防止喷出伤人;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1)左B中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内应有气泡产生;把手移开,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2)右B关于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一般可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右C装置的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右C装置反应停止的原理:将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24、判别仪器干净方法: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5、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再就是称量时不能把砝码和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当砝码与称量物放反时,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方程式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2H2O+ O2↑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8、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加热 CuSO4+ 5H2O
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初三上册化学重点实验
1.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碳、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使压强变化不大,水不倒流;为何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铁丝在空气中根本不能燃烧。(2)实验开始时,应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吸收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若实验结果大于1/5,原因可能是 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4)倒流进集气瓶的水为何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因为剩余的主要是氮气,红磷燃烧没有消耗氮气。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 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木炭为何要缓慢伸入集气瓶:避免氧气从瓶口冲出,使木炭充分反应。(2)硫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火焰淡蓝色,在O2中燃烧火焰蓝紫色。在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需留水或铺细沙目的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此实验火柴梗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凝聚热量,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
3.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
以上实验得到的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4. 有关过滤
(1)适用范围:用于 难溶性固体 与 液体 的分离。(2)实验仪器: 铁架台 、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实验用品: 滤纸 。(3)操作要点及违反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 过滤速度慢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会不经滤纸而流下。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面,如果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 破损;漏斗下端紧靠 烧杯内壁,如果没有紧靠,过滤变慢,同时可能造成液滴飞溅。(4)问题思考①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过滤过程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不能,会造成滤纸破损。②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接液烧杯不干净,接下来如何操作?更换滤纸并清洗仪器,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③过滤后所得的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说明原因 过滤只是除去了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还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 。
5. 蒸馏 的有关知识
(1)蒸馏是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2)实验时应注意:①烧瓶需垫 石棉网 。②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1/3至2/3 。③烧瓶中加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防止液体暴沸 。④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止 液体沸腾直接溅入冷凝管,带入杂质 。⑤冷凝水下进上出的目的是 便于冷水充满冷凝管,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⑥为什么要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开始馏出的液体有杂质 。
6.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
石棉网的作用是 使烧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烧杯中的冷水的作用是使水蒸气迅速液化,如果撤掉烧杯,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大量水雾。
7.电解水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 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2)电解时加入少量硫酸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8 .自制简易净水器
(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
(1)图中所用材料的摆放顺序,有一处错误是石英砂与小卵石顺序放反了 。(2)小卵石的作用是 过滤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 活性炭 。
9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实验
(1)实验1的现象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先膨胀后收缩。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橡胶塞弹开。为何要在锥形瓶底放一些沙子防止锥形瓶炸裂。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平衡。(2)实验2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Fe 。(3)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否,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逸出到空气中,未称量。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放到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4)实验4:镁条燃烧,反应前称量石棉网和镁条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损失的氧化镁质量大。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损失的氧化镁质量比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大。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参加反应且未称量的氧气的质量恰好等于损失的氧化镁的质量。
10 . C、CO 和 CO2 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试管内实验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是C+2CuO 高温 2Cu+CO2↑。澄清石灰水处的现象是出现白色浑浊,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反应完毕后,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在纸上观察?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实验二: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黑色的固体变红色,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3)实验三:倒了适量水后,旋紧盖子,观察到的现象是矿泉水瓶变扁了,得到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瓶压扁了。(4)实验四: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
11. 二氧化碳是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探究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H2CO3 。(H2CO3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H2O==H2CO3 。【实验反思】 (1)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点化学性质是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实验(Ⅳ)结束后,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O3== CO2↑+H2O 。
12. 燃烧条件探究和粉尘爆炸实验
(1)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是否燃烧是,左图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否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右图水中的白磷为何能燃烧?因为满足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或白磷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2)实验2:该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3)实验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所观察到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对照(对比)法。(4)实验4:蜡烛的作用是引燃面粉,鼓吹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相关文章: